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

点赞:14326 浏览:591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公共选修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管理学》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其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为此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关 键 词:《土地管理学》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

上世纪90年代末,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开始成为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推行文化素质教育,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高校课程建设改革不断深入,选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大学选修课课程建设逐步发展完善,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管理学》课程于2009年列为我校大学公共选修课,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门课程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改进,本文谈谈在公共选修课《土地管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与体会,以期为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公共选修课《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土地管理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土地管理学》列为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由稀缺的土地资源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矛盾也日益尖锐.尤其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经济关系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管理职能与方式也需要转变,这些均是新时期的土地管理所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在社会经济中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作用越发凸显.

《土地管理学》作为选修课,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用性、知识性、可操作性,其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主要涉及土地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依据我国土地管理实践的要求重点介绍了土地产权制度、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管理、征地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及农村土地管理等基本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在其身边到处都有关土地方面的问题,诸如农村土地承包或流转、土地征收、城市里的拆迁等,最为直接的就是大学生的承包地的权益及其衍生权益问题等都有可能亲身经历.“切实保护耕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早已写入我国宪法,可见国家对土地管理非常重视,合理利用土地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基本准则,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土地管理学》被列为大学公共选修课的重要因素.


从开课以来共五期的教学实践来看,该门课程安排24学时,选课学生均超过百人,涉及学校几十个专业,由于教师资源有限,为便于对学生的管理,将选课人数减为120人,同时为满足学生选课要求课程安排也由一年一期改为一年春秋两期.目前,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多元化,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我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土地管理学》的教学调查,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使广大学生受益,增强了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二、《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安排方面

由于《土地管理学》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以及不同校区,而课程安排又是集中上课,尤其是秋冬季节的课程,这样上课极为不便,也会相应地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这样的问题有待学校的重视.

2.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

课堂上教师讲授过程中不给学生以独立思考与独立活动的机会,学生就会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很难培养出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也就违背了选修课设置的初衷.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辅助以案例教学和图片音频等设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知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的疲劳,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选用的案例有些年代较久,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有些案例较为复杂不利于学生理解.

同时讲课对课件的依赖性较大,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设施,板书较少,幻灯片的制作不是很讲究技巧,如对某个问题的讲解时,整个幻灯页全显示出来,学生听课时就会将后面要讲的全部浏览了,使学生对后面的内容没有学习,可以一条一条显示,讲到哪里显示哪里;有些可以制作表格或图片显示的,却用文字,其直观效果不是很好,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方面

作为公共选修课《土地管理学》安排了24学时,由于课时安排较少,考核以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结合,课程论文占80%,平时作业占10%,考勤占10%.这种考核方式有些缺陷,布置的作业大多有抄袭行为,甚至好些学生就是为拿学分,只要及格就行,就不会重视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就会使其钻空子,达不到预期目的.

4.学生管理方面

选修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人数较多,这样一个临时组建的集体没有一套班委也没有班主任等,对其约束性较小,管理起来较为困难,尤其是课堂纪律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选修课认识不足,学生为学分而选修的思想还没端正.部分学生对公共选修课不够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选课时不是考虑是否与自己的专业或兴趣爱好有关,而是抱着“及格万岁”或者盲从的态度,无计划选课,结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与必修课程上课时间冲突,因此认为上课可来可不来,大不了不要成绩下次重新再选,导致选修课的出勤率不高或出勤率虽有了保证但听课质量没保证,人在教室心不在.而且选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这与学生的部分必修课程以及一些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可能会有冲突,有些学生一开始听课,等老师点名后就离开了,上课较为随意.从以往选课的学生情况看,大都是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平时的课程相对高年级来说较重,但为了学分,这势必会造成本身课程繁重的学期任务更加繁重,学生也根本没有精力去顾及选修课,必然导致选修课成为学生休息的课堂,而高年级的学生有些专业需要外出实习,例如美术专业外出写生,体育专业要集训,还有一些自然学科要做专业实验等,只能是选修课让必修课,这样无法保证有时间完整地上课,学生上课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现象不仅挫伤了教师的授课热情,也会影响其他选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三、对《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完善教学安排

针对大学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的现状,加上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以及不同校区,需要大学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等多方协调,尽量避免时间冲突和保证学生的安全稳定性.可以根据学生选课情况适时安排授课地点,或者根据学生所在的校区将一个大班分成两个小班授课等.

2.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选课指导

针对学生对公选课的消极态度,要提高公选课质量,必须通过宣传和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设立公选课的目的,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及责任,更重要的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展知识面,增强自信,勇于探索和创新.这样学生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到公选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正确对待所选课程.

另外要加强对学生选课及学习方向的引导工作,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知识结构及专业等方面的局限,学生不可能对所学的学科全面了解,选课时根据课程名称来选或者仅凭一时兴趣,甚至有的仅为拿学分而学,盲目性很大.为了防止这种随意选课现象发生,应加强教务处的选课引导工作.建议每学期末都必须做好下学期学生选课预备工作,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需要与个人爱好来进行合理选择.一旦选择了适当的选修课,确定了学习目标,就要自始至终地进行学习,不准随意退选,最大程度杜绝“选而不修、混学分”的现象出现.

3.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公选课的学分较少,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材与宏观上教师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取舍,还取决于微观上在每堂课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置.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三种教学方法的改革:

(1)精选案例,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分析为核心,由学生充当课堂主角而教师只作为主持者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公选课《土地管理学》中会涉及众多的案例分析,教学实践中也引用了不少的案例,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这就涉及如何选择合适案例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认为案例教学是一个“框”,只要是相关的案例就往里装,而且有些案例时间久远或案例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讲不易理解,最终也就失去听课兴趣,因此案例选择应该精选,有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编案例,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

(2)设问式开讲,启发式教学.公选课学生较多,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适当采取师生互动环节,以设问式开讲,启发式教学便可起到这样的效果,好的开讲具有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唤起求知欲、启发思考的作用.在每次开讲前先提出几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课过程中再由学生逐一解答,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3)参与式或讨论式教学.在公选课《土地管理学》中,为了授课需要有时会给学生播放视频,但一般是观看后写观后感,并没有参加讨论,建议观看前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将学生分组,观看后将问题以讨论的形式解答,由各小组讨论甚至开展辩论,之后老师进行分析讲解,这样便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有时也可引用案例设疑方式进行课堂讨论,如涉及土地使用权抵押、农村土地流转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案例并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出将要讲解的内容.

4.健全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在现有的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的方式下,加大平时成绩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如把学生的课堂提问、出勤、平时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并加大比例.也可以要求学生记笔记,这样在平时上课期间可以灵活出题当堂考试,既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既全面考核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又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变了一些学生认为写篇论文就能拿到学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