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对师生的危害

点赞:24332 浏览:1092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中教育冷暴力指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为了方便以下统一称教育冷暴力.本文对143名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老师的视角重点调查了教育冷暴力在基础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危害,并初步提出了预防与控制的方法.

[关 键 词]教育冷暴力问卷调查分析

关于什么是教育冷暴力?笔者认为:所谓教育冷暴力是在基础教育学校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以非暴力手段进行的有意和无意的不公平对待,致使对方的精神和心灵上感受到侵犯和伤害的行为.我们对基础教育学校是否存在教育冷暴力、存在的方式、对师生的危害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于2012年8月16日对143名来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教师42人,女教师101人;小学教师9人,中学教师134人;年龄分布,其中20-30岁的19人,31-40岁的62人,41以上岁的13人,未标明年龄的50人;农村教师65人,城镇教师69人;校长和副校长5人,学校中层干部17人,其余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现将调查结果及分析分述如下.

一、基础教育学校存在教育冷暴力吗?

问卷第一部分针对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存不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由两个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我们是这样设计的,“以下对教育冷暴力的描述中您认为最贴切的是”,选项:A“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以非暴力性手段对学生惩罚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教师通过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或其他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上受到侵犯和伤害.”、B“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以非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致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受到侵犯和伤害.”、C“所谓教育冷暴力,是指学校教育中教师及管理怎么写作人员以冷淡、轻视、嘲讽、疏远、放任和漠不关心等非暴力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从而造成对学生人格、心灵和精神伤害的行为,其实质是精神暴力.”、D“在基础教育学校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以非暴力手段进行的有意和无意的不公平对待,致使对方的精神和心灵上感受到侵犯和伤害的行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考虑被试的答案正不正确,同时教育冷暴力到目前为止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学术界也还没有较统一的意见.本次调查只是反复强化冷暴力的概念,为测量教育冷暴力存不存在的结论作铺垫.第二个问题就是“您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是否存在教育冷暴力现象”,问卷统计结果是:8人认为不存在;85人认为存在,但比较少见;48人认为普遍存在;4人认为非常严重.实际占94.4%的老师认为基础教育学校存在教育冷暴力.

二、教育冷暴力存在的方式调查

我们针对学生与老师相互之间施加教育冷暴力的方式设置了30个问题进行调查,其中有25个问题是明确地指向教育冷暴力的表现形式,我们对这些问题选项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教师施加给学生的冷暴力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以上九项调查内容,实际上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事,根据教育冷暴力目前的定义,应该属于教师施加给学生的教育冷暴力方式.从统计数据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A项是表明施加的教育冷暴力方式不存在,E项是被试认可教育冷暴力存在的方式之和,且SUM(E)>SUM(A),而且有E∈(56.7%,80.5%),A∈(43.4%,18.9%),说明其普遍性.其次,从SUM(C+D)看,“班级或学校制定一些规定无视学生个体需要”、“教师对某些同学漠不关心”、“调座位让其一直坐在后排或很偏的位置上”、“对成绩差的同学板着脸对其他同学却很温和”依次排列前四位.这个排列,可以深度解读为学校及部分老师仍然严重地存在“以分为本”,没有以人为本.因为很多学校许多学生管制定集中指向考试成绩上,上课老师漠不关心的和坐在后排或很偏的位置上的学生大多考试成绩不十分好.最后,SUM(A)>SUM(C),即教师施加的教育冷暴力不多,从总体来看是乐观的.

(二)学生同伴中相互施加的教育冷暴力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八个学生群体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调查,我们检测定这八种表现形式是学生中教育冷暴力的表现方式.从老师的视角看学生同伴之间的教育冷暴力现象有下列情况:首先,被试同样认可学生同伴之间普遍存在教育冷暴力,且SUM(E)>SUM(A),E∈(79.1%,91.7%),A∈(8.4%,21%).其次,SUM(C+D)看,“散布谣言、说别人坏话、讽刺、挖苦同伴”、“成绩好的同学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看不起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干部子女看不起普通家庭子女”依次排列前四位.说明三个问题,第一,同伴之间的排斥现象严重;第二,教师中的“以分为本”在学生中也有表现;第三,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仇富仇官”现象在学生时代就产生了根源.最后,SUM(A)<SUM(C),说明学生同伴之间施加冷暴力非常严重.

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对师生的危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基础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教职工之间相互施加教育冷暴力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教职工之间相互施加冷暴力方面,我们设置了以上八个问题进行调查,同样检测定这八个问题是教职工相互施加冷暴力的主要方式,包含了学校领导与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统计结果如上表.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以下问题:首先,被试同样从客观上认可自己同伴之间普遍存在教育冷暴力的事实,且SUM(E)>SUM(A),E∈(74.9%,91%),A∈(25.2%,9.1%).其次,从SUM(C+D)看,“普通员工感受到在单位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同事间爱背地里议论某个同事”、“单位的规章制度没有经过职工讨论通过就执行”、“领导没有公正公平对待员工且过分激烈地指责”依次排列前四位.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教育冷暴力;第二,单位制度缺陷是产生教育冷暴力不可被免的原因;第三,同伴之间互相排斥也是产生冷暴力的重要原因.最后,SUM(A)<SUM(C),说明同伴之间施加冷暴力也非常严重.我们调查了学生、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教育冷暴力现象,对学生施加给教师的冷暴力本次没有涉及.从调查的结论看,教育冷暴力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在于我们学校工作之中.

三、教育冷暴力的危害调查

我们设计了选择题问卷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方法对被试进行了调查,将结果及分析分述如下.

教育冷暴力对学生的危害

首先,教育冷暴力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有133人占93%,认为学生长期的受老师嘲讽、侮辱等言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同伴的欺凌、调侃等生活环境氛围的不友好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心理安全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与抗拒心理,会导致他们学业不良或厌学,甚至辍学.其次,教育冷暴力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132人占92%,认为对孩子人格形成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其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形成“退缩性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另外一种是形成“爆发性人格”,即孩子受到这种“冷暴力”之后,性格变得暴躁,内心充满了“攻击性”,对他人和社会在言行上采取过激行为,直接影响本人健全人格的形成,甚至还会危害社会.最后,教育冷暴力直接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有127人占89%,认为受冷暴力的学生通常可能影响生理正常,由于心理刺激所产生的影响伴随有失眠、忧郁、易疲倦、不思饮食等导致学生精神上的痛苦,致使身体素质下降.


教育冷暴力对教师的危害

首先,教育冷暴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有136人占94.4%,认为教师受到来自学校领导的不尊重、同事的排挤、学生的不信任,将严重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缺少实现个人成长与提升个人价值的机会,从而降低工作积极性,出现职业倦怠,情绪上会波动较大,进而加剧了教育冷暴力的出现.其次,教育冷暴力影响教师幸福生活.有130人占91%,认为受到冷暴力的袭击时,感到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在增加,而体会到的教育工作成就感和生活幸福感却在减少,这难免容易造成教师心理的失衡,使工作生活没有幸福感.最后,教育冷暴力同样影响教师身体健康.有136人占95%,认为教职工之间的教育冷暴力行为将影响教师的人际和谐,增加心理压力,教师缺乏领导关心、同伴支持、学生信任等易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直接影响教师身体健康.

从调查结果分析看,教育冷暴力对老师的专业、学生的学业发展都有较大的消极影响,对师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说明教育冷暴力危害极大.

四、结论:学校应该预防和控制教育冷暴力

教育冷暴力以不同方式存在于学校教育活动中,并且危害很大,所以,学校必须预防和控制教育冷暴力在育人过程中的负面影响.特作如下建议:首先,在校外,学校领导集体要为学校工作创造一个优良的政治生态环境,让老师有工作的自豪感,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信心,让家长对学校育人工作成效放心.其次,在校内,为教师职业素养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断为教师普及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老师教育技能,保障教师心理健康,避免职业倦怠,促进老师专业发展.再次,加强家校的沟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最后,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制订预防教育冷暴力的一系列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教育冷暴力对师生的危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促进学校教育活动按教育规律健康发展.

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立项项目-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研究(CJF012068)”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勇.警惕“学校冷暴力”的危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6期,31-33

[2]田丽.关注学校冷暴力[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10期,56-59

[3]代旭旭.对中等职业院校教育冷暴力现象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94-96

[4]田晓霞.4-9年级学生的教师言语冷暴力承受力对其人格的影响[D]温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单位:四川新津县华润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