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颁布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新变化

点赞:29943 浏览:1343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0年召开了新世纪第一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共同描绘了今后十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各级各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由此引发了全国教育战线的新一轮改革浪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与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同样经历着发展变革的洗礼与挑战,呼唤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认清形势、借助大势,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政策的新改变

2010年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使得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了新的看点,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管理体制的变化.2011年初,教育部对内部司局职能进行了调整,高职高专处和继续教育处从高等教育司划入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管理,高职高专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由高教序列调整归口至职业教育序列.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国省市一级教育主管部门除少部分调整了高职院校管理职能以外,大部分则处于观望或研究状态.一般认为,教育部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为了更好地顺应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但实际结果是形成了和省(市)层面两种管理格局并存的局面.

组织使命的变化.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发布,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必须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首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引领命题”.至于如何引领,现有的政策文件则语焉不详.

运行模式的变化.2011年6月,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发布,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依靠行业,充分发挥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突出重点,在行业的指导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此同时,2010年以来教育部与行业(协会)已举办20余次对话活动,大力营造职业教育与行业对接的舆论氛围,这与本世纪初推行的那次将大部分行业院校从行业剥离的教育体制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运行机制的变化.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9号)发布,围绕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学过程、信息技术、招生考试、评价模式、师资队伍、产教合作、职教集团等十个方面对中高职协调发展勾勒了初步的政策框架,由此推动全国范围内的“3+2”和“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模式再次升温.

办学任务的变化.2011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怎么写作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发布,强调要以提升专业怎么写作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同时启动 “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怎么写作能力”项目,面向全国近1000所公办高职院校组织申报,由此赋予了职业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之外新的办学任务内涵,即怎么写作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发展目标的变化.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以及2011年教育部相关政策的出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新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其核心思想是建设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可以说,体系建设任务十分宏大,发展规格亦已纳入国家规划层面,具体如何突破、如何构建,仍有很大的政策推进和学理解读空间.

发展的新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新变化引发了关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的相关讨论,对此,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职教性.无论从高等职业院校划归职成教司管理,还是强调中高职协调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均已表明:建设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今后职业教育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强化职业导向,深化职业内涵,彰显类型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今后十年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为此,高职院校必须研究如何按职业教育规律办学,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

延升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教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教性和高教性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的和新的类型.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员工的素质和文化知识要求水涨船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要在立足职教性的同时,发展高教性乃是改革发展之必然.如何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产学研合作发展道路上加强“研”、“学”,在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过程中提高怎么写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能力,使得高职教育毕业生技高一筹将会是摆在高职面前的急迫问题.

继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已超过普通本科,在校生规模已接近普通本科,被誉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自然限制,我国的高中毕业生生源数量已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有学者和媒体宣称“高校破产已不再是天方夜谈”.对此,高职院校自身固然要居安思危、提高质量,但是重点在于国家今后仍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高[2012]4号文件第1条就明确指出:公办普通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可见,稳定规模依然是高职发展主题,国家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应首先得到重视.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新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随后印发的一系列文件中,不断强化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办学体制和机制,鼓励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学校在政府领导、行业企业参与下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强调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推进开放开门的合作办学,打造高职教育特色.注重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性.在教育部等部门新近出台的有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文件中,都明确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应强化功能、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提升怎么写作产业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心.特别是教高[2012]4号文件和教职成[2011]11号文件,就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提升专业发展怎么写作能力作了专门的部署,后者还提出了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怎么写作产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和重点方向.与此同时,从今后一个发展阶段看,资源建设将作为内涵建设的重点来发展,以此为基础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特点就是培养基层一线操作人才,其优势就在于实践育人.教育部、财政部等七部委年初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实践育人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要求各类学校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加强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同时在教高[2012]4号文件中又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高职学生参与企业技巧、工艺创新等活动作了要求,这将为高职院校深化实践育人提供新的动力,提出新的要求.

内涵建设的新重点

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在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的前提下,注重内部改革和建设,寻找能够彰显改革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新招术.

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怎么写作为宗旨、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就业工作.强调就业,这不论是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学校而言,都有重大意义;无论用怎样的力度,都不为过.因此,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高职院校都必须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要坚持就业立校方针,要满足就业需要,完善就业配套,用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精神,把毕业生对口就业、顺利就业、优质就业工作抓到实处,取得实效.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就是就业质量.

教师科研成果和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但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基础,教师的责任心和能力水平,学生的基础和学习主动性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因此,必须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准,既是教师能否改进与优化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和实力,更是彰显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学校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和根本.因此,重视教育教学研究,重视专业学术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也是今后高职改革发展之必需.

学校社会怎么写作能力和收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固然需要政策和环境,但科研和社会怎么写作能力往往是基础条件,有人曾简单地概括为:“985学校”是政府行业企业有求于学校,“211院校”是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互需互求、有需有求、彼此平衡.而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是学校有求于企业,其根本原因在于后者怎么写作能力的水平差异,往往难以解决政府、行业和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发明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只有增强和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怎么写作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相互合作问题,也有利于增进学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

学校文化建设和影响.总书记在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校庆讲话时强调要发挥高等教育的第四大功能(即文化传承和创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对高等教育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一是要增强文化自觉,坚持科学发展,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二是要增强文化自信,坚持类型特色,争创各自一流;三是推进文化自立,坚持开放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四是注意文化自省,防止规模盲目扩张,妥善经营学校;五是要着力文化自强,坚持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之路;六是要强化文化自新,着力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征、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


学校队伍建设和水准实力.队伍建设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了领导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各个领域都应当有系统的思考和设计,必须以花大力气、用大投入、筑大系统并用工程推动的办法加以推进.从长远看,队伍才是真正的软实力,必须未雨绸缪,立足长远,积极推进,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显得更加重要.

校友工作和校友资源.世界上大凡成功和有成就的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友工作,都拥有丰富的校友资源,高等职业院校史不悠久,校友资源不丰富,但并非绝对,对校友工作不重视是主要原因,校友工作对于学校品牌影响力、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对于教师队伍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的作用不可低估,不能小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内涵建设的深入,这项工作必须重视和加强.

未来的新期待

事实表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高职教育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也蕴藏着更多更大更新的期待.

期待国家教育制度创新.要求不仅要把高职教育当作一个层次,更要把它作为一个类型,是层次中的类型、类型中的层次.作为高等教育,应赋予其高等教育政策;作为职业教育,应保障其层次地位.从发展变化要求看,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要求看,从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期望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从国家制度层面得到创新,即校企合作制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办学层次创新,真正建立起四年乃至以上学制、本科乃至以上学历、专业学士乃至以上学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使其层次更丰富、类型更鲜明.

期待财政拨款办法创新.由于历史的原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存在着国家投入不足、生均拨款没有形成的财政瓶颈,经费不足使得高职教育只能以扩大招生规模,减少师资、设备投入乃至缩短实践教学时间为代价来进行粗放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去年以来,有关财政收入中必须提高教育支出比重,教育支出必须达到GDP4%的政策已经明确,高等学校生均拨款的要求也已下达,高等职业教育既具高教性又有职教性,当前关键是明确管理属性,明定经费拨款标准.

期待产教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因素,推进和实施起来尚有很大难度,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不外是三个:一是国家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法律支持;二是国家改变职业院校管理体制,院校回归行业管理,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行政配套;三是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推进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高等职业教育真正引入市场机制,用市场经济办学来实施管理,真正给高职院校以法人地位.

期待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建立专兼素质精良、结构优异、专兼结合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发展之所要,特色之必然,可持续发展之要求,而要真正建立起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必须从根本上创新教师产生机制和管理办法,必须结合运用人力、财政等方面的力量,从人事政策等方面为教师队伍创造环境和条件.具体地说,应该实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人力部门统一选拔,统一建档制度,并给予相应的财政津贴,把教师工作纳入应当的岗位职责,使教师阳光化、责任化,并具有光荣感和使命感.

期待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创新.从2010年开始,“985院校”已经发布了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尽管人们对此并不满意,但毕竟是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以来,教育部又要求示范性高职院校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这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对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更要结合数据状态分析,建立起由行业、校友、教育、学校、社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从而更为宏观全面地评价人才培养工作,以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期待素质教育体系创新.受历史等因素影响,高职教育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十分明确,但学校评价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矛盾十分突出,教、学、做不协调.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考核和评价模式,构建起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教育培养体系,创新形成有利于学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持续发展的教学和培养模式,真正把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相结合的教学落到真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身体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和谐统一,把人才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成才、成长、成功、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