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经典重返校园

点赞:19825 浏览:917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当代社会已进入多元化时代,各种思潮泛滥,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深.现在很多国学研究者提倡阅读经典,我很赞成,接受经典,珍惜经典,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让国学经典重返校园.

【关 键 词】中学语文国学经典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7(b)-0069-0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为自己多年来对国学经典学习的匮乏和对学生国学经典教育的缺失而感到无比惭愧与自责.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围绕着中考指挥棒、高考指挥棒,只一味地去追求高分与升学率.通过国学经典进校园培训学习,以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幡然醒悟,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们丢掉了最根本的东西——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国学经典,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闪耀着伟大的思想光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啊!

《论语》语言虽然浅显,但思想却无限深邃;表达虽然简洁,内涵却无比丰富;影响虽由古贯今,歪曲和伪饰也接踵而来.因此,这部教材一方面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误解和疑问,提出很多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又节选了一些发掘孔子思想又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短论短评,作为“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到正确的认识.这对澄清社会的误释误解,是有很好的积极作用的;这种做法更积极的意义是养成青少年善亍发现矛盾、善于思考的习惯,也给老师的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和谐、仁、义、礼、智、信、忠、孝等,其中起着统领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和谐的意思是“事物之间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即合理、适当、恰到好处.合理,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和真理法则做事,适当就是适宜、妥当、恰如其分.和谐价值观倡导的是和而不同,不同事物的合理搭配,恰如其分地组合或融合,事物由不协调达致协调,由不匀称达致匀称,由不平衡达致平衡.在现代社会,和谐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自我身心和谐.


我们的社会,人们倾力注重科学技术最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注重资本的积累与占有,注重个人财富的创造与增加,而对人自身的精神世界、道德规范,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关怀等方面有所淡化,致使人文精神一度严重失落.综上所述,国学经典重返校园势在必行.所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让国学经典重返校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学经典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确“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目标,然后采用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坚持传诵国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积累起深厚的国学底蕴,让我们的学生在诵读中懂得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而诵读国学经典的一些传统篇目,只不过是促进国学经典进校园的一种举措,不论是开设课程,还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我们都不能满足于国学教育的表面热闹.如何让国学经典真正走进校园,传承并弘扬好;如何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让孩子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一代,这不光需要学校的积极探索,更加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整体推进.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经典,品味经典,感悟经典,从经典中去吸取先贤哲人的思想和智慧,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使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让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浸润书香校园.推广国学的未来是美好的,让我们在坚持中守候.

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渐渐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等可以看出,善良、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的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这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了.

从学生的道德养成方面来说,让国学经典进入校园,有助于加深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道德观的养成.因为国学经典中有厚德载物,有知义明耻,有仁、义、礼、智、信,而这些又恰恰是当前阻拦社会道德滑坡所急需的道德元素.?如何让国学经典真正走进校园,传承并弘扬好;如何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让孩子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一代,这不光需要学校的积极探索,更加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