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点赞:3901 浏览:106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和社会经验,对其施加影响,以便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中国的发展和法制建设齐头并进,当一个社会的经济依靠法律的规范而运行时,这个社会所培养的管理类人才就不仅要精通各种管理知识,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法律素质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法律素质的内涵

法律素质,是指公民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法律知识、法律心理、法律道德和法律能力的总和[1].

法律知识的多寡是衡量法律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由法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构成.对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而言,就是要求不仅要熟悉法律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更要掌握国家在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以及各市场主体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规范,同时还应熟悉国内外经济贸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

法律心理是指人们对于法和法律现象自发形成的感觉、情绪、习性,是法律意识的低级阶段,可称之为“感觉型法律意识”.法律道德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人们把守法视为一种道德义务,以道德义务对待法律义务.经济法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管理类专业学生法律心理和法律道德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用法律思维正确解释和评价人们的社会行为,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义务,真诚地遵守法律,自觉地将自己的管理活动纳入法律规范中[2].

法律能力是人们依据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应该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根据经济规律和法律规范对自己的行为目标和行动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在经济事务中运用法律知识准确、精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管理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法律知识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

1法律知识不丰富

现在各高校均将法律基础(现改为政治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基础课,但是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偏少(可能是课时的限制).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地给学生介绍几个法学基本概念,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使学生只能对一些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增加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法律知识,管理类专业在后续课程中开设了经济法作为必修课程、国际商法作为选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全面的法律知识.但是有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便抱着混学分的态度应付了事.有的学生觉得法律条文太枯燥了,没有兴趣,更不会在课余时间学习教师推荐的参考书籍.长此以往,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从这三门法学课程中获取的法律知识只能是皮毛而已.

2知识结构和所学专业联系不密切

目前造成学生法律知识结构和所学专业联系不密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内容安排上固定化、模式化,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适当地删除无关的内容、增加相关的知识.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现状:无论是金融专业、会计专业、财政专业,还是国际贸易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律只能学到以公司法、其他企业法、合同法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法知识,而票据法、财政法、税法、对外贸易法、会计法、审计法、各类金融法、宏观调控法和各类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等这些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法律知识几乎不讲,即便有所涉及,也是一带而过,因此,学生所获得的法律知识(甚至包括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是很不系统、完整的.


3法律心理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对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法学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基本上是以已有法律条文知识的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教材体系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笔试为主要考核手段.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学生对法律条文的认知,还不能自觉地将法律规范贯穿到自己的行为中去,形成健全的法律心理.作为经济法教师不应该让学生认为法律只是个工具,将来会用就行,而应该让学生体会法律条文背后所具有的秩序、权利、正义和对人的关怀精神等价值内容[3].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将法的内涵自觉贯穿到实践中.

4法律实践能力不强

学习法律知识、培育法律意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目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大四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之外,在每年的教学中会留出一周作为教学实践周.但是上述实践活动的内容都是和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和法律知识毫不沾边,因此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缺乏法律实践机会.尽管如此,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希望录用的毕业生能够一步到位,马上进入工作角色,能够应对各种法律风险.

与此同时,现时的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在法律素质方面有诸多缺失,学生通过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从中锤炼出来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他们的法律素质并未全面、系统地建立起来.

三提高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探索

1使学生认识到法学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学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对于管理类专业而言,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学科,也不仅仅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是否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是否具有健全的法律心理和较强的法律能力,是界定人才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法律素质的培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纠正他们功利的、浮躁的法学学习态度.

2建立科学的法学教育课程体系

由于课时较少的原因等,政治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法学教学只能是囫囵吞枣,而千篇一律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又适应不了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应该有区别地开设经济法课程,具体来讲就是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筛选和该专业密切相关的法律,加以系统地讲解.这样做虽然会增加教师的授课难度,但是能够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学到他们最需要的法律知识,也会增加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3多渠道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课堂讲授在大学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它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不够.因此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不应该只有课堂教学一种手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经济法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法律专题讲座,观看说法短片,组织课堂辩论等,使学生在课本之外获取法律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与学生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法律热点问题;接受学生的法律咨询,与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系,刻意或无意间对学生进行法律熏陶,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

4培养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法学理论和法学思想的讲授,向学生传授对于法律的认识和理解,阐释法律精神,塑造学生的正义感和法律价值观.具体来说,通过法学理论教学,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义务观念[4].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理论讲授虽然可以向学生灌输大量法律知识,但并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法律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过去对理论平铺直叙的授课方法,善于创造问题情景,多几种检测设,运用讨论法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答案尽量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有在课堂上表达的自由与.当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愿表达时,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感的环境.只有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才能将法律规范变成自己行为的潜意识.

6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经济法教师要认识到法学教育不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知法者不等于是守法者,知法是前提,守法、用法才是法学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为此,教师在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应努力探索和寻求其他富有实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为学生多创造实践机会.

例如,可以帮助学生组建“法律诊所”,广泛接受各方面学生的法律问题咨询,并帮助前来就诊的“患者”分析法律纠纷,寻找法律依据,拟定解决方案.在实施这一项目时,主要依靠学生查阅法律资料,提出分析意见,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充分锻炼学生面对纷繁的事实,如何把握住主要问题,找准适用法律的能力.这种方式在实践中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教师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组里的学生都是股东,共同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一个公司,模拟公司组建的步骤,使学生熟悉公司的建立过程、运营过程;带领学生到司法机关参观学习和旁听庭审;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法制方面的学习和讨论;在校园内让学生进行法律调查和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学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建设良好校风起到积极的作用,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搭建较好的平台.

另外,改革法学课程的考试制度、淡化标准答案意识,对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案件的处理结果以及培养他们思辨能力和创造性都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