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点赞:3562 浏览:95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适龄儿童免费实施的学校教育,是国家承担的一项公共事业,体现着公平原则.然而近些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低龄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使得该阶段的教育公平受到严重冲击.

关 键 词:义务教育;择校;教育公平

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义务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教育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不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与社会和谐紧密相关.然而,当前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不论是很多家长头疼的择校问题,还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同城”苦恼,这些都与教育公平息息相关.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公平现象,又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择校”现象的原因

1.教育投入不足的制约.尽管近年来教育投入大幅增长,但是与教育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偏低,尚未达到4%的目标,这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2.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限制.目前,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了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则相对稀缺.即便在同一城市,不同学校占有的资源也存在巨大差距.虽然国家已取消了重点学校制度,但很多地方名校的“名牌效应”依然存在.

3.制度改革滞后的掣肘.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一些不利于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一些促进教育公平的机制还未建立.例如,教师合理流动制度、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还不完善.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长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并把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投资”,希望孩子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造成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凸显,使择校问题更加突出.

二、探索解决择校问题

1.循序渐进,规范管理,强化对义务教育的监管力度.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确保免费教育和就近入学,使更多的学生能公平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从而维护教育公平.因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管理和监督职能:严格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原则;筹集专项建设资金,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根据各校实际,事先制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使学校的班级数和班容量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义务教育的各项制度建设:第一,要建立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制度.第二,要建立一个科学正确的绩效政绩的考核制度.第三,建立公示制度,让老百姓、媒体来监督.第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力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从而逐渐杜绝教育寻租现象.

2.保障教师社会地位及经济待遇的公平性.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不高和待遇偏低造成“最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执教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可以参照日、韩等国的做法,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获得教师职位的公办普通中小学教师的身份确认为教育公务员,明确其“公务性”与“专业性”的双重身份,保护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绩效工资改革注重向农村倾斜,把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纳入基础性绩效工资,在此基础之上,对部分地理位置偏远、办学条件艰苦的学校教师加发津贴.从而达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普惠广大教师的最终目标.

3.实施校长、师资“轮岗制”.解决城乡间教师资源的分布失衡成为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之举.第一,通过采取“轮岗制”或“挂职锻炼”的办法,将城乡教师资源打乱后进行轮岗,在轮岗中尽量实现教学优质资源的均衡化,使得优质教学资源在动态中实现平衡.第二,尽量让好校长、好教师在城乡小学之间轮换,可以起到“换血”的作用,打破了优质师资力量的固定化,促进教师力争上游.第三,优质师资力量用足用到位,减少浪费,有力推动城乡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此外,“轮岗制”的实施必须配备详细的考核指标,将教师到农村执教的表现情况与其各项福利或职称的评定相挂钩,并以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来保证教师之间的流动,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4.加大农村地区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教师培训是关键.如果教师参与培训的机构和方式较单一,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缺少接受培训的机会,那么教学质量就无法稳定提高.因而各级教育部门必须因地制宜,建立不同规模、不同类别、不同目标、不同形式的教师网络培训基地;指导城镇小学与农村小学建立分享性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安排优秀教师开展示范课程;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通过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5.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逐渐转变家长的择校观念.随着人民的收入逐渐增多,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及规模扩大,加剧了城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从而导致“择校风”盛行.要转变这一现象不仅需要外部条件的严格制约,更需要广大择校家长转变观念.因而应大力开展教育知识普及活动,聘请教育部门人员定期在农村进行子女教育讲座,帮助家长认识择校的负面影响.另外,通过制作宣传手册、条幅、录制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家长对于择校行为的认识深度,使那些正在考虑择校的家长能够了解到择校行为并不能对每一个孩子都发挥正面积极作用.因此家长在考虑孩子的入学问题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家庭情况和孩子实际需求,不要过分地依赖和迷信于优质教育资源是提高成绩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