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点赞:3909 浏览:141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无论是对于学生成长还是学校发展,无论是回应时代要求还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表率作用不足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完善关于师德建设的系列机制;建立高校教师道德学习和实践的长效机制;强化教师的责任机制;加强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

关 键 词:高校师德;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5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53-02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传道”是高校老师的第一职责,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能力,而且后者更为根本.因此,这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2005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文件,文件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以及建设思路,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也说明了加强师德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一、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作为教育主体,教师的教育水平决定的教育的质量,教师的道德水平同样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师德包含着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教书育人的价值理念、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等品质.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无论是对于学生成长还是学校发展,无论是回应时代要求还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良好教风、校风的形成,从而带动学生良好道德水平的提升.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道德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道德状况.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严谨作风、职业精神、道德水平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自我要求降低,只教授知识不关心学生人格发展,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要建设成高水平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支撑,高水平的指标首推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高校具备良好的师德氛围,就容易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进而推动良好的师风、校风的形成.有了良好的师德,教师们才会更专注于教育教学,自主创新教育理念,自觉探索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从而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宏观上看,教师既是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者,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而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着我国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多元价值观,而一些西方腐朽的价值观渗透进了高校,严重影响师德的建设.因此,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时刻有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师德建设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师德,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国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不可否认,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不坚定、职业操守不遵循、职业行为失范.

具体来说,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育人意识淡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只关注“教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比较少,不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缺乏爱心和责任心.第二,缺乏敬业精神.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主义影响了部分教师的职业信念,使他们丧失了终生为师的原动力,仅把“教师”作为一个稳定的谋生手段,而把个人精力放到校外开讲座、做培训等来赚取个人利益.这样必将导致这些教师无心钻研教学,学术浮躁,学术理论不扎实,无法推陈出新;备课敷衍了是,上课照本宣科,得过且过,根本不管学生是否爱听、能否听懂,更勿提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引导和教育了.部分教师的职业感不强,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和声誉,还对整个教学秩序和良好教风形成产生负面的影响.第三,部分教师表率作用不足.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但部分教师政治立场不坚定,忽视对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有的教师政治态度暖昧不清,不能很好地宣传与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缺乏政治敏锐性,在一些政治问题上观点偏激,不注意自身的政治言论,以自己的片面知识误导学生.在言传身教上,部分老师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举止粗俗,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教育目的的引导上,部分教师不是教育学生以追求生活幸福为目标,而过分强调物质追求,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这种平庸化和功利化的教育理念败坏了学校风气,在学生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当前高校师德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首先,社会的功利化导向,导致部分教师道德水平下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物质利益的诱惑以及腐朽价值观的入侵,也使得高校出现了许多与教师道德人格格格不入的风气和事.在课堂上,教师只关注工作数量,拿多少课时费,却忽视了教育质量问题.部分教师对教书育人毫无兴趣,花费极大精力搞关系、逐名利.社会的功利化导向,使得“无私奉献”的教师价值观异化为急功近利、拜金主义,这对高校师德建设造成巨大的阻碍.其次,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考核体系以及激励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许多高校在制定相关的教师管理规定中,对师德要求或一带而过,或是大而空泛的话,几乎没有具体要求.在激励和评价机制上,侧重教学工作量以及实实在在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尤其是在“评优评先、评职称、晋级中,对师德师风几乎没有要求,重才轻德,只看你完成了多少科研分,发表过多少核心期刊,主持参与了多少项高级别的课题或科研项目,得过多少奖,而不管你上课效果如何.”[1]这样的机制和制度,误导教师只重视看得见的科研,忽视看不见的德育.当然,在评价主体上,主要是上级领导给教师打分评等级,而学生作为重要的受众对象,却丧失了评价的主体地位,这也导致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重视育人功能的发挥.第三,部分教师缺乏自觉自律意识.教师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主体,高校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培养品德良好的学生.但是,部分教师缺乏独慎自律意识,不注重自身良好道德修养的养成,不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这些内因也是师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校作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阵地,师德建设不容忽视.高校的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上、内容上、环境上、方法上等多管齐下,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最终形成良好的师德行为.

第一,制定、完善关于师德建设的系列机制.良好的机制是高校师德的重要保障,机制的作用既包含激励性也要有约束性.首先,要建立师德宣传机制和师德监督机制.建立师德宣传机制,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及师德建设作动员,起到熏陶的作用;建立师德监督机制,主要是实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真正做到好的及时宣扬,负面的及时纠正,为师德建设保驾护航.其次,要完善师德的评价机制.除了要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对高校教师做明确的道德要求外,高校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原则要“公开、公平、公正”,这本身就是一项师德要求,公开公平才能真正鼓励追求师德高尚的教师,避免了考评的随意化和腐败化.评价主体应该多样化,除了上级领导的评价外,还应增加同事和学生的评价,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基本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师德状况.考核指标要具体化,奖赏分明,不能一锅端,对师德考评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对于师德高尚的教师加大物质和精神奖励.建立“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优化师资资源,通过岗位聘任制,盘活教师晋级机制,淘汰一批思想道德低下、业务水平低的教师,为师德建设树立基础屏障.

第二,建立高校教师道德学习和实践的长效机制.教师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必须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和道德修养为基础,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重要的一环是建立高校教师道德学习和实践的长效机制.首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必须基于教师的政治素质过硬,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其次,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通过学习,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让教师寻找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生价值和生活乐趣,坚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并能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自愿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贡献自己力量,实现人生价值.最后,推荐师德高尚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教书育人的业务能力和道德能力,真正塑造“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形象.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三,强化教师的责任机制.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必须明确教师的职责,强化责任机制构建与完善.首先,外在责任机制的完善.高校通过完善责任机制,制定一些合理的教师权利、义务、责任对等的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依.其次,内在责任机制的建立.师德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依靠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自我体悟和自我塑造.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修炼,自主学习,自我约束,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关爱学生,始终视教育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并立志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四,加强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首先,要创造教师师德建设良好的宏观环境.教师的师德水准主要表现为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只有当整个社会环境,尤其是媒体舆论环境对教师劳动持肯定的态度,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并存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奖励,才能激发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要营造良好师德建设的校园微观环境.除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外,还要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校园文化的积极性,与学生在课堂之外实施互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德、寓教于行.通过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让教师真正感受和体悟到师德对于学生、学校,乃至教师本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