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点赞:5195 浏览:170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研究,深入分析当今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及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及相关机制建设.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1.2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11-01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这种状况可以归因于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就业机制不完善、就业人口多等因素.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采取实行一系列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为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外部条件正在改善.就内在因素而言,大学生在正确处理好就业的期望、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式之外,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才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顺利就业.

1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目前,大学生表现出就业能力不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职业目标不明:职业目标是指一个人根据自身情况,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目前一些高校的学生当初报考学校和专业都是家长的意志,自己没有什么想法.尽管已有不少高校专门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因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更谈不上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由此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职业方向与目标不明确.

1.2实践能力低下: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很多企业希望招聘的大学生一毕业能够马上胜任工作.但是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一直是大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招聘时倍感心虚的软肋.由于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相对滞后,一贯重理论教育,轻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一贯重应试能力的培养,轻整体素质的塑造,加之校企之间缺乏合作,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岗位实习锻炼机会,造成了一些大学生“会说不会做”,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低下.

1.3专业能力不足:近年来,通过参加一些用人单位招聘现场发现,现在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学生专业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用人的要求.专业能力不足的一方面是大学生只“学”不“用”,或重“学”轻“用”,理论与实际脱节,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专业能力不足的另一个因素.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4创新能力缺乏:高校所设置的一些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2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

从以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初步阐述可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不足,亟待培养与提高.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对策.


2.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般说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的.因此,高校应及早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启发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让他们及早地思考自己的前途,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发展方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构,从政策、人员、设施到资金都要真正落实到位,转变行政职能,增强怎么写作意识;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并加强培训与学习,提高指导人员的素质,使得他们既熟悉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又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努力做到专业化、专家化和科学化.要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并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需求,提供内容充实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怎么写作;

2.2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实践能力可以说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核心.因此,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首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验课、实习课、设计课、研讨课等实践课程的地位,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其次,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以及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开展产学合作教育,为学生参加社会调研提供信息和机会.高校还可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大学生见习、实习制度,建立大学生长久教学实践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带任务和课题到企事业进行社会实践、工程实践、项目实践和岗位实践,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高校要搭建学生科研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参与科研课题立项.从实验条件上,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开放实验室.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积极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大学生参加的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是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技怎么写作、文化下乡、访寒问苦也是社会实践,课题设计、项目运作、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乃至创业活动同样是社会实践.在素质教育的视野里,有利于学生增进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活动都是社会实践.

2.3掌握丰富的知识

2.3.1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拓宽知识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沿的动态,特别是要掌握与现代企业紧密相连的管理知识和营销知识.大学生应学会建立一个以自己专业为中心的整体知识系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综合知识、社会知识并保持开阔的视野.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科学、艺术、哲学等都是应该涉猎的知识.大学生还应适应知识发展的要求,接受和吸取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培养自己不断自学的能力.2.3.2着重提高社会知识:大学生社会实践较少,社会知识比较欠缺.表现在不了解不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不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等.目前,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来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并根据职业目标充实完善自己的社会知识结构,认真作好就业前的知识准备,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增加实践知识,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高社会知识水平,以满足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对员工各方面的要求.

2.4提高基本的技能

2.4.1提高学习能力:在校大学生为了将来可持续就业或者能够自主变动职业,必须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较高的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可持续就业的重要保证.自学能力是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综合性能力,它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职业加速更新的时代,游刃有余地选择岗位,持久就业.

2.4.2提高沟通技能:仅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缔造成功的事业,获得就业的机会,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可能会给就业带来不良的后果.沟通是关系到能否获得一个职位,能否在工作中获得肯定和提升的关键.通过沟通才能让上司了解到你的工作作风、确认你的工作能力、理解你的处境、知道你的工作计划、接受你的建议.

2.4.3提高人际交往技能:人际交往能使人的社会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一个人成长、工作、生活当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个人在工作中如果有很强的交际能力,那么就可能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使整个公司的工作环境得以向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2.4.4针对性地参加职前培训:这是提高各种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职前培训程度也是一些企业招聘时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从毕业到进入职场,需要补充的东西很多,大学生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和战略决策,有针对性地参加就业培训,参加一些包括职业规划、就业意识、求职技巧、职业素质培养为内容的系统的、科学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