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稳定视阈下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探析

点赞:24566 浏览:1088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阐述心理资本的基本内涵及核心要素,分析大学生心理资本与高校安全稳定的内在关联性,提出从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四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

【关 键 词】高校安全稳定心理资本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82-03

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怎么写作社会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安全稳定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国家和谐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在面对各种压力、现实问题、社会矛盾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经常诱发或导致盗窃、伤人、自残、、杀人等校园稳定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学生心理资本是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是预防和解决校园稳定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是实现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前高校维稳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路径,塑造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对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心理资本的基本内涵及核心要素

心理资本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经济学家Goldith,Veum Darity提出,他认为,心理资本是指能够影响个体的生产率的一些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或自尊感,支配着一个人的动机和对工作的一般态度.在该概念中,心理资本被看做个体在早年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或特征,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知觉、工作态度、取向和对生活的一般看法.2004年,Luthans等人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简称心理资本),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人的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希望(Hopen)、自我效能或自信(self-efficacy)、乐观(Optin-i)和韧性(Reslience)四个方面.2005年,Luthans把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

2007年,Luthans等人对此定义进行了修订与扩充,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其有四个核心要素:

第一,乐观.乐观是指个体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拥有乐观个性的人能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生活,认为好事总是会发生,或是相信事情结果的正面及可能性,对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抱有肯定的态度,且能对未来抱持期待和希望.

第二,自我效能感(自信).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未曾经历过、难以预测且具有压力的特定情境中,对自己整合并执行相关行动的能力知觉并拥有表现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自信.自我效能是与外在环境及其他自我调适机制和个人能力、经验、成就表现产生交互作用的结果,属于自我系统中的动态层面,包含认知、社会及行为的次技巧衍生性能力,具有整合行为而达成目标的作用.

第三,希望.希望是指个体坚持目标,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够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Snyde认为希望是一种正向的动机状态,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路径思考,二是意愿思考.两者交互作用,是一种认知的思考历程.前者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能量;后者系指达成目标的途径.希望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希望(Hope)等于达成目标的干劲与决心(Agen-cy)+达成目标的计划与策略(Pathways).

第四,韧性(回复力).韧性(resilience)是指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从疾病、挫折、其他种种逆境中复原的心理能力.它是一种人体中存在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在危机中或压力下释出其能量,保护个人不受挫折或压力情境的影响,重新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发展出健康的反应行为和动力过程.它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从困境中复原的能力,包括度过日常生活的困难与压力;二是从重大的挫败中重新站起来的毅力.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与高校安全稳定的内在关联性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是高校安全稳定前提与基础

1.大学生心理资本对高校安全稳定的心理支撑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心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情绪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现,而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维护和改善功能,能触发建设性的认知及心理反应,提高大学生个体的动机、努力、乐观、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和应变力水平,以及其他适应行为.负面情绪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给大学生和高校带来诸多问题,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由心理资本产生的积极情绪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有助于使大学生产生一种更广泛的、有弹性的认知组织系统,形成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拥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保持乐观和希望,塑造大学生的主动人格,提高大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强化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以乐观的态度去审视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撤销消极情绪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自己应对和缓解压力的能力,预防、治疗大学生身心疾病疗,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相当程度上有效地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及高校和谐稳定.

2.大学生心理资本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心理防御作用.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高校中由于偶发性因素引起而突然爆发的,并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威胁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危及社会的稳定,要求政府和学校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的紧急事件.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外因,心理因素是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因素.由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高校突发事件越来越多,不仅给学生、学校、家庭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创伤,而且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高职院校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并不都是必然的,一般情况下都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乃至蔓延的过程.做好预防,构建预防体系是有效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关键.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外显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心理资本是保障个人发展、成功和幸福的内在能源,也是实现人生和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是高校突发事件预防体系基本环节.它能帮助他们学会储蓄积极情绪、消解消极情绪,加强自身心理修养、心理保健,自觉建立心理防范机制,使大学生自觉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缓解心理紧张的方法,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增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为防御高校突发事件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3.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补充作用.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校为了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保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见,心理因素在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具有主导地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人格,提高抵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的能力,增强其心理安全适应能力及安全素质是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可以让大学生最大限度地认识自身心理方面的优劣,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引导其事前干预和自我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更加从容地认识和应对校园不安全因素,使自身在应对社会不良影响、解决危机突发问题方面的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得以更大限度上的加强,提高其心理承受、心理认识、心理适应、心理调节等方面的能力,强化高校心理安全教育效果,明确统一做事的合理性和发展的目的性,使大学生在高校安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自我的完善与提高,有效弥补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不足.

(二)高校安全稳定衍生和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

有研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总应激量与心理安全感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高校安全稳定与大学生安全感、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高校安全稳定可以为大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工作创造一个平安、稳定、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具有心理安全感.心理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马斯洛(Abraham Maslow)指出,心理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解脱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关于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是维持个体社会生存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心理安全感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机会,使他们的乐观、自尊、内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正性情感、一般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等指标得到显著提升,而悲观、抑郁和负性情感等显著降低,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激发和挖掘他们内心的积极的、潜在的力量,以积极潜能应对周围世界变化,较充分地实现人性及自我价值,从而衍生和提高大学生心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本与心理力量.

高校安全稳定视阈下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高校维稳的心理资本建设路径

树立大学生的希望

希望是“一种基于目标和路径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成功感的积极动机状态”,是通过自我引导的决心、能量和内控的知觉能够实现的内心向往和追求.在高校维稳的过程中,当大学生遭遇挫折时,能通过信念坚持解决问题的决心,使自身具备达成目标的勇气及信心.高校要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职业规划,设置切实可行的目标,鼓励和倾听他们对实现目标的设计,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策略,并要求他们制定克服困难的计划并付诸行动,以实现分级目标来提升希望,避免可能引发的盲目、自卑的心理,为自我效能训练、乐观训练和复原力训练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提升高校维稳的心理资本.

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论的创立者班杜拉(Al—bert 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有效地组织和完成某一项特殊任务的主观评价.它决定个体对行为效果或结果的预期.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种自我把握感和控制感,往往是大学生实现目标必要的心理条件和动力性因素.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动作性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这四种信息常常综合起来起作用.根据班杜拉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观点,提取出用于培养大学生自我效能,维护高校稳定的相应途径:一是体验成功经验.高校要设置维稳目标,为大学生创建平和、愉悦、放松的学习和实践环境,鼓励参与直接维稳经验体验,多方位、多渠道了解和体验高校维稳经历,鼓励、支持包括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诸方面的高校维稳锻炼,在实践中增强维稳的自我效能.二是关注他人成功.高校要善于及时发现、培养和宣传校园内的维稳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全方位、立体化、纵深化地讲述他们成功的坎坷经历,积极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三是进行劝说鼓励.高校要进一步营造“维稳工作人人有责”浓厚氛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请先进个人做现身说法.四是调整情感状态.高校要帮助大学生唤起维稳的积极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归因,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的心理,激发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期望.

(三)培养大学生的乐观精神

乐观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能产生一种积极积极体验,体现一种坚信美好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它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一般说来,乐观的人常具有良好的心态、更高的坚韧性,其行为带有明显的积极特征,因而具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selignan认为,乐观是指人们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时,对好事件作持久的、普遍的和内在的归因,而对坏事情作短暂的、具体的和外在的归因.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常常接触一些高校维稳的负性事件和阴暗面,这些事情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健康和安全感.如果他们能以积极的乐观解释风格对这些负性事件进行正确归因,那么,他们将获得健康的心态、积极的人格和快乐的体验.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消极事件有很多,这些负性生活事件如果不予以重视,进行及时客观的解释,就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抑郁、强迫、习得性无助等,将会对高校维稳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根据以上所提到的归因原理,高校要提供更多的心理补偿、个体认同感、从属感、社会支持和条件,帮助大学生克服各种艰难和困境,调整他们的主观预期水平,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传授乐观的解释风格,并通过有效激励、拓展训练、心理暗示等方法增进人的积极体验改变其认知,使其归因重组,转变其消极倾向,形成乐观品质.

(四)锤炼大学生的韧性

韧性是一种从逆境迅速恢复的能力,具有坚韧性的人表现为坚定地接受现实、受稳定的价值观支持而深信生活的意义和适应重大变化的能力.它是一种动态的、有延展性的、可开发的心理能力或者心理优势,不仅包含从困境中,还包含从非常积极、挑战性事情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以及超越平凡的意志力,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高校要引导大学生识别、预测或说出将来的挫折,以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去适应校内外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并通过挫折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等途径培养积极心理和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所必需的知识、方法和技巧,使他们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满足和激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的毅力,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不断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耐挫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增加自身的心理资本存量,增强他们各方面的韧性.

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是增强大学生维稳能力的重要途径.该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高校要在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着手,从希望、自我效能、乐观和韧性由低到高层逐层递进,从而充分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积极心理状态,推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向学习实践和高校维稳活动的有效迁移,实现高校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