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催化教师专业成长

点赞:3740 浏览:107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是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积极探索以适应教师发展,适应本校实际教学情况,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途径,是学校管理者应尽的职责.

【关 键 词】校本研训;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校本研训”模式的探究,从而为传统的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校本研训”方法,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加强信息反馈,我们愿将在摸索中的收获与困惑毫无保留地汇报给大家,衷心盼望能得到“校本研训”工作取得佳绩的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点.本文用“走好一、二、三、四”来粗浅总结如何做好“校本研训”工作.

一、明确一项任务

随着新一轮课程计划方案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得到确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利用,同时对教师工作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学习、更新和提升,它是开展“校本研训”工作内容的依据.因此,笔者认为“校本研训”的基本任务是: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的发展为出发点,以课堂教育的评价与诊断为切入口,研究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组织形式,探索教学规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专题性科研活动.给我们的校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使学校变成一个不断创新、发展个性、保证基础等具有特色的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落脚点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改变学校的不良工作状态,要根据教师和学校实际情况解决教师和学校在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注意每个教师的自身需要和特别,用来提升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教师的需要和学校需要是一致的,所以教师的提高自然带动整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让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有个良好的循环.这也就是“校本研训”的基本目标.


二、突出两个特点

(一)突出“校本性”

什么是“校本研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校本”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同;二是研究的重点不同.然而,人们也对“校本”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依据这一共识,我认为所谓“校本研训”,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研培训.“校本研训”的要义在于其“校本的观点”.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校本研训”中的角色.即教师是先进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研究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还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部分管理者.在“校本研训”中教师要实现教学工作观念上的三大转变.即从侧重课程实施转到侧重建设开发;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到侧重引导促进;从侧重教学管理转到侧重研究怎么写作.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是增强为学生怎么写作的意识;二是树立大的课程观,成为课程的建设者;三是把培训和研究、教研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教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改进,务求实效,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从下列案例中,我们可窥见一斑.

“校本研训”题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校本研训”形式:互动式教研,师徒式指点.

首先教导处的老师和学校领导下课堂听课,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诊断.选择不同层次教师的随堂课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其次从学生活动、提问层次、语言交流、时间分配等各个层面对教学实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评价.从中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不足,主动性不高.再者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校本研究主题.各教研组围绕主题研究教学,摸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全校性的“主动学习探究”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就一些共性的问题采用录像带回放形式引导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如:请考虑这个环节设计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考?学生参与的广度、效果如何?教师在课堂上活动的时间是否超过1/2.老师们通过分析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漫无边际的调动那些无用的问题,占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教学设计应重点放在目标定位、动力激发、学生活动、问题设计、引导办法、材料的选用和处理等多个方面,学生的课堂参与核心是“精神介入”而不只是表面的“肢体介入”.如一位教师上《将相和》“渑池会”一段学习时,提出研究性问题——“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结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认为打成了平局,理由是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一比一.也有的认为分出了胜负,理由是赵王是小国的王,秦王是大国的王,虽然都为对方演奏了乐器,但比较起来秦王更难堪;赵王鼓瑟是秦王叫鼓的,而秦王击缶是蔺相如叫击的,蔺相如只是赵王的一位大臣,比较起来,还是秦王更难堪.这样讨论,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极大发挥.通过研究大家明白了今后教师不仅要激发疑问,而且在学生生疑后,要注意设置辨析题,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教师千万不能因赶教案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常常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这种火花是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的结晶.录像带回放为研究分析材料的真实性、深刻性和准确度提供了可能,也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便利,教学分析的科学性、客观性显然可见,分析研究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是拨亮一盏灯,照得通屋明.因此,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其次“校本研训”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校本研训催化教师专业成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校本教研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突出“科研性”

“校本教研”的研究历程中教师扮演的是行动研究的参与、执行、学习、观察、分享、批判与挑战者的多重角色.在参与教研的过程中搜集资料,在研究对话时分享资料,共同分析诠释资料,注重教学引导,以求教研朝更符合教师所需,确实协助教师专业成长之方向发展.例如在着眼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上,我们采取的是从“理论培训——实践操作——课题研究”这样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模式.例如:

理论学习: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名师作辅导讲座,分几个专题进行辅导学习,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交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再进行理论学习检测.

课堂实践:尝试“主题教学”课堂研讨.

请名师、骨干教师带头上研讨课,力图在“主题”统一下,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结合,多角度演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张松清老师执教的《赤壁之战》一课,他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该不该输?”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参与辩论.亲身体验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究主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他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都要谈到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原因,还要谈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此,教师再对文本进行内容扩充,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加以介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样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也激起对名著《三国演义》阅读的兴趣.课后我们又进行了对话式研讨,就教师在提供“刺激”,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如何及时了解学情,给予指导、点拨.针对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暴露出其思路的一些不够深入或不够全面,及时抓住这些问题发问,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思考的全面和深入.明白在高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中,教师应充当什么角色?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高级伙伴.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伙伴,只不过是个“高级”的伙伴,这个“高级”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所以,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教师不可以直接说出答案,教师能且只能搭建“脚手架”,把学生导入“最邻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心理学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即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老师们通过“演一演、议一议、评一评”的切身体会,明白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要善于用一个个问题引向一步步研究学习的深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才能真正把握故事中蕴含的智慧.

课题研究:小学阅读教学中“主题教学”建构的理论与实践

此课题已被地区教科所列为2005年重点课题,正在研究中.笔者认为,“校本教研”应力图使教育理论的学习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校本教研”中应充分体现差异性、实用性、针对性的教研内容,使教研真正从“课堂作秀”回归“自然课堂”,唯其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能力的提高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三项措施

1.完善各种机制

完善“校本教研”工作体系,规范“校本教研”制度,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评估、测评办法.明确“校本教研”的职责要求,制定统筹规划、整体设计步骤,是“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我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培训方案》、《校本教研管理办法》、《校本教研考核办法》、《校本教研奖罚制度》、《教师成长手册》、《教师队伍发展计划》等.让教师明白,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是新时代教师的必修课,使教师明确肩上的担子,使参与培训成为教师的自发的有目的的行为,真正实现将“要我学”的外部压力变为“我要学”的内驱力.

2.量化教研组考核

“校本研训”要适应新形势,取得新成效,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我们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了由教导处组织的“单打一”的教研模式,健全和完善了“校本研训”活动机制,我们采取“以竞赛驱动教研,以教研驱动自训”的策略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把教师按学科分成若干个教研组,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考核办法》,从教师自训、参与他训、教学研讨、课题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并分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进行了量化.每学年学校确定一个教研主题,如: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每月都有教研活动日,每个教研组必须围绕学校研讨主题进行教学研讨,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必须推荐一名教师代表全组老师向全校上公开课,接受他组的挑战,以每学年考核出优秀教研组来推动教研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样每年都将有1/2的老师主动参与上研讨课,课后进行“互动式”的评课,并写出评议稿.

3.建立成长档案袋

为确保“校本研训”正常有序进行,我们加强对教师成长档案的管埋.每学年初,我们给每位教师发一本《教师成长手册》,里面内容有:教师自我发展计划,学年参与听课内容记录,参与公开课情况,听取讲座内容,个人开设讲座材料,参与学科培训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撰写教学反思录,获奖论文及发表文章等.以此作为教师自身成长的基础材料.并要求周周有教学随笔,月月有典型案例分析,并将经验与困惑及时反馈在成长手册中,以便来年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选培.

四、做好四件事

1.分层培训,注重实效

一所优秀的学校,应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名师成长的摇篮.校本培训模式的出现,表明学校不仅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强调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以合作为前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教师进行可持续的在职教育.在培训中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既有公共学科的教师职业道德、学生心理健康、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又有学科自身特点的培训,还有教师个人需要和素养方面的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培训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2.请进送出,搭建平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重视业务引领,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注意到学校及教师自身的一些弱势,主动与一些优秀的学校结对.如我们学校四、五年级采用的是《现代小学语文》和《现代小学数学》,这是实验教材,我们就主动与杭州时代小学联姻,派老师外出学习交流,积极参与他们的集体备课,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及时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外出学习教师回来上汇报课或作专题汇报,强化教师学习、反思、汲取.同时,我们也与乡下学校结对,选派名教师给他们上指导课,送青年教师上锻炼课,为他们提供平台,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3.师徒结对,互助共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是教育改革的生力军,为促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在充分发挥老教师优势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名师身上的学习资源,通过他们的“身教、言传、帮带”作用,来引领青年教师成长.这也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把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签订结对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各自履行义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帮扶计划,实现师徒互助共长.要求师傅经常深入徒弟的课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青年教师也应积极主地向师傅请教,经常听取名师的指导课,每学期也不少于10节,课后写出听课所得,并及时询问不解之处.同时,名师还应随时接受其他教师的来访、听课等,承担着校本培训中施培者的角色.为了使师徒结对制落到实处,学校还制定了《名师考核制度》,建立了《名师业务档案》和《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过程评价等,促使名师不断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4.全程参与,注重反思

变灌输式教研活动为主动参与式教研活动,是我校校本教研的又一亮点.我们每组织一次参与式主题教研活动,都是在强调理念先行的条件下进行的.先下发相关理论书籍供老师阅读,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参与理论检测.再用理论指导课堂实践.新课程实施两年来,教师在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更新,能否转化为教学行为,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这学期,我们举行了“新课程教学设计比赛”.首先要求全体教师按学科、定时间、定内容参与设计比赛,接着规定每人限定8分钟在各自的小组内交流,评定出优劣.然后推出有创新思路和实用价值的课,组织教师观摩,开设教学展示周活动,规定课任教师必须参与本学科的教学观摩,提倡学科交叉观摩,并做好听课记录,写好听后(授后)反思稿.最后组织教师进行“交互式”的评课,人人发言不少于5分钟,不得重复别人的话,以此来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共同探讨、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之目的.

“校本研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的反思能力是诸多教研方式中所不可或缺的.因为反思能获得立即的反馈,着重教师的自我教育;反思使教师处于主动的角色,让教师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反思能适应教师的个别差异,实现优势互补经验共享.

“校本研训”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尝试摸索.两年来,我们“校本研训”中的一些切合实际的举措,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赞许,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起到了较大的帮助,同时也增强了校长管理的效能感.如今“自下而上”的教研、“互动式”教研、“参与式”教研、“实战式”教研已成为我校“校本研训”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课堂教学和校本研训的主旋律.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