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培养模式

点赞:8223 浏览:319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安全素质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的角度对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对策,对培养高安全素质人才,降低企业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高职院校安全素质培养模式对策

[作者简介]陆锦冲(1963-),男,江苏南通人,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金刚(1972-),男,江苏盐城人,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袁雄军(1978-),男,湖北武穴人,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应急救援、职业危害防治等.(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B-a/2011/03/001)、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20113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45-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怎么写作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生产现场,成为一线新员工.据相关部门统计,新员工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新员工缺乏安全素质是关键因素.因此,进一步强化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的培养,将是今后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举措.为此,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的观点,从人才培养源头上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朱忠祥和陈仙等分别对各自学校在校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安全素质总体上还很欠缺,尤其是安全素质及意识等方面亟待提高.赵文武教授等结合湖南科技大学的实际介绍了该校工科类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新思路.中国计量学院的梁晓瑜博士和华北科技学院的刘伟等分别结合实际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培养方案和思路.邵辉教授则从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的角度,提出利用校园文化平台促进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还有很多研究,但缺少对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本文结合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对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内容、培养模式及培养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提高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目标

调查表明,刚到企业的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等问题.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的一线操作岗位,如果安全素质不高,且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没能有效进行,企业人因事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社会和企业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学生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目标可定位为: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心理素质及应急能力,成为具有较好的安全知识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成为具有较好的安全知识基础和有较好的专业技术背景的高安全素质技能型人才.即为用人单位输送具备较高安全素养的“安全人”.

三、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内容

1.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大安全观是指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尤其强调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安全基础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心理、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通过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普及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

2.基于行业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而,开展与行业相关的职业安全教育极为重要,尤其是机械、化工、机电、建筑等行业风险较大的工科类专业.由于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场所和岗位不同,潜在的危险因素也不同,因此,应区分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基于行业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业相关的安全知识.不同专业有不同安全知识结构,比如建筑类应加强建筑安全知识学习,化工类应加强化工安全知识学习等.第二,风险管理知识.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风险,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是一致的,高职学生应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相关知识的学习.第三,行业相关的应急知识.不同的行业发生事故后产生的事故后果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加强适用于本行业的应急知识教育.比如化工类专业应加强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第四,事故案例分析.加强与本行业相关的事故案例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比如建筑类重点加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等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方式

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和专业的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活动,当前,主要的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种:

1.理论知识教学.安全理论知识涉及面广,可以开设安全类公共理论课程和专业安全类课程.开设安全类公共课程可普及安全理论知识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的认知.而开设专业性的安全知识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安全的认识,并建立起各个专业相关的职业安全知识体系.比如化工类专业就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增加1~2门安全理论与技术相关的公共必修课程,如“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等.

2.实践及实训教学.实践及实训教学是高职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这一环节既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又能加深高职学生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领悟,提高安全意识.因此,可以在实践环节增加安全技术、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与考核,如开展实践过程中的应急演练活动.3.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在校园内举办各类安全文化活动,如定期邀请、消防、气象、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进行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逃生自救等安全知识图片展览等,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营造高职院校安全素质教育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4.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安排一定学时的事故案例分析,比如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事故的残酷,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通道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网络教训、短信平台提醒、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更广、接受的渠道更多.

五、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培养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培养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得到社会、企业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领导重视.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落实,将“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2.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增加安全素质教育内容.各专业应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的设计,适当增加安全素质教育的课程,尤其是对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如建筑、化工、机电等,更应增加现场安全技术相关的课程,增加学生的安全技术与知识.

3.加强专业师资的安全素质培养工作.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师资的安全素质培养.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教师的现场接受安全培训或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等活动,积极培养专业教师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4.加强学生安全素质培养评估体系建设.学校必须建立安全素质培养评估考核体系,以确保教学效果.可建立定性定量的安全素质指标评估体系,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评估,掌握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安全素质的全面达标.

5.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安全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办学、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办学等举措,从企业生产现场实际的角度来加强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在教学手段上,要摆脱传统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安全知识要点.在教学场地和知识点选择上,不应仅拘泥于教室和书本,要积极采取现场教学,请校企合作单位安全技术人员结合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讲解安全技术要领和安全事项,示范安全操作步骤.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六、结语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一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包括了安全素质,所以,加强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以安全素养培养为主线,以安全防范教育、行业及专业安全教育和一般安全理论教育为内容的,各方面有机配合的安全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基础知识和所属行业安全专业知识技能,消除因对本行业危险、危害无知带来的恐惧,提高安全素质和从业能力,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安全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彦伟,何天平,汪丽莉.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8).

[2]陈仙,史晓虹,郭晓宏.高校学生安全素质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6).

[3]朱忠祥,童政权.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0(3).

[4]赵文武,谢东海,罗一新.工科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2).

[5]梁晓瑜,谢正文,袁昌明.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09(1).

[6]刘伟,陈晓红.现代工程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研究[J].安全,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