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犯罪原因解决探析

点赞:33903 浏览:1566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青少年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然而,现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从个人、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方面论述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希望对减少青少年犯罪有所借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关 键 词:青少年犯罪;现状;特点;原因;解决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犯罪率也在不断的攀升,尤其是青少年犯罪更为严重.青少年犯罪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①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5%以上,并且青少年犯罪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呈现出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倾向.据统计,从2002年至2010年,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共判处29.2万余人,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22.4万余人,占76.5%;判处缓刑的6万余人,占20.5%;免于处罚的5100余人;宣告无罪的320人.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刻不容缓.

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犯罪原因解决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犯罪原因探析

(一)自身原因

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犯罪生物学派的理论观点认为:犯罪人之所以犯罪,是因为他们具有与常人不同的生理结构或特征,而这种结构和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犯罪倾向.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占优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他们一旦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思想容易在理想上产生动摇,盲目冲动,不计后果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环境因素

在与青少年犯罪行为有关的研究中,研究者多是从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特征出发,去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2很多父母经常当着子女的面吵架很容易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有的父母行为不检点,经常酗酒、嫖娼、吸毒等,这些恶习会给子女造成暗示,为犯罪埋下种子.青少年在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使他们孤独、狂妄,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标签下的学校教育

标签理论代表人物勒门特和贝克尔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人是一面镜子,通过他人的反应,我认识并确定了自我,他人的反应作为标签贴在我的身上,就形成了他人和社会对我的看法.现在大部分学校就是在这种标签化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建立所谓的差班、普通班和好班,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辍学,自暴自弃,并最终走向犯罪.

(四)社会原因

1.文化传媒的导向的毒害

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渲染、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于文化市场,黄、赌、毒、等社会丑陋现象大量存在.这些文化垃圾对青少年的毒害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现象正如塔尔德的模仿理论所认为的那样,青少年犯罪是对环境中的不良行为方式和文化因素模仿的结果.

2.网络成瘾导致犯罪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长期处于不利的处境,在付出一定的努力仍不能改善这种处境的情况下,便会对结果做出自我归因,认为无论怎样努力都改变不了现状.如果玩网络游戏能使他获得尊敬的话,他就会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长此以往会更加沉迷网络的世界.网络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新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诱因.

三、解决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

我国虽然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补了我国少年司法的空白,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必须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正面引导,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培养

青少年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用法规规范、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改善家庭环境,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从一出生便开始接受家长的抚养与教育,家庭的环境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家长在爱岗敬业努力做好本行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自学和积极参加中小学及其他组织举办的“家长学校”,努力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等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自身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


去除标签化,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的教育方法要进行改进.教师对青少年的成长、成熟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体罚学生、不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或者是不喜欢、排斥、甚至责骂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学生,久而久之会给一些学生心目中蒙上一层阴影,随着不断积聚的这种不被重视、被忽视和被排挤的情绪后,将会引发犯罪的导火索.

作者简介:付芳芳,女,(1991.2―),女,汉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社会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