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供给错位问题探析

点赞:4799 浏览:115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基于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供给错位现象,从大学生与企业两个层面深入剖析问题的关键因素.文章提出了改变这一现象的举措:一是就业观念改变和自身就业能力提高是大学生就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和建立长效用人机制是企业可持续战略发展的重要思路.[关 键 词]企业需求大学生就业错位[作者简介]马鑫民(1979-),男,山东定陶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工作部,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和管理工作;朱现磊(1983-),男,山东枣庄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北京100083)[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08-02一、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供给现状据教育部信息,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依然不容小视;海信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说,“海信集团收到2011届的毕业生10万份简历,但实际上最终签约的学生是八百多人,其实不是现在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合适的人”.面对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并一度成为社会焦点和热点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高校、学生家长以及大学生本人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可面对近700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军,大学生就业市场仍然存在着许多企业招人难的尴尬境况,“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现象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二、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错位影响因素分析(一)基于大学生层面1.就业观念更新迟缓,就业定位缺乏合理.在十几年前,作为名副其实“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等高学历群体,拥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他们的就业都比较理想,就业质量较高,就业待遇较好,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就业优越感比较明显.长期以来的这些社会现象会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一直偏高,自我感觉一直良好,这种思维的惯性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更新一直没有跟上社会环境和高学历群体就业市场发生变化的脚步,希望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比较高的职位,从而导致就业观念更新迟缓,对自我认识不切实际,就业期望值较高,就业定位缺乏科学合理.2.缺乏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国家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并有优惠政策给予毕业生各种保障.但是,多数大学毕业生选择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不愿意去西部、基层一线就业.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人数过剩,而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往往吸引不到人才.这种现象造成了就业地域性失衡,人才配置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失调.不想做“小事”,不愿从基层做起的心态一直存在.不可否认,利用自己所学干出一番事业也是他们为实现自身价值的美好愿望和远大理想,但是,他们没有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没有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长远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具备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3.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人生职业生涯规划.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发展,眼前利益对于求职的每一名大学生来说都是要考虑的,但是人生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用自己所学,实现自身价值需要充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目前,大学生求职心态浮躁,只关注刚刚入职的待遇、每月的薪水等,注重眼前利益,片面追求高待遇,对工作薪酬的期望值过高.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企业的用人机制也日趋理性,“用得住人,才培养人”的理念越发明显.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缺乏合理的人生职业规划,目光短浅的思想和做法也导致了很多毕业生都盯住部分工作岗位,使得就业竞争激烈.4.社会实践欠缺,就业能力不容乐观.不可否认,就业待遇是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选择职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不能说因为你学历高就给你高待遇,而是你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给你的待遇是否能够匹配你的贡献.大学生要拿的高报酬跟他的劳动生产力、价值创造能力有关系.大学生心目中的高工资,其实就是要求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价值创造的能力.现实是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社会实践欠缺,进入工作单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上手,才能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高校是个灌输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般都要求有实践经历或者工作经验,而这些经验的欠缺是当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二)企业层面1.企业品牌效应不足,大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较低.相对于知名度较高的央企、大型国企,其他企业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大学生对于不了解的求职单位总是心存顾虑,在根深蒂固的保守就业观念影响下,他们一般不会倾向于面向自己不熟悉的企业就业.即便是企业给出相对于央企等较高的待遇,大学生们普遍也愿意去“特有面子”的单位工作.而目前,部分企业没有进行自我品牌的推广,而只是在到处,跑遍了所有涵盖需求专业的高校.据调查,对于相对陌生或者没有听说有学兄学姐去工作的单位,毕业生总是不“感冒”,这样的现象势必造成企业招人难度加大,也会找不到优秀的合适的人才.2.企业急功近利思想普遍存在,缺乏对员工培养长效机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业都在加大投入,希望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获取更大的利润.因此,企业不可避免地看重毕业生工作经验,希望一入职就能发挥作用,创造价值.所以,没有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的应届毕业生被拒之门外.但是,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可塑性、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强,发展潜力和空间比较大.现在有些企业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没有看到大学毕业生潜在的能力,影响长远的发展.3.企业与高校合作力度不够,专业人才需求供给也出现偏差.企业只是在需要毕业生的时候才会去高校举办招聘会,才会去了解当年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有些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在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完全匹配,尤其是研究生专业.这充分说明了企业与高校沟通、交流方面出现了问题,企业不了解高校,不了解培养的大学生,而高校只是按照自己的教育和培养方式在教书育人,二者合作的力度还比较有限,以至于出现供需矛盾.4.企业招聘只求名牌,用人理念需理性务实.企业招聘追求“名牌高校”无可厚非,毕竟名牌高校在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所谓的人才是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并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所学,能为企业创造更大利益和价值的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人.举个例子,如果你需要一名采矿专业的毕业生,那你去煤炭类相关高校,而你偏要哈佛大学MBA的毕业生估计会出现问题.检测如你需要航空制造专业的人,你跑去了煤炭类相关高校,那你又跑错了地方,只能无功而返.三、解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大学生人才供给共赢的举措(一)大学生就业主动性要加强,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就业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大学生培养方式和社会实践日益重视,今年教育部出台了理工类本科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25%,高职院校至少达到50%的新政策,使企业参与高校人才质量评定和培养过程.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符合人才成长的重要规律.社会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不要局限于高校组织的下乡活动,主动参加校外的不分劳动岗位的有意义的活动都属于社会实践.大学生离开了校园,真正接触到了社会,接触更加广泛的社会群体,有利于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能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给自己科学合理定位;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二)校企多方位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共谋人才发展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目前,“订单式”人才培养大部分局限于企业委托高校培养以及高职院校开展的工作.这种模式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合理配置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在普通本科院校统招学生中进行,只要有利于企业、高校和学生本人的探索性举措都可以尝试.企业和高校合作,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培养与就业协议,基于合作企业岗位专业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高校进行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培养,企业负责课程见习、实习环节的考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派出有经验的专家进入课堂讲课,高校知名专家带领学生去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让理论很好地指导实践.2.共建多种方式的人才培养基地,加深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全国政协委员、华旗资讯总裁冯军曾说:我觉得只有校企合作才能真正的两边都赢.校企双方可以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包括产学研联合实践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模式.企业有条件接收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各类实习和实践,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高校和企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互惠互利的目的,为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支撑,为企业吸收更好的人才提供更好的便利条件.大学生通过见习环节对企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岗位有了新的认识,对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也能坚定大学生毕业投入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信念.3.建立良好用人机制与品牌推广双管齐下举措,促进企业可持续战略发展.“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用在企业的长远发展方面也是极为确切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做百年名企.这些目标的实现要靠人才的支撑以及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要建立长效的用人机制,对于目前大学生频繁跳槽的现象,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给员工提供的发展平台、企业的用人机制等问题.要有自己的员工普遍具有高度认同感的企业文化,需要建立一套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机制,给予大学生良好的上升空间和发展平台,给予他们充分施展自己能力的工作环境,给予企业能够承受的较好的待遇.企业的品牌推广对于企业提高知名度,更好地向大学生展示企业形象,招聘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四、结论解决好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供给错位问题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于高素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起到重要的作用.做好供给与需求,需要企业从自身出发,基于我国国情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积极探索,努力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长效机制.大学生应根据现实,合理定位,转变就业观念,找到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理想职业.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需要国家政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陈小平.大学生就业供给与需求、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4).[2]黄士华.社会实践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3]郎静,张慧如,王敬良,等.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2(23).[4]马鑫民,杨大鹏,高洁,等.关于煤炭类高校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国煤炭,2010(6).[5]马鑫民,张玉琪,童军武,等.基于培养单位和个人因素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浅析[J].出国与就业,2012(2).

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供给错位问题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