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

点赞:12909 浏览:561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对各门功课都有一种新奇感,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充实学习兴趣.

【关 键 词】培养兴趣;学会自学;锻炼能力;打好基础【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60-01

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减少两极分化,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高中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从七年级抓起.下面就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搞好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对各门功课都有一种新奇感,“代数”,“几何”究竟是什么?他们都会表现出一种期望心理,带着这种期望心理,带着这种求知,刚开始就遇到了大量的枯燥的概念:如有理数,相反数,正数,负数,绝对值等,如果这时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很可能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七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从旧到新的搞好教学.如在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行程问题时,可用图解法和列表法相结合,弄清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实际意义,从而用式子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又如,在讲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时,可先复习小学算术的乘法分配律,从中发现整数运算中有乘法分配律,学习分数后,整数的乘法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这是因为数学中每一次数的扩充原来数集的运算性质都是不变的,因此,抽象出来的式子a(b+c)等于ab+ac是学生早就熟悉的,从而借用这个运算律,把a换成mn或(m+n)就不难归纳出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和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如果把这个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用,又很容易概括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这样,由浅入深,自然过渡,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也可以在引入新概念前,向学生简单讲解一点数学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怎样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七年级数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如负数的引进,可以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整数,分数的发展史后指出这些数远不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气温零上、零下是截然不同的,为了说明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向学生简略地介绍早在十五世纪,人们就采用了两个符号“+”和“-”号来表示两种意义的量,如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卸的箱子上画上一个“+”号来表示超重,画一个“—”号表示不足.在数学史上最早采用两个符号的人是十五世纪的德国的数学魏德曼,因为它很方便,后来就普遍使用了,这样就产生了带符号的数.这样引出的负数,学生学起来感到自然且有趣味.

2注重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荷兰教学教育家弗赖登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在教师激励下,带着解决问题的明确目的,认真观察、思考、群体讨论与交流,终于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有的放矢地自学,学生印象深刻,效果良好,这是单纯靠老师讲解、释疑所无法比拟的.

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3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年级学生好动.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加强组织教学是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备课要精心设计,周密设计由浅入深,课堂讲解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语言要精辟,形象生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中,课堂上要有讲有练,教师的精辟讲解和学生的适时练习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边讲边练融为一体.

如通过练习相同的乘数的乘法运算,概括出乘方的概念,通过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而讲解因式分解等.

教师上课一开始就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引导,重视启发诱导.如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路程问题,要启发学生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画图表示,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启发学生找到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唤起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练习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实际,课堂练习必须形式多样,因题而易,口答,笔答,质疑,阅读课本等灵活运用,使学生手脑并用,从而形成紧张而不呆滞,热烈而又井然有序的课堂气氛.

另外,由于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上他们往往去背诵现成的公式,法则,套用解题类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法则及其计算时,要加强对法则的合理性教学,在讲述运算法则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符号与绝对值之间的关系.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进行了什么运算,所依据的法则是什么?并选择适当的题目,让学生注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在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时,同样要求学生注明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教学从七年级就坚持这一点,长此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将会逐步有所提高,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几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