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的教育思想

点赞:17477 浏览:802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它提出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教育思想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提倡课程改革、更新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需要《学记》中朴素而中肯的教育思想来引导教学.本文笔者主要论述了《学记》的教学思想及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关 键 词:《学记》;教育思想;历史局限性

一、《学记》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原则

1.“当其可”——把握时机

“当其可之谓时”,“时”为时常、及时、时机之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学要取得成功,就要把握施教与学的时机,要在变化发展的动态教学过程中适时而变,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教育要掌握最佳时期,这个在心理学中已被普遍承认.教育有所谓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错过这些时期,再从事同样的学习,效果就会差些.人老了还可以学,只是效果肯定不如青少年期了.这是针对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的“时机”.

2.“不陵节”——循序渐进

《学记》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节”的意思是次序,有多重含义:第一方面是指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之序,意即教学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教师在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遵循这个逻辑顺序,以避免杂乱无序;第二方面是指人的认识规律,意即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遵循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等,都在强调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注重基础工夫.

3.“相观而善”——取长补短

对学生而言,要取得学习的成功,就要“相观而善”,提倡师生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作用,否则就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仅凭个人的刻苦攻读,必定见闻少而知识面狭窄.同时,《学记》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交友要慎重,认为“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所交之友如果是“损友”,整天与损友一起嬉戏,就会违背老师的教导而荒废学业,而这又是教学失败的重要原因.

4.“约而达”——语言直观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即教师语言应该简洁明了,义理微妙,能恰当运用比喻说明道理.“约而达”,意即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语言要简明扼要,还要充分表达出最主要的意思,使学生明白于心.所以,教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外,还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讲课突出重点,不能平板叙述.“微而臧”,意即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既扼要又精辟,从微小的地方着手,阐明道理,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少而精.“罕譬而喻”,意即教师在讲解时要善于举例说明问题,用常见的生活现象去说明抽象概念,让学生容易掌握、理解、消化教师所传授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即教师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每个学生的主客观条件都不一样,其身心的发展状况也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最大程度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化教学,扬长避短,使每个学生都实现最佳发展.

2.启发诱导

要培养君子,实现“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目的,就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如何启发?如何诱导?《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和”“易”“思”的理想效果:“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教师进行教学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具体而言,就是要鼓励、督促和要求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牵着他们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这样的教师,总是照本宣科,令学生呆读死记,上课搞“满堂灌”,急于赶进度,却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这样的注入式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沉重的负担.而启发教学就是要启发诱导学生思维而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积极思考,独立钻研.

3.“藏息相依”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意即要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教学就是要联系生活中的同类事物,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参与到课堂中去.使学生在有劳有逸、有学习有巩固、有课内教学和课外自学中相互切磋,能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从而达到学业的扩展,最终实现教育期望于学生的目的.

4.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这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处闪光点.《学记》提出:“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学会思考、善于明辨,如此才能“知类通达”.

二、《学记》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学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对于改进当今课堂教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作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

教学原则的局限性

“幼者听而弗问”,是说年小的学生不能随便发问,如果有问题只能让年长的学生提出,以此来维持教学的正常秩序.这种规定,过度地强调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而走向了绝对的、片面的荒谬境地,是对年小的学生求知的束缚和抑制,是不可取的.

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意思是说如果学生不遵守校规、或者不勤奋学习,教师便要用荆条抽打,使学生敬畏收敛.体罚措施是我们要摒弃的,现代的主体性教育要去除体罚,高扬人性,以人为本.

(三)教学目的的局限性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把教育看作是统治者统一百姓思想,化民成俗的手段,这样就把教育跟政治等同起来了,并且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历年来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始终摆脱不了政治的制约.教育一旦跟政治等同起来必然会给教育带来很多的问题,其中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影响了教学目的.《学记》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的有才之人,也就是说培养那些能够帮助统治者统一百姓思想使其能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有德之人.这些思想有近乎迎合统治者的意味,而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局限性.

《学记》还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两千年来的教育,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这种教育传统至今仍能在大多数学校可见,如此会直接导致学生思想陈旧,创新精神的缺失.

三、结语

《学记》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它的教育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内涵.其教育思想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经过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其对我们当代教学仍具有深远的影响,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对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师法其精神,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希望《学记》的教育思想被教学工作者掌握之后,能够成为一种有力的施教工具,在他们自觉能动开展教学工作中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应用,从而促进当代教育的发展.

《学记》的教育思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思想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参考文献:

1.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