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点赞:7740 浏览:316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具体举措.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了体育教育中德育的基本特征,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如何在体育教育中贯穿德育教育这三个方面,是今后体育教育全面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关 键 词:育人;德育教育;心理健康;集体性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42-021.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体育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亲身参与性.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体育精神的魅力.②动态性.动态性的体育教学很容易观察和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观念.③全面性.全面的体育锻炼是发展学生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能够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的完美发展.

第四、个体社会性.体育教学的个体社会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正是这种优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德育价值:

1.1体育的德育形式价值.体育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一种形象文化的思维表达形式,又是一种抽象文化的思维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道德文明形式的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将从本质上加深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达到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面貌的效果.

1.2把道德教育和身体操练融为一体.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是思维活动和有机直接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

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学生的思维活动极为活跃,他们一心一意的考虑如何掌握技术,如何运动技术、战术,如何在竞赛中击败对方取得胜利.

在大脑活动中转移到运动中的情况下,思考其他问题的意识活动时间就必然会减少,因而平时被意识控制或掩盖着的心理活动、思想意志品质的真实性以及内心世界等极易期望得以表现.

1.3道德教育体现在规范要求中.为了促进身体发育,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次,如规定的距离、动作的次数、练习组数,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体育活动特征之一是竞赛性,凡竞赛都有规程和规则,既使是活动性游戏也都遵照规程、规则进行,并在活动中评定先进和后进的次序或成绩.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组织纪律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把握体育中规范性强的特性,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在竞赛中严格、公正、诚实、准确的执行规则.

1.4道德教育体现在集体活动中.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到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中,都面临着一个为集体争取荣誉的问题.及时是单项个人竞赛,也都要纳入团体总成绩之中.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任何一个成员,无论他在竞赛中充当什么角色,当他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为争取集体荣誉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时,他就能充分体验到内心的愉快和满足,他所承担的义务和自己内心的需要结合起来.

2.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研究

2.1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结合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在人类社会跨入新纪元之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或者说现代人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素质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要成为合格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的精神、强烈的竞争意识、善于与人合作的能力,敢于挑战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等等.实践证明体育对个人品质,如积极进取的精神,竞争意识,善于应付挑战的能力,协作精神,团队意识以及平等、关爱和遵守诚信原则等等,有着独特的功能.虽然体育的这些功能普遍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在现实中体育教育思想如何才能有效实施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转变观念寻求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结合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措施.为了增强学校体育的功能与价值,必须改变独自为阵的观念.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是当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现怎么发表展观中的一种理念.

客观上讲,学校体育与其它学校教育学科相比较,其地位仍然是偏低的.如果体育不走出自己的领域与其它学科结合,体育对人的教育价值,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很难具体地实现.因为从单一领域里发出呼声和影响力是有限的,其功能和价值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要实现体育对人的教育目的,就需要积极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国际奥委会将2003年定为"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年",号召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各国和地区奥委会、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以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组委会,广泛开展体育和教育与文化相结合的活动.

2.3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现实性与必要性.从现代体育发展的历程看,体育与政治、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体育与政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在体育教育中,就是要发挥这种积极影响.学校体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了解健康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道德规范、平等博爱以及个性发展等等.但是,如前所述,学校体育的课时有限,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又很多.

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全程贯穿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育人”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全程思考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1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现代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计划地、统筹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2根据所带班级特点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在教学计划安排时要对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低年级学生侧重于队列队型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通过队列队型严谨的要求,规范的动作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通过遵守体育游戏的规则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高年级学生侧重于一些教学比赛,在比赛场上要互相配合、注重观察、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等.通过这些来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的品质.男生班、女生班上课时,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锻炼强度等做出及时调整.

3.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制定德育教育方案.每个体育项目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例如,教授篮球、足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教授各种器械、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武术教学可以不失时机地灌输武德教育,使学生明白学习武术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不是用来恃强凌弱,让他们明白武林中德高为尊的含义.

3.4节课的不同时间段内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是由课前准备阶段、开始阶段、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教育可以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如课前准备阶段整理场地,领取器材时,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有不文明现象应及时制止,而对于热心帮助老师的同学也不吝惜表扬.开始阶段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这个阶段应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阶段,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挖掘其中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结束阶段要通过一些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身体机能及心理逐渐恢复到相对平稳状态.此时,我们仍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教育他们对待事情应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体育教师的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和熏陶着学生,教师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眼神都传递着不同的信息,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因此,体育教师应时时处处以较高的道德水准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以情感人.

4.结论

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改变体育教育独自为阵,提高体育特殊教育功能的一项举措,也是摆脱学校体育目前尴尬局面寻求改革的一条出路.将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所表现的人文思想和人道精神以及平等、博爱等观念纳入德育教育是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必要选择.要实现这些改革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既要认识到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和价值,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体育目前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积极寻求与德育教育的合作方式,探索其教学形式,搞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真正实现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发挥其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德育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杨文轩,冯霞.体育与人的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3,10(1).

[2]卢元镇,倪依克.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J].体育学刊,2003,10(1).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姚蕾.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4

[5]李建.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

[6]体育科学,2004孙振武,孙晓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