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的阅读教育

点赞:32703 浏览:1550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得审美体验.本文作者针对阅读教学的现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对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

【关 键 词】中学语文阅读教育 阅读能力 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

1941年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目的

钱理群先生曾指出,语文学习的基础在于“打好两个底子”,即“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与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从阅读教育上说,“终生学习的底子”就是阅读主动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就是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要做到“授人以渔”,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终生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即在在阅读中归纳和提炼阅读材料的能力;阅读理解力,即理解和感受文字情感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即独立思考、批判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文学作品中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审美能力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就是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从上世纪90年始,许多的阅读教学理论逐渐涌现,在经典阅读的基础上也不断的吸收新的阅读概念.但是,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淡薄、主动性较差和课外阅读量较少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2.1 教法单一,教师的讲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积极阅读的主动性;

2.2 学习紧张,时间紧迫,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

2.3 学生没有在阅读中体会到美的享受,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课外时间,更愿意沉浸在电视和网络中.

因此,我们要基于现状,明确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3.1 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课堂教学以“精读”为主,精读的课文是“例子”,通过精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清作者的逻辑,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逐步掌握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3.2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提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和分析.

3.3 课外阅读强调“泛读”,即“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

3.4 注重课外的广泛阅读

要缩减重复繁重的作业,要鼓励学生大量地读、广泛地读.不仅要读经典的文学著作,体味其中的文化底蕴,现代作品的阅读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容,还要了解这些作品的作者、生平事迹、社会环境、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常识,更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要涉猎不同的体裁,要引导: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还可以结合其他的媒介进行体味,如电影、舞台剧等.

中学语文的阅读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5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交流阅读感受

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讲述自己的体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6 学以致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思

考和探究,通过查询资料、同学讨论、与老师交流等方式去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第一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就应当终身保持下去”.中学语文教师更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做到“好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