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探析

点赞:3542 浏览:81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之一,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样,都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在帮助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转变思想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和良好效果,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影响了教学实效性和规范化,必须完善保障机制,必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找准课程切入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关 键 词: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42-02

200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通知》中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样,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在帮助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转变思想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和良好效果,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建设.因此,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协调发展,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虽说我校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已被纳入到常规教学计划之中,但在实际的课程运行中,仍然存在着思想上不够重视,概念上认识模糊,课程建设上缺乏发展规划的思想,进而产生对课程定位、认识、管理上的许多误区,导致“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难点、弱点和盲点.下面谈谈我对该课程建设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必要性

1.“形势与政策”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现实性等特征,与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比而言,其与日常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现实中教育要为生产力发展怎么写作,回归现实,而该课程就是利用大学生熟知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来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带领他们去认知、去批判,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用鲜活的现实素材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现实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生活的回应,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形势与政策”课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鉴别力的有效载体.大学生能否清醒认识形势、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最终教学目的,也事关我们能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今社会网络媒体发展迅速,传播范围广泛,面对潮涌而来的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事件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息,大学生需要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鉴于形势的复杂性和大学生自身政治鉴别力的局限性,要正确辨析形势政策绝非易事.而“形势与政策”课就是结合时事要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引导他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认清国内外形势.

二、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撑,课程开设形式单一,覆盖面小.、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学时计算,本科计2个学分,专科计1个学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而目前我校只是在一年级开设,且一学年才16节课(每学期8节),即使这样,在实际教学中,随意性仍较为明显,系统性和连续性较差,“形势与政策”课有时还仅落在计划之中,无法具体实施,就算实施也都采取一种教学模式——讲座.“形势与政策”课程要讲活就必须与学生互动,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而大课堂就会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讨论.只能是“一言堂”和“满堂灌”,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该课程与其他思政课的基本理论相互衔接不够密切,严重制约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和发展,并也给该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考核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

2.缺乏政治责任感,对“形势与政策”课认知消极.当代大学生虽然对时事政治表现出普遍的求知,但仅限于个体意识,尤其是涉及到具体的指向时,往往出现价值困惑,从而出现对“形势与政策”课产生消极认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不愿意”、“不重视”、“不必要”三种具体表现.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没有功夫和时间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即使认为有必要的也说看看报纸、上上网、听听收音机就行了.无疑,这样的消极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教师政治素养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广而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还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能力,并能掌握和使用最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关键.而目前不仅是我校就整个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不规范,教师素质不达标都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是因为当前该课教师多以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组织而成,缺乏对政治前沿问题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对待一些敏感问题抓不住关键.尤其是年轻辅导员缺少多学科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更有甚者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政治信仰摇摆不定,与他们的角色任务极不相称.

三、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思考

1.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必须以完善的保障机制为依托.目前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的保障机制相对于其他几门思政课来说要弱许多,在一些重要的硬件要素上,明显存在缺陷,如学时的设定与实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课堂教学和讲座混为一谈、受教育的学生面较窄、时间短等.基于这种局面,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性质和课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对一些基础的保障配套完善,在制度安排上适当增强硬约束,规定课时、规范教材.另一方面针对二、三年级学生,由宣传部、教务处、社科部、系部联手,邀请专家、院领导、系领导或辅导员,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校情,以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为切入点,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必须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基础.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知识融合程度高,所以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学术研究水平,又要有课堂的传授表达能力.因为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去分析和看待现实问题,总结和抽象出规律性的结论,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因此,该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迅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原则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该课教师队伍离这一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师资又紧缺,我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为这支教师队伍的水平提升与能力增强,搭建一个规范的平台,用这一平台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凝聚起来,消除“”“临时工”心理,从而逐步建设一支持久稳定、坚定不移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反过来推进该课的课程建设.

3.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必须找准课程切入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重点,但作为一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了宣贯讲解这些重点理论外,更多地应该是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把握好课程教授的内容.据调查,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微观内容,如物价上涨、就业形势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了解,希望能够有对微观内容的纵深解读,而对离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较远的宏观内容关注度就要低一些.这就告诉我们,自身利益诉求是学生关注最大的热点,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吸引学生关注课程、学好课程的重要内在动力,是课程进入学生头脑和思想的有效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认真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找准学生思想兴奋点和课程切入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传授知识、培养兴趣等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仅课堂教学是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的,尤其是我校目前实际状况,要做到点面结合,就既要有课堂的系统讲授,又要有专题的形势报告和讲座,这样才能巩固好课堂教学成果,才能保证和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