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读赏析札记

点赞:2836 浏览:87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应该承认,我国古典诗歌到唐代已进入了辉煌的全盛时期.不仅名家辈出,百花齐放.而且手段多样,反映的深度与广度都是承前启后,史学价值重大.诸如反映关怀民生疾苦,为民请命,不畏压迫,追求自由,反抗民族等,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我国文学史上它有如一朵奇葩鲜艳地盛开着.纵观唐诗反映的成才思想,更是独树一帜,对我们研究人才问题,探讨培养人才,开发人才有重大的史学价值.

一、如何成才

1、立志成才:古人云:学者须立志.欲成才者,志比钢坚,志大者,心胸宽广,志坚者,无所畏惧.古代身为伟丈夫,立志者甚多.诗人屈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衰”,他身处逆境而仍坚持高尚品德;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精忠报国刻于背后”;还有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们之所以成了杰出人才,皆因他们身怀大志,并且意志坚强,勤奋刻苦.唐代诗人戴叔伦《塞上曲》曾有诗赞叹:“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始终赞颂了班超身怀报国之志,投笔从戎,率将士浴血奋战的高尚品质.“汉家旗帜满阴山”,可见声势之大.“不遣胡儿匹马还”,可见决心之坚,“愿得此身长报国”,足见斗志之昂扬,“何须生入玉门关”,更从侧面反映了班超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当今有志成才的青少年更应向他们学习,胸怀大志,积极进取,持之以恒,百折不回,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2、谦恭求学:古语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虚心好学是为人美德.唐“诗圣”杜甫在《春月忆李白》中的两句“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表明在与李白互相关心、互相切磋、互相求学.犹如白居易在《答微之》写道“君写我诗于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题于寺壁.他们谦恭求学的精神,对我们立志成才不是有着积极的借鉴与启迪作用吗?

二、如何用才

古今中外,人才皆为国宝.历代各国皆知人才重要,尤其对我们科技发达、竞争激烈的时代更是如此.唐诗中有许多此类反映.像李白、杜甫、李商隐、刘禹锡等,他们不仅倍加珍惜扶持人才,而且保护人才.如李商隐的诗《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李商隐乃一代才子,却多次应试名落孙山,皆因当时“走后门”现象严重,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要落第.此诗正是他再次落第,回兖州所作.诗人借庭席菜肴中的一味竹笋,借题发挥,由竹生于笋,长大而成林,联想到人由少年到壮年,由普遍之士子到成功社稷的栋梁,道理亦同.而这些“座中人”贪吃贪喝,挖笋而食,扼杀未来竹林,以此为喻,影射人才为社会所断送.“忍剪凌云一寸心”,一针见血地呼吁社会,庇善护良,爱惜人才,切切不可“挖笋取心”任意摧残,从而启示人们爱惜人才更要创造人才环境.


又如杜甫的诗《三绝句》之一:“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心.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更是体现了诗人爱惜幼小生命,护生成才的一片爱心.当李白遭遇坎坷时,他仍敢发出“众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的呼声.其爱才之心,护才之举,实在可佩、可叹.

三、成才用才的目的:济世报国

古往今来,凡才智卓绝,胸怀大志者必有忧国忧民之情怀,经邦济世之抱负.他们都以保国为民作重任,他们爱国之举,济世之行令后人感叹,唐诗有诸多反映.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种种忧国忧民之言,心系民众,关系祖国之语更令历史借鉴.

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他在《从军行》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写出了边塞的艰苦环境,浓云密雾,飞沙袭人,景色荒凉.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守卫边疆的将士们杀敌报国,“不破楼兰终不还”,可见他们爱国之决心,实在令人感叹赞颂.

综上所述,唐诗确实是一部有丰富内涵的人才思想发展史,对我们研究人才问题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今天不妨研读一下唐诗,以诗为鉴,以史为鉴,或许会收获不浅,受益终生.

唐诗研读赏析札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才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焦元东,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