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小做起

点赞:17297 浏览:803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们都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做大量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幼儿的实践行动.一项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个阶段就能实现的,坚持不懈地进行礼仪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只有这样,文明礼仪之花才会在幼儿心中扎根.

【关 键 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从小做起

启蒙教育在幼儿成长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3至6岁的幼儿是模仿性最强的时期,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礼仪行为的有效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提升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

1.对幼儿进行有计划地文明礼仪行为训练

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结合一日教学设计,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把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各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安排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小班教师根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及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的培养目标,我们安排社会性发展教育内容从多方面涉及一系列教育活动,使之形成综合主题教育的模式,通过主题活动与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相互渗透,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如《三字经》经典诵读、故事、儿歌、情景表演,让孩子在自己喜闻乐见的环境里,得到礼仪教育.童谣语言的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儿歌《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如:情景表演《学做小客人》让幼儿观看了生动的表演,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这些活动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能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文明礼仪小做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明礼仪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生活中抓住各种教育契机进行随机的文明礼仪教育

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教育者容易产生误区把德育工作只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但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我们可以随机抓住并细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早晨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每天早上我们两位老师带着一位幼儿站在班级门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早上好”的问候,一个个彬彬有礼的:“您好、再见”的礼貌动作,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仪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现在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再见等,并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一日活动中不管是在游戏的选择,小朋友相互间的“小摩擦”,还是相互间的友情帮助,孩子们都能运用自如地交往,班集体中传播着文明礼仪的气息,洋溢着温馨,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

3.创造、提供各种活动丰富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知

面对独生子女自私、任性、攻击、缺少同情等社会性的问题,教育者往往将侧重点更多地放在对幼儿的教育,然而独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交往能力差.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随机渗透和熏陶却远大于长者的谆谆教导.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各种角色,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景演练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游戏操作活动中我在手工区投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共同完成一幅水果的组画.孩子会主动承担,进行分配,经过讨论、商量、分工,每人操作一种材料,最后共同完成,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大班孩子老师可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表演活动.如:“打游戏”表演正确的接打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才能挂”等接打礼仪的学习.又如:“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还充分结合一年中的各个节日活动,开展一些适合幼儿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融在自然、社会环境里,如果只把孩子限定在幼儿园内,他们对节日的理解会受到限制.我们在节日中带领孩子走进社会,感受节日氛围,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节日文化.例如:在庆祝“国际三·八节”中,老师在幼儿园课堂内事先对孩子进行节日爱妈妈的教育,并教会幼儿简单的手工制作本领.从教育的手段看,我们从礼貌(招呼)、分享(礼物)、独立性(完成做花)、尊敬长辈(给妈妈送花)、行为习惯(整理废物)、大胆表演等不同层面对孩子进行培养,使每个孩子在社区家庭这个空间中,来自然地展现个性,学会用语言交往的技能,陶冶良好的情感.“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是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契机,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蚕豆,和小手一起劳动,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快乐!看着自己剥好的蚕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劳动过后的喜悦和自豪,激发了幼儿爱劳动的强烈意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了解到了“五·一劳动节”真正的含义,感受到了辛勤劳动者的光荣!

4.家园合作、同步教育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家长的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试想:家长如果平时就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一方面,请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家长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常常观察家长,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家长和别人热情有礼貌地打招呼,班级中的教师、小伙伴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另一方面,请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5.积极评价,促进内化

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遵循强化的原则,采取积极的评价,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我们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偶发事件采用讨论纠错的方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了问题和问题情景,让幼儿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讨论,争辩,建立新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适当的评价不仅起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我们运用“礼仪小宝贝”、“每周之星”等的评比活动,同时,在班级墙面环境中,我们开设了礼仪特色板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定期更换特色板块内容: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家园联系的“月评价”和“学期幼儿测评”等,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等

我们都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做大量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幼儿的实践行动.一项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个阶段就能实现的,坚持不懈地进行礼仪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只有这样,文明礼仪之花才会在幼儿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