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

点赞:21268 浏览:950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分析应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质量的方法,提出几个有益的管理措施.

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教学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91-02

我们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者一直关注的话题.当前,很多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调控和管理.笔者根据多年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在此,就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的控制管理方面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管理控制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很多学校虽然已经使用信息技术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用信息技术来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仅仅关注成绩的量,对成绩分析的角度相对狭隘

只停留在原始的管理使用上,没有更进一步拓展,使这个技术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比如,许多学校所用的信息技术,也只是用其简单的数字统计功能,来对成绩进行统计.如下面的成绩统计表.

(图一)

在这个成绩表,包含了学生姓名、学号、测试科目、得分、名次、均分、进退等内容.它使用了EXCEL来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粗浅分析,也就是用类似于计算器的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计算和统计,方便对学生的成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明显是最原始的分析方式,对教学质量的调控作用帮助不大.

(二)仅仅关注结果,对过程管理尚欠缺

由于很多学校领导只关注学生测试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在使用信息技术对成绩进行分析时往往流于形式,像一阵风一样一吹而过.这样的结果是,成绩分析无法很好地为提高教学效果怎么写作.如有可能某班级某科目的测试成绩好,是因为教师在测试前碰巧给学生讲了一道占分不小的试题,或者某班超常发挥是因为一部分学生使用手机成功,等等.所以,对成绩的分析还是要更加重视对深层次问题的研究,进行过程管理,不能只关注结果.

(三)重视成绩分析,但轻对问题处理落实

一次测试对学生来说关键的是考前复习(充分准备利于发现问题)、认真考试(理想的应试技巧)、考后分析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对教师而言其实也是大同小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解决问题是关键.但是,现实教学中,某些教师未对成绩分析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质量跟踪措施,或者未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诊断,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管理.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考虑学校管理者、老师、学生的不同需求.这里,本文将以年级整体成绩与某班级学情为例,从建立分析数据库与数据表、建立分析模型,以及强化控制机制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建立与分析完整的数据库

1.建立完整的年级成绩分析数据库

如图二是笔者截取的某校高中部学情调研的数据表头,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完整的分析方式.全面的数据分析,应建立在完整的数据库上,它是年级管理者分析问题的基础,更是班主任针对班级的情况进行分析问题的依据.截取图二中的“均分”表部分内容,如图三所示,从表中,年级管理者可以轻松地看出该班各学科在年级中的情况,判断出某老师的教学成效,甚至可以大致看出班主任的工作成效.相应地,各学科的老师也可以从中看出所教班级与兄弟班级之间存在的差距等信息.

(图二)

(图三)

截取图二中的“选修分析”表部分内容,如图四所示,从中年级管理者可以轻松地看出该班选修学科各等级比率,从而判断出某老师的教学成效及学生的学习成效.相应地,各学科的老师也可以从中看出所教班级与兄弟班级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物理

A等B等C等D等

班级人数均分人数比率B比率C比率D比率

13846.5616%2668%38100%00%

24046.2820%3075%3895%25%

(图四)

同样地,年级管理者可以通过图二中“关键分数段”看到学生的分数层次情况,进而看到优秀群体的发展情况.通过“班级”可以看到不同班级的发展状况,了解高分层,找到差距等,同时也看到各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利用这份信息管理表,通过系列的分析会来提醒各科教师.也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跟踪指导,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多角度班级分析数据表

如图五所示,在进行班级成绩分析时,通过设置更为合理的分析方法,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清楚地剥离开来,分析的方法既包含(图一)中学生的得分、名次(一般不公开,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自尊,仅仅用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依据)这些最基本的数据,还可包含每门学科及总分与均分的差距、该学科与学生名次位置相比为优势还是薄弱学科(帮助学生保持优势、弥补薄弱环节,更好地发现问题)、单科问题所在(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是偶尔发挥不正常还是一直如此等)、与前几次重要测试的比较差距(完善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成绩发展趋势(曲线图)、所处的分数段、此次成绩成因(是正常还是超常发挥?学习态度、薄弱学科等?一般放在备注栏目,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填写)、每科薄弱学生名单(培优补差重要依据)、上次培优补差发展状况比较、重点学生名单(班级比较优秀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的)等.通过以上分析,任课老师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订更为合理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可以站在班级角度去制订合理的班级管理措施,站在学生角度去跟学生沟通交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图五)

建立分析模型

教师需要建立长效的分析模型(基本稳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把平时的每一次测试存档,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成绩分析效率.建立分析模型,当测试成绩出来时,分析结果也跟着马上出来,并清晰地显示出年级、班级、学生个体的发展趋势.这样我们就能尽快的发现问题,及时拿出改进措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强化控制机制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之本,质量分析是发现问题的重要依据,要想发挥好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完善相关机制.每次重要测试均应该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科学分工、明确责任.确保测试试题的区分度、加强考风考纪教育、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配备专门的信息员对每次测试情况进行分析,拿出科学合理的结果,然后交给领导审核,之后打印装订成册供分管领导和老师进一步分析.各班按照信息员分析的结果自主分析,将分析文件交本班教师继续分析,分析结束后分管领导召开专门会议,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迅速拿出可行性的措施.班级分析结果由班主任转化为班会内容向学生通报分析结果,依据班级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当然,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对教学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多思考、多探索,一定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好教学,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