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困难的成因

点赞:3717 浏览:102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要求,初高中的地理教学都有明显的不同,高中地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学习心理,而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关注并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

【关 键 词】地理教学思维能力学习心理教学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80-01

初高中地理相比较而言,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的内容上做了延伸,对学习要求和能力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高一新生的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和所掌握的知识的有限性等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新生学习地理的困扰.

一、高一新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一)教材内容和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知识有限的因素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改后,高中教材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和加宽了,特别是高一的自然地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要求高,这就给学生学习地理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高一地理的第一单元就是地球,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而此时,高一新生的数学还没学立体几何,物理也没有学到圆周运动等等,这就给我们新生在地理学习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因素

在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漏掉,忘记某个知识点,总是一个概念、现象和易错题反复提醒,可结果发现还是有学生错,无论强调几遍,哪怕同一题,还是会有学生错,其实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没有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相互学习的习惯,学生处在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难度.

(三)学生的因素

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一,是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转折阶段,就是思维由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的转变,虽然抽象思维还不完善.高一的自然地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难度大,量有多,简单的听,死记硬背,不能适应高一地理的学习,很多学生虽然会背知识点,但是不会灵活运用,还是不会做题,长此以往,逐渐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地理.


1.学生的畏难情绪

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困难重重:地球运动中的时差的计算,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地理意义;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等,需要空间思维能力,其实很多知识在初中已经学过,但是无法灵活运用,出现听不懂,不会做题等.因此,许多学生一开始就觉得地理难学,长期下去就形成了畏难心理.

2.学生的不重视

任何学科,只要是认真对待,方法得当,肯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地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再加上在初中也是“副科“,不少学生一开始就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一旦出现这种思想,学生就会表现出上课不专心,甚至无所事事,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一旦成绩下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的依赖性太强

从小学到初中,老师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常常把知识尽可能全面的讲授,而这却使许多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解问题,遇到困难也依赖别人.地理是需要记忆的学科,而一道大考,一些学生就来向老师要背书的问题,从来不自己总结归纳,不会自主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遇到问题不愿自我解决,遇到稍微有难度的题目就会放弃,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无法提高自己的成绩.

二、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对于学生要亦师亦友,那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也能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症下药.

(一)平等

要平等,要一视同仁.

(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沟通,拉近距离,成为朋友.教学方式很重要,把课上的很精彩、生动,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那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设计学案教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地理情境生活,联系生活,如:讲到天气系统这个知识点,就要联系我们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暑期的三伏天、台风、冬季的寒潮等等,让学生觉得知识的可用性,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当然,要想课堂生动,还需要教师教学语言的配合,严谨、简炼、通俗易懂,有幽默感的语言,能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清晰,有趣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喜欢学习地理,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教会学困生好的学习方法

(一)语言文字描述法

语言文字描述法,即针对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听师生的语言描述,或者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文字描述,来建立表象的学法.如天体、天体系统、太阳辐射、自然景观、自然带、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区位等等.

(二)感知图像

感知图像、演示实验而建立表象的学法.

1.地理图像学习法,即依靠对地理图像的感知,步步深入,实现图文转换,获得地理事实,并分析地理事实的本质,揭示或理解相关地理概念、规律或理论的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地理图像获取地理知识的一种学法.它由按图索文的五个步骤,即“理解图名→明确图类→阅读图像→分析图像→归纳总结”来完成.这一学法主要用于感性知识的学习,也可用于理性知识的学习,它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譬如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图→立体的大气运动形式图→表达近地面与一定高度空气流动状况→归纳总结引起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影响气压变化的是高度和温度等因素的结论.必修地理Ⅰ主要内容是自然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如大气环流、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水循环、洋流等都要运用图像学习法.

2.地理演示实验学习法,即通过教师的演示或学生的亲自操作实验,来感知或验证地理事物,建立表象的学法.如地质构造的褶皱和断层,通过仔细观察模拟演示,解说地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与向斜,地层变位形成地垒与地堑,从而建立起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表象.譬如大气水平运动、岩石、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等地理事物都运用处法学习.

3.实地考察学习法,即到实地或生活小区直接观察、触摸、对比,建立表象的学法.它是最直观、最深刻、最有效的学法.如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对人体健康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以及农作物播种和收割时期等均要要此法,体现学习是生活,生活是学习的道理.

总之,教会学困生好的学习方法是必须的,让他们会学习,主动学习.也可以分组学习,每组一个学习组长,进行方法指导,不断练习,通过不断努力,肯定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