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点赞:6119 浏览:203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学科发展日趋成熟,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遵循音乐艺术教育办学规律,文章对地方高校在新办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试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出发,探索适合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长久发展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环境氛围.

【关 键 词】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7个突出强调的问题中,把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并提出人才培养所包括的内涵建设的要求.这是对高等教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正在从过去单一的音乐教育专业,逐渐向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兼有模式发展,有的学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招生规模甚至大于音乐教育专业.在这个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办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音乐表演专业与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

从上个世纪80年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基本上只有教师教育专业的办学任务,其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课程设置都是围绕培养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目标来进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科建设的推进,各地高校纷纷创办音乐表演专业.由于音乐表演专业与音乐教育专业在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知识传授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所以在实际办学中,一些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就是照搬音乐教育专业,“新瓶装旧酒”,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上基本跟音乐教育专业差不多.出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模糊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面临的生源尴尬问题

当今的音乐艺术教育的办学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9大音乐学院和少部分重点师范类院校垄断的单一格局转变为了多元的格局,即在专业院校方面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龙头学校和各省、市专业音乐学院二元构成;在综合类院校中有部属高校、地方高校、地方师范类院校的多元构成.这种格局的形成对地方高校的招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流的专业音乐院校、部属高校由于其良好的办学声誉、所处地理位置吸引了最优良的生源.对于地方综合高校来说,优质考生资源缺乏、考生专业起点低,具有较好的艺术学养、酷爱音乐艺术表演的考生凤毛麟角,则是普遍存在的情况.

(三)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问题

1.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

近年来,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快速增加,供大于求的矛盾突显,毕业生就业难度空前增加.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VCD、DVD、家庭影院以及电脑网络进入家庭等因素,极大地冲击了文艺舞台.演出市场、文化市场鱼龙混杂,使得许多专业文艺团体面临困境,也造成了音乐专业就业岗位的不稳定和大幅度减少与毕业生数量增加之间的矛盾.

2.学生就业意向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国现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地域不平衡性,影响着人才发展的起点、环境和机会,尤其对艺术表演人才.所以,音乐艺术表演人才在分配布局问题上基本是以中心城市、大都市为核心向外辐射递减.虽然基层乡镇对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但由于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很少有人愿意去.而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尽管表演艺术团体远比地方县市集中,却是人才拥挤,人浮于事.那些“挤”不进去的音乐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们宁可改行或做流浪艺人、自由职业者,也要选择留在大都市谋求发展.

3.学生的盲目自信、文化素质缺陷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直接决定着表演艺术人才的发展起点和发展潜力.近年来,社会对音乐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并非赞誉有加,而是颇有微词的:“头三板斧力大,发展后劲小;对新鲜事物感受力强,对环境适应能力弱;竞争意识好,敬业精神差.”①这种说法反映了音乐艺术表演人才在文化艺术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艺术品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与社会需要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专业课、轻文化课的观念造成的.学生觉得专业课才是自己今后“找饭吃”的工具,所以很重视,也很认真,对专业课教师也是尊重有加;而对待文化课基本不放在心上,敷衍了事.学生轻视文化课,教师也提不起兴趣,这样一来形成恶性循环——表演常识之外无知识、表演技能之外无能力的尴尬境地.

(四)传统课程体系阻碍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特色建设

课程体系中“西方音乐文化艺术课程担纲,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点缀”的不正常现象长期存在.在近现代半殖民文化基础上建立起的中国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至今变化不太大,也暴露出与中国文化发展、繁荣的不协调.教学的内容大都是西方的音乐理论掺杂了一点中国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的乐器是西方的,演奏演唱的技法、作品大都也是西方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与我国民族音乐艺术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需要之间就存在严重错位.

(五)盲目效仿专业音乐院校,缺乏立土意识

地方高校是前几年高校扩招的主力军,是本科教学的主要承担者,但就当前各高校的音乐教育现状看,很少考虑地区的实际状况,更很少考虑将地方民族的音乐文化纳入教学内容.音乐理论课程的深奥、乏味,不切合基层的实际等情形,已经使教学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并且适应地方区域经济文化艺术建设能力弱,故而缺乏自己的特色.

二、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办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立足地方经济社会音乐文化发展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多方向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功能,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②近年来,地方综合性高校招收了为数不少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后,真正能从事表演工作的却为极少数.围绕社会的需求、就业的方向进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成为必然.1.专业演员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地方歌舞团、区县艺术团培养歌唱演员及乐器演奏者.针对专业基础扎实、有专业发展潜能、形象良好和有做演员需求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艺术实践课程的量和配置,教学内容侧重选择中、高级演唱(奏)作品,能力培养侧重于舞台心理素质、演唱(奏)个性、风格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2.基础音乐教育师资方向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为基础音乐教育单位培养音乐教师.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考虑音乐专业类课程,还要强调教师职业类课程的设置,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音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等.鼓励、支持考取教师资格证.能力培养强调“既能上舞台,又能站讲台”.

3.艺术管理者和与音乐艺术相关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企事业单位文艺宣传、电台电视台、演艺策划公司等行业培养从业人员.在课程设置上重视音乐艺术基本规律的探索,关注音乐艺术创作与制作、音乐艺术传播与接受、音乐艺术市场与营销等方面的学习.定期聘请电台、电视台、演出公司、报刊等部门人员和杰出人士进行专业讲座.也可安排学生到有合作关系的文化产业单位进行实践,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文化产业实际演练紧密结合.支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音乐的各类职业资格证.

(二)建立与地方教育单位的合作机制,解决“原材料”进口问题

为了遵循表演艺术人才的严格条件和特殊要求,地方高校应迅速建立和完善自己培养教育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积极与所在地方基层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联动,一方面通过建立表演艺术辅导中心,精心培养、储备良好的艺术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做好地方基础教育单位音乐师资的“职后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在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培养苗子.这项工作可能对改变生源质量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通过数年或者更长期的坚持,肯定会显示出长足的发展后劲.只有解决了“原材料”质量问题,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才可能在将来的生存和发展中立住脚.

(三)转变办学理念,打破与专业音乐学院在办学上的相似性,扩大差异性

作为地方高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面对目前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要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必须改变办学理念,改变过去长期效仿专业音乐学院的办学习惯,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办学之路.


每个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地域、社会环境条件决定了学校办学可以利用、依赖的发展空间和潜在资源.地方高校应该凭借自身所处的社会条件与地方文化资源、怎么写作地方社会的具体内容、人才培养的起点和学生就业的方向来探索和定位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说专业音乐学院是“高、精、尖”的人才培养定位,瞄准的是国家、省级一流的专业文艺团体,那么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就应该与地方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挂钩,打出怎么写作地方音乐文化艺术发展的口号,培养多方向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楚与专业音乐学院相比自身的优、劣势在哪里,学校所处地方的历史特点与现实优势是什么,能够依托地方优势办学的基础或者高地在哪里,与同类兄弟院校的发展思路、策略的异同等情况.

(四)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和环境,加强文化知识、艺术职业道德的培养

首先,充分利用综合院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专业核心课程制,为培养学生综合文化修养提供平台.鼓励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今后就业的方向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拓展课程修读.因为合格的、受社会欢迎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在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更主要的还是技能的培养和演唱(演奏)的实践.学生要在“练中学”,音乐表演能力和艺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在琴房、舞台之间经常、反复地实践才能有所提高.可以每学年让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举办一台自导自演的文娱晚会,开展音乐专业技能比赛、大学生艺术节、专业汇报演出活动以及参加全市、省甚至全国专业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邀请老一辈歌唱家、艺术家或者优秀校友到学校举办常态性的讲座,用他们艺术人生道路上的经历、经验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抑或选拔在校的优秀学生作为正面典型个案进行教育.

(五)构建“民族音乐为主、西方音乐为辅”的课程内容体系

与专业音乐学院较多的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相比,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办学更多的是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培养用得上、顶得住、留得下的人才.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立土音乐文化,地方民族音乐为主、西方音乐为辅的内容架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并在传承中得以延续.学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地方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有责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本校所处的地方优势,将本地民族音乐文化、地方戏曲、剧种引入课堂,成为民族音乐艺术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创新者.正如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在其著作中所说过的:“探索和建设一个可靠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环境,开发和挖掘出本地区、本民族音乐艺术资源,利用和发展好资源,在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环节上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薪火相传的巨大工程.”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生活涉及方方面面,音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办学事业在面对新形势、新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还存在很多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但只要能坚持实践“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④的理念,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并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持续的发展.

注释:

①③吴戈.判断与思考:艺术——教育的顾盼与前瞻[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表演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②秦福利.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创建机理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④汪明义.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