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导人和渗透中西礼仪文化探析

点赞:5631 浏览:145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提出将中西礼仪文化导入和渗透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通过增加礼仪文化的比重,增强学生对中西礼仪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力,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 键 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中西礼仪文化导入渗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25-02

礼仪、礼节是良好社会关系、公共关系的基础,是良好人际交往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能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予公众一种亲和力以及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感,而且会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充满和谐与成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形象魅力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的竞争力,在人才求职招聘会上,常常是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任用.在招聘者面前展示文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也是一个好员工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已经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的共识.可见,良好的个人形象是第一竞争力,讲究礼仪能和机遇结缘,礼仪决定了职业生涯,决定了人生的命运;礼仪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院形象的主要附着点.本文探讨如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导入和渗透中西礼仪文化,以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塑造学院形象,落实素质教育.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导入中西礼仪文化

(一)礼仪文化意识的激发

高职院校的师生是学校的形象大使,时时处处都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现学院的风采.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受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的影响,礼仪修养存在很多问题,有些还比较严重.例如,在公共场合缺少自我约束,出现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高声谈笑等失礼行为;在校园、教室内情侣过分亲密,旁若无人,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绝对“自我”;上课老师点名时学生请人代答,或者主动帮好朋友代答;在图书馆没有把手机铃声调到静音或者关机状态;人际交往中表现莽撞、冷漠、自私,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此类行为,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孟子说人有四心:恻隐(同情)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对部分学生的礼仪缺失,善意的提醒能在某种程度上唤起礼仪缺失学生的“羞耻感”,同时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校园的礼仪文化建设.

大部分高职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适当的学习策略,基本功和语法知识不够扎实,英语学习兴趣较低.教学如果片面强调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很难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会使学生更加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果从唤醒学生礼仪文化意识入手,通过观看原版英文电影、着重对比一些“表面可见”的中西礼仪文化、分组讨论并作报告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奇特和富有异国情调”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将获得极大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得到激发,为礼仪文化的渗透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二)中西礼仪文化知识的汲取

中华礼仪与西方礼仪都是文明时代的产物,彼此的礼仪原则必定会有某些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强调尊敬对方,都提倡衣着得体、言谈文雅、举止有节、礼让为先,等等.当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体会到“表面可见”的中西礼仪文化后,再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英语词、句、篇等语言层面的文化渗透,汲取更加细化的中西礼仪文化知识,满足他们在礼仪文化意识觉醒后的内在需求,能为他们形成更深层次的礼仪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华礼仪与西方礼仪由不同的民族所创造,彼此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各自的礼仪必然会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强调礼要发自内心,人们要不断增强内心道德修养,只有道德高尚,才能彬彬有礼.在人与人交往中,提倡真诚、质朴、自然,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反对华而不实,虚检测做作,对于礼节,只有原则的规定,不死扣细节.


西方礼节则注重于外在形式和细节,如西式的“入座”礼仪:落座时,右腿应后撤半步,轻稳地坐下,起立时,右腿向前回收半步,用小腿的力量将身体支起,并保持上身的直立状态;西式的“握手”礼仪:行握手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并上下微动,礼毕即松开;西式的“微笑”礼仪:露出六颗牙齿.可见西式礼仪非常重视形式,只要在形式上做得一丝不苟、中规中矩,礼的要求就完美地达到了.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礼仪文化

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发掘探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网络、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影、视频等为文化渗透提供了有效途径,充分利用这些载体鼓励学生拓展国际视野,自主发掘探究中西礼仪文化,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自己动手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不容易忘记,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英国,学生上课迟到后,为尊重老师而不打断老师的讲课,不敲门也不喊报告而是静静走进教室落座.但是在我国,教师通常要求迟到的学生先敲门喊报告,在得到允许后,方可入座以此来表示对老师的尊敬.中国学生打断老师讲课的举动会被西方学生视为不懂礼貌,而西方学生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又会被中国学生认为是不尊重老师.在了解到文化差异后,学生会明白,实际上两者都是从各自的文化背景出发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礼貌,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虽然西方礼仪文化占据国际礼仪的主导,但不能因此说西方礼仪最好、最优越.实际上,中西方礼仪各有长短,不能说谁好谁劣,应正视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借鉴.

创设情境,进行礼仪实践体验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模拟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各项礼仪实践的体验,通过反复训练,自然而然地接受异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模拟“打招呼”这一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通过这司空见惯的小事亲身体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在我国,熟人碰了面相互问一声:“吃了吗?”“上哪去?”“今天不用上班呀?”这本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是最平常的打招呼的方式,但如果拿这些“套话”与西方人打招呼:“H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you going?”“You don't he to work today,right?”他们一定会感到奇怪,甚至会产生误解,因为这些“套话”对于西方人来说全部是期待对方给予答复的真正问题,而不是打招呼语或问候语,西方人常用“Howdo you do?”“Nice to see you.”等来打招呼.可见,不能只从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运用语言,而应兼顾文化差异,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又如,模拟“迎接远方来客”,我们常以“你一路上辛苦啦!”表示慰问,可是,如果用“I'm afraid you must he a tiringjourney,”这一语法上正确的英语来迎接英语国家的客人,他们听起来会觉得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下他们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 you he a good trip?”或“Did youenjoy your trip?”等这样令人愉快的语句.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如果无视文化差异,把中文礼貌用语套用到英文中,就会造成语言选择上的失误,出现中文式的英语.

通过礼仪实践体验,比较、交流中西礼仪文化,学生学会了在不同的场合运用恰当的言行举止,培养了在中西礼仪文化挑战时的应对能力.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传递文化信息,没有文化内涵的语言空洞无色彩;文化孕育在语言中,并通过语言得以表现、传达、存储和交流,文化离开了语言就无法传播.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通过礼仪文化的导入和渗透,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践,通过比较中西礼仪文化,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对西方礼仪文化进行全面的剖析,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提升了个人修养,增强了见识,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英语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较好地达到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导人和渗透中西礼仪文化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西方礼仪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