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改革的

点赞:8086 浏览:243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职业能力难以依靠单一的手段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文章针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分方向、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方式,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介绍了“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基本设计思路和实施保障,以期为探索中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培养方式分层次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

[作者简介]易淼清(1976-),男,湖北赤壁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营销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武汉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高职教育.(浙江温州32503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10-02

“分方向、分层次”培养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与特色的实现,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所采取的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分方向”培养是指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将行业特色并不明显的经管社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细分,针对具体行业实施人才培养;“分层次”培养是指对接行业的岗位需求,根据生源特质实施不同规格人才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突破了原有工商管理类专业大一统的人才培养局面,体现了行业特征和岗位特性,使得人才培养真正跟上市场需求,同时也尊重学生差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培养思想.

一、“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必要性

1.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指出:“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怎么写作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可见,高等职业教育的存在就是要解决国家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高级技能型人才,要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足量的基层人才支持.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内容上,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根植区域经济社会,积极依托并联合行业、企业来实施人才培养.“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其实质就是在实际培养中贯彻落实16号文件,摆脱工商管理类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切实对接具体行业、企业来实施人才培养.

2.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基本保障.从近几年麦可思就业调查数据可知,尽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但在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半年离职率、毕业生薪资水平等数据上表现不理想,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培养方式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高职人才特征不明显,缺少核心竞争力.因此,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以实现培养目标,就需要根据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市场需求的细分,寻找具体的行业支撑,按照具体行业需求实施人才培养.“分方向”培养思路的提出就是要解决专业和行业、企业的对接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行业针对性以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真正将高职与本科、中职进行深层次的区隔,实现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可替代性.

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改革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解决实践教学组织困难的重要途径.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就业行业宽泛且工作缺少程序化,因此在传统的培养方案中,其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相对理工科来讲存在很大的难度,甚至无异于本科培养方式,这样就使得高职毕业生在实践工作中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专业属性以外,还有就是在培养方式上没有突破传统,仍然采取无行业差异性的培养方式,缺少对毕业生就业行业范围的细分.在缺少行业背景的情况下,学生的就业将会失去具体的岗位指向,进而无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在“分行业、分层次”培养方式下,通过行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分析,从中分离出具有典型行业属性的工作岗位,瞄准岗位进行教学环节的计划和组织,在解决普适性知识、能力、素质的前提下,针对岗位经常性的工作进行重点强化,以此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4.适应生源环境深刻变化的关键举措.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以及适龄人口数量的下降,作为最后批次录取的高职院校,其生源必将下降,从而直接导致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这是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进行有区别教学,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分层次”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认真分析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在特定行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将这些岗位按照岗位说明书区分为“技术型”岗位和“技能型”岗位,然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的设计和组织,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案.通过这种方案的设计,可以让“能够学、愿意学”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让学习能力较差或者学习意愿不高的学生学习压力减小,最后还能得到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设计的基本思路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温职院)市场营销专业是教育部改革示范专业、非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示范性专业,以温职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设计的基本思路进行介绍.

第一步,分析专业的行业定位.分析温州区域主导行业,根据行业产值、行业发展前景、政府扶持力度、行业学习难度等指标,选择鞋革、服装、电器、泵阀、汽摩配、眼镜、打火机七大行业作为目标行业.此外要充分考虑可支配资源的匹配.鉴于温职院已经开设了电器、机制、制鞋、服装设计、汽车零配件等专业,因此确定市场营销专业的两个方向:鞋服营销和机电营销.

第二步,分析企业类型定位.不同规模和层次的企业在人才学历要求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以奥康、报喜鸟、正泰等为代表的一线品牌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学历要求为本科,而以高邦、环宇等为主的二线品牌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学历要求为专科.通过需求的差异分析,我们将目标企业定位为温州的中型鞋服、机电品牌企业.

第三步,行业工作岗位定位.在明确了企业类型后,对企业的营销岗位进行梳理,根据需求量、职业可发展性、职业稳定程度在市场拓展员、市场督导员、陈列师、企划、店长、统计员、客户管理员、销售工程师、销售内勤、渠道专员等营销类岗位中进行筛选,最终确定鞋服方向的岗位为:市场拓展员、市场督导员、客户管理(AD员);机电营销方向的岗位为:销售工程师、渠道专员;同时预设人才发展岗位:市场经理和销售经理.第四步,核心能力和核心课程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后,对岗位核心能力进行分析,据此设计核心课程.市场拓展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是市场规划与经销系统建立,核心课程设计为销售渠道与终端管理、推销与谈判技巧;市场督导岗位的核心能力是终端人、场、货的管理,核心课程设计为销售渠道与终端管理、营销策划实务;AD员岗位的核心能力是销售分析与客户支持,核心课程设计为营销数据分析与应用、客户管理;销售工程师岗位的核心能力是客户开发与销售跟进,核心课程设计为推销与谈判技巧、客户管理;渠道专员岗位的核心能力是经销渠道怎么写作与管理,核心课程设计为销售渠道与终端管理、客户管理.

第五步,课程体系规划.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和专业特色体现的特殊要求,对“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下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规划.课程类型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健康与安全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文化基础教育、素质拓展类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

三、“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的配套改革

1.优化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条件.由于“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直接针对行业、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因此要求专业教师熟悉相应行业、企业的具体工作.根据培养方案的设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由本专业教师承担,行业课程由校内兄弟专业的教师承担.对于本专业的教师来讲,需要加强对行业、企业的认知,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改善现有师资:一是本专业教师利用寒暑检测或者下企业锻炼的机会,直接进入相关行业企业实习;二是新引进师资应该具备相关行业、企业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三是从合作企业中选择相应师资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2.完善实践条件.实践条件是实现“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的基础性条件.在没有实施改革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存在行业、企业定位不清的情况,在实践条件建设上往往也体现不出行业特色,整个实践教学呈现出随机性的特征.在明确行业、企业背景后,由于要直接针对岗位实施人才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就需要针对性地建立实践条件.在校内实践条件的建设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兄弟专业已有的实训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室,比如温职院引进巴拉巴拉童装(森马集团子品牌)和红火鸟(奥康集团子品牌)两个专营厅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由于有了明确的行业、企业定位,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温职院已经与环宇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性合作机制,与奥康集团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奥康班”.

3.重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如果说培养理念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灵魂,那么课程体系就是方案的血肉.根据培养目标设计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是规划好课程体系,其次是处理好课程内容.“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需要及时跟踪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实施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有可能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也有可能仅仅是局部课程的调整.总之,课程体系要体现行业、企业的需求特点,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要与兄弟专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一是保证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二是保证课程师资能够得到满足.在课程内容的处理上,要紧紧围绕岗位核心能力以及企业的现实需求,在学生具备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延伸,以支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改善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由于实施了“分方向、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改“大锅”培养为“小灶”培养,原有的教学组织体系势必需要打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班级建制的相对完成性,采取选修式的教学组织.以温职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总共六个学期中,前三个学期不实施“分方向、分层次”,第四个学期开始,学生自愿选择行业方向,第六个学期选择岗位,学生留校实施分岗位教学,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就是针对目标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实训.此外,有必要按照设定的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定,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绩效.

[参考文献]

[1]梁世翔,王芳.基于学、岗、就“三态合一”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8).

[2]李桂霞.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3]曾令其,张希胜.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高职研究,2006(5).

[4]王建初,刘铭东.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