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背后的开放教育

点赞:7665 浏览:309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编者按:说实话,我并不认为她要刻意地将自己置于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就等同于她将自己限制住了.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她生存在整个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谈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就是在谈教育,她其中的几个栏目,如《视点·圆桌》这种开放性的谈话栏目和《开放课堂》背后所反映出的对开放教育的诉求,其实都是在直指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说有了开放的思维和环境以后,信息技术教育将更能够绽放光彩,而恰巧,信息技术又为我们通向开放教育提供了支持.我想这种辩证是她想要告诉读者的.

本期的“视点·圆桌”,我们邀请了教育大发现社区的庄秀丽和余波两位老师,他们有着多年运营开放学习社区的经验,并在主持着杂志的《开放课堂》栏目,这期内容,是从什么是学习、学生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技术为学校学习变革提供的可能性这几个宏大却又是最基础性的问题出发,探讨在新的时代学校教育如何变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认识和理解“学习”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我们的理解方式决定着我们自身学习的实践方式、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组织方式.你们对“学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庄秀丽:不同语境下讨论“学习”时,由于视角和基于问题的不同,对“学习”的具体内容阐述会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在这里讨论“学习”,更多是基于开放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的讨论.就“中小学生”学习而言,我认为我们讨论时,需要作出进一步区分,即作为小学生(儿童)的学习,和作为中学生(少年)的学习,由于成长的不同阶段、年龄的差异,这两者之间的“学习”,存在很大不同.为了使问题的讨论不产生很大的歧义,我建议今天对“学习”的讨论,重点针对小学生(儿童)的“学习”展开.

关于儿童的学习,古今中外已经积累了极富有建设性的理论和实践.例如,杜威的做中学,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外国教育史专家腾大春教授在《主义与教育》中文译本导读“杜威和他的《主义与教育》”相似度检测绍杜威教育理论时指出:“儿童在参加生活中使经验的数量扩充和用经验指导生活的能力增强,也就受到了圆满教育了,所以,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听讲和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我深深认同杜威的儿童做中学的教育观念,“学习”是儿童经验世界扩充和丰富的过程,为此,社会所提供的儿童教育怎么写作或具体到学校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应当充分提供机会和空间,协助儿童发展他们的经验世界,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而不是走向反面,通过形式化知识的灌输,让儿童的成长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发展隔离,自小失去与所处环境对话、与生活实践对话的思考机会,失去认识自我能力发展的可能.

余波:儿童的学习,只要创造机会和空间,形式可以十分的多样.例如,接触自然,接触自然的环境、空气、动物、植物,体会自然,和自然相处;体查、接触自身、身边甚至社会中的真实问题,实践和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广泛阅读,阅读包括读书、看电影等;多交流,和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人交流,并多表达,通过语言、文字、音乐、美术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旅行,旅行是极佳的综合学习方式;深入一项体育运动,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运动能力,并在行动中去认识、理解体育精神;独立组织、发起活动,或者参与活动;持续地用几年时间来做一件事,发展一个爱好;日记、随笔、摄影、录音,用各种方式记录生活、学习中的事情,并尝试去分析、提炼生活、学习中的要点和知识等.

开放课堂背后的开放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开放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中,需要把扩充和丰富儿童经验世界作为活动设计的准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的,我们需要为儿童创造出这样的教育环境.但就目前而言,儿童的主要学习还是在学校里,你们认为当前中小学学校教育存在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局限性?学生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又是什么呢?

庄秀丽:我把对问题的回应,依然定位在儿童这样的年龄段人群.学校作为社会提供教育怎么写作的主要和专门机构,按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有很多的优势,教育资源汇聚的场所,专业怎么写作的提供场所,这都是学校作为专业教育机构存在的优势.但是,实际情况,学校教育的发展,又受制于社会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学校学习与个体实际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严重脱节,甚至对个体的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儿童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被过多地剥夺了体验、参与、观察生活的实践机会.

余波:学校可取的优势是提供了一个集中的空间,让儿童可以和更多的伙伴一起学习、游戏.但是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如学习、活动空间受限于学校空间,学习环境、场景缺乏更多元的如自然、社会情境;学习内容受限于教材、教师知识,受限于学校自身学习资源储备;学习空间、知识资源的限制导致教学、学习方式的单一;集中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儿童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学校学习几乎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但学校学习又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所需的多元环境、资源、学习内容、教学活动方式.作为学生来说,他们不能作为共建教育的角色参与教育活动中,也缺乏主动学习探索的机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当今,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教育变革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热点,你们认为技术可以如何来支持学校教育问题的解决?

庄秀丽:互联网的发展,带来很多新的可能,这些新的可能不是指仅仅发生在网络上的学习,而是指做事情组织管理思路方式方法变化的新可能,这种组织管理变化的新可能,将会给儿童学习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可能和机遇.还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新思路新方法是什么,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关 键 词来描述,这些关 键 词包括:开放、开源、大规模、大数据、开放课、同城活动、学习社区等.具体的组织管理变化新可能,我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

我和孩子(小学六年级学生),从网络上看到新浪微博代号为“@码语者”的英语角(http://blog.sina../kevinlilin),其中周五一天是针对青少年,就在我家附近,所以我就和孩子去参加了.后来我的孩子几乎每周都去,并在这个英语角中由新手变成了老手.这个青少年英语角,由孩子发起并由孩子们自己管理,每周活动流程相对固定(自我介绍,一周生活趣事分享,主题分组研讨,猜字谜,传话),每周分组研讨的主题会变化,针对每个主题的问题设计,有时候有的家长会提供协助.所有的资料都会通过网络提前进行公布,这样每一位参与者都会提前知道本周的讨论主题.英语角的例子,就是通过社会力量、通过学习者自我组织,来创建的一种学习空间的例子.基本不需要任何资本投入,每位参与者每次参与交10元钱,而这个钱直接给了提供场地的房东.这个例子给我的启示是十分巨大的,如果不是由于网络,在一座城市里,互不相识的人,很难快捷地组织起来.网络改变了这一切,从豆瓣同城活动和新浪微博同城活动,可以见证到互联网是如何把人组织到一起的.同时也可以见证,任何人如果想组织专题学习分享,都有了途径和可能.

如果我们把“豆瓣同城活动”这个模式,放到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来推进,这个地区的人群,不管他在哪个行业、也不管他是成人还是儿童,这个人群所蕴藏的各种资源,都有可能通过“同城活动”的模式组织起来、流动起来.如果地区教育是这样的一种发展状态,每个人可以选择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就变得丰富.英语角的例子也说明了任何个体都有组织创建学习空间的可能,甚至儿童自己都具有组织和创建学习空间的可能,网络加上个人行动,就可能改变现状,改变让我们觉得匮乏的教育现状.

“用思想改变世界”的TED社区(http://.ted.),其组织管理方式,影响和参与规模,远远超出上述英语角的例子.关于TED社区介绍的文章已经很多,我在这里不展开谈.总的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成长所需资源的重新组织,提供了新的管理组织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已经涌现出了很多的案例.学校教育需要作出的最大突破,就是开放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环境,与社会当前发展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源连接起来.

余波:让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到教育建设中来,丰富学校有限的空间、资源、教学方法.技术在不断地变化,但教育和学习的核心本质或者说教育与学习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技术所做的是丰富途径,丰富方法,让人们更好地去实现教育和学习的核心本质.学习让人更好地成长,让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而教育则是所有的参与者共同营造空间、环境、伙伴、导师,鼓励参与者去实践、体验、学习、反思、创造、试错,让个体和群体都能更好地成长,让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变得更好.当前,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机遇,它不仅连接了各类资料、信息,更是连接了人,不但可以有更多更丰富的协作,带来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而且让每位参与者都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满足个性化成长.

例如,教育大发现社区“开放课堂”行动,倡导学校、家庭、社会联接起来,共建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做更好的线下教育.开放课堂行动中.学习活动主要采用和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参与式、体验式学习活动,来自不同学校、地区的老师、学生及学校外的家长、社会参与者可以借助网络共同来设计教学活动,并协作实施活动.活动实施过程中,不但学生可以得到自己班级教师、同学的帮助指点,还可以得到更多外校的老师、同学,甚至是学校以外的家长、社会朋友、专业领域从业者的帮助.

学校需要更加开放,创设机制让更多资源、参与者加入,并注重自身资源的分享,让学校资源、教师多与社会互动,从而给孩子提供更多自我探索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有更多人提供参与教育、共建教育的机会.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与社会的交流非常重要,这些是线上学习无法取代的,所以,学校作为传统的线下教育方式,应该抓住线下教育的优势,当然同时也要重视技术,重视网络,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助力学校线下教育发展.

“开放课堂”是学校教育一种好的方向,值得尝试.

庄秀丽:我最后再做一点补充说明,如果我们足够务实地看到当前由技术所驱动的整个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趋势,即移动、社会化、社区化,我们就可能认识到一种全员(来自社会各行业、来自家庭、来自学校)参与的学习环境的构建,不是海市蜃楼,而是会成为不断发生的现实.

编者按:在一个张扬个性,提倡创新的年代里,我们就不再需要榜样了吗?其实不是,她所说的自为“先知”,其实是希望我们去读她的内容,去捕捉到一些对事业、生活来讲很重要的观点,而别人的观点要转成自己的行动,是需要读者自己去用心思考勇于尝试的,因此,去倡导这样的体验,然后让每个个体的力量相互靠拢凝聚,应该是她作为媒体的核心思想吧,而不是说告诉你这事儿就得这么办,不能有别的想法、别的办法.正如郑爱文老师主持的“特级教师访谈”栏目,不知道你读完这些人物后会有怎样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