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美学会爱——中学语文的育人功能

点赞:4626 浏览:125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也是人文,是以语文育智教育为主,渗透德育、美育功能,以培育人为目的的学科.由于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就决定了语文教育不能一味地机械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还要关注人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成绩,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练习,并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陷入了题海之中,但最终的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学生对此非常迷惑,这时语文教师会教导学生:语文学习重在平时,非一日之功;重在基础,不能一蹴而就.那么“平时之功”到底是什么?应如何练?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夯实了什么基础?放宽视野,换个角度思考,不难发现语文教育在育人功效充分发挥以后,教学效果自然就能得到体现.文道结合是千年育人的精华所在,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文明积淀.因此,让学生懂得美,学会爱成了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懂得美

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文教学应具有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育者除了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外,更应是美的发现者和教育者,应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敏锐的艺术感受,丰富的艺术想象,深广的理性经验,应是一个语文教师全力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可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美的人、物、事,才能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思考活动中提升思维品质,感受美的熏陶,领悟美的真谛,提升人文素养.

(一)整体感受审美对象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风景谈》留给大家的是一种理性的美,沙漠戈壁、草原黄土、森林山川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美.人追求的不是现实的逃避而是需要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

整体感受美应突出悟的情智活动.充满幽兰、香草、美木的《离骚》洋溢着屈原的伟大人格;飞流直下,银河落川更是李白踏遍千山万水后对大自然的感悟;月落乌啼,江枫渔火也体现了张继落魄时从自然中感受到的凄楚美,而夜半钟声却让读者从寺院的清幽淡泊领略到了清心寡欲者做人的责任感.虽然无人承认僧侣是美的,但少林武僧铲奸扶正却是充满精神的真正的美.如诗如画是美,情文并茂更感染人.高尚的精神和道德理想是美的本质.

(二)善于捕捉审美对象

李商隐《夜雨寄北》表现的是充满温馨的亲情美,鉴赏时应让学生着重去捕捉诗歌本身所蕴涵的情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一幅凝重深幽的相思情境.潇潇夜雨,秋风落叶凄惨的自然环境烘托了诗人惨淡的心境.枯灯昏晕的窗棂下,在外谋生的位卑小吏读着独守空闺的爱妻写得字字情深、句句意满的家书,一掬凄酸的清泪不知不觉落满了衣襟.无奈凄惶之中,耳边淅沥的秋雨和透纸而入的寒风更增添了凄凉的人性之美.秋不仅是生命的枯期,还是游子的不眠时节.千里相思是亲情、爱情的丝线,这种美是一种心灵的负重.然而,道德与情操的力量又托着诗人进入了想象之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沉浸在他日相聚时的如胶似漆、耳鬓厮磨中.爱情、亲情不仅点燃了生活的火把而且燃起了希望的火炬.如此带着学生反复吟咏,深层体悟,人性得以体现,心灵得以升华,这就能在玩味中捕捉到审美对象的感染力和煽情点.

懂得美学会爱——中学语文的育人功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正如欣赏音乐一样,音符的跳动难以完整表述,而内心的波澜起伏却是美的震撼.语文教育中一定要既见众木之林,更要清楚林中之木.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首》正是体现了想象和联想对审美效果的决定作用.一朵娇羞的水莲在凉风中摇曳,不禁使人于心头荡漾起怜爱,一位如水莲般的异国女郎的一声珍重让诗人在脉脉温情中产生了缱绻情愫,然而蜜甜的温柔却阻止不了断肠的分手.学习此文时,教师应使学生懂得爱情的美丽不只停留在表层的水莲花上,而应体会到年轻人心中那不分国界的诚挚的爱.


真与善调和出了人性美.只有懂得美,懂得蕴涵于物、景、事之中的人间真情才能体会到人间真爱.

二、学会爱

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这一神圣职业的道德素质,即一种凝结着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高尚而博大的“教育爱”.于漪老师这样认为,语文老师必须爱自己的语言和学生,把传授母语当作自己的追求,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充满一个好老师必备的“爱心”.

让学生沐浴在教育爱中

教育爱包含了对学生有满腔热情、满腔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爱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爱使学生增强了求知和信心,爱的情感带来的鼓舞促进了教学高效率的实现.

帮年轻人补鞋在以前的课文感知教学中往往强调鲁迅先生的进化论思想,祖国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只有青年才是肩负国家民族希望的生力军.如作深层的思考,不难发现鲁迅先生对年轻人除了严格要求外,更深切地给予了师长的爱心.如果没有对爱国青年的厚爱,就没有恶势力的痛恨.在发掘教材的深刻内涵时,教师应让学生放飞联想和想象,力求与生活、人生、社会产生共振.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心、父母的呵护、师长的爱护,在爱中成长,从而使学生慢慢学会了爱.

引导学生学会爱

爱自己才会懂得珍惜,才知道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爱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是一个人成长为公民的第一场所.”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家人,也要爱他人.例如,在解读《涉江》时,我们重点讨论了屈原的人格魅力.“世人皆醉我独醒”正是诗人自尊自爱的独白.随波逐流是屈原改变窘困且可以被世人接受的处世之道,而屈原志定神清,虽遭第二次流放仍表现出了对正义的忠贞,宁死不屈,这使得学生受到了灵魂深处的触动和洗礼.

又如,《祭妹文》的诵读使学生眼睛潮湿了,文中作者袁枚对手足情深的妹妹悲惨一生的痛心疾首、真情流露感染了大家.文中的妹妹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怎么发表达文明所掩盖的摧残扭曲人性的罪恶,从而懂得古老民族的国度急需的是摆脱落后的枷锁争取涅槃后的再生.再如,与学生一起咀嚼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句时,更多的是联想到民族经历的太多的劫难和走过的过多的弯路,落后就要挨打在学生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会孩子去怜悯,感受,同情吧等应当向他们解释,指明怎样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充满崇高的精神.”的确,社会需要尊重、友爱与自尊.因此,教师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使命,让学生懂得美,学会爱.懂得美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会爱是人性的回归.在崇尚美、追求美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爱,自爱而爱人,如此,语文教育将真正担负起育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