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

点赞:6590 浏览:227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就业压力,使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有效疏导.着重分析就业心理问题的各种表现和原因,找出相应的心理调试方法,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困扰,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成功走向社会.

关 键 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3-0126-04

2009年3月25日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知》第6条明确规定要“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整毕业生就业心态.各高校要重视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压力,特别要注重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要专门组织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危机排查、现场咨询、心理测评、心理讲座,积极为毕业生提供舒缓压力、排解紧张情绪的渠道,保证毕业生顺利度过毕业、就业的心理关键期”.关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引发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疏导其心理问题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体育专业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自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令人兴奋的受教育机会增多,就业机会却相对减少,面对求职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大学生已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使其走出心理困境,顺利就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业问题给体育专业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严峻的就业现状也给毕业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有相当一部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毕业生对此心理准备不充分,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1.1焦虑心理

焦虑是大学生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诱惑,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直面有限的供求岗位、多样的工作环境,选择、竞争直接困扰着大学生,直接导致焦虑.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是在没有确定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焦躁不安的一种心理情绪.焦虑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普遍性,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心理适应力较弱的大学生表现的更加突出.如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担心能否找到工作,担心能否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工作的环境等等.这种焦虑使大学生背负沉重的精神枷锁,使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心理紧张,烦躁不安,无所适从.尤其是毕业前夕,很多大学生表现为过度焦虑,在择业时精神负担沉重,紧张烦躁.

1.2盲目心理

在历经十余载寒窗苦读之后,许多大学生想“一举成名”,渴望在社会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位置,因此对职业的期望相当高.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是大学生的首选,而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被忽视,过分地考虑地域、职位和单位的经济效益使大学生总是渴求高物质回报率,而忽视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喜好.很多毕业生求职时投放上千份简历,而得到回信却寥寥无几,颇受打击.正确地认识主观与客观的现实,根据需要考虑问题的可能性才是求职的正确心理.

1.3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大学生不成熟的表现,凡事总是依靠别人做,缺乏独立意识和承担责任的意识.择业中的依赖心理表现为不主动积极地为择业做准备,不敢或不愿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而是将希望寄托在学校、家长和亲朋好友身上,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或者认为自己家里有关系,找个好工作不成问题,试图通过关系就业;或者依靠老师、就业指导部门送工作上门,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试图坐等就业;或者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既没关系,又不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索性就听天由命.这样的学生即使有就业机会,也要向家长、老师寻求决策帮助,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

1.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评价过低,自惭形秽,不敢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参与竞争,有些人更是因此降低择业标准,后果必然是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自卑使大学生对就业悲观失望,阻碍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导致精神不振、消极厌世,甚至走向极端.产生自卑的原因很多.部分大学生因学校名气、所学专业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不如别人,往往缺乏信心.还有部分大学生性格内向,在校期间表现平庸,甚至受过处分更觉低人一等,产生退缩情绪.求职时遭受挫折也容易浇灭大学生踌躇满志的火焰,自尊心受伤害,感到空前的失落和愧疚,从而自惭形秽,过低评价自己,甚至对自己全盘否定.

1.5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是指大学生过高评价自己,对工作期望值过高,不能清酲地认识社会的就业现状,盲目自信,往往给用人单位“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影像.这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拥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大多具有较好的个人素质或成长背景,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们择业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

2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就是个体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与外在客观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内在主观因素的作用.

2.1主观因素

2.1.1就业观念不合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总体上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淡化倾向,不少大学生将自我发展作为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理想信念比较淡漠,,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功利价值,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很多大学生缺乏挑战精神,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成为首选,更不敢去自己创业.2.1.2挫折的耐受力差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很少面对风浪和挫折,一贯受到家人的关照,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并不完善的意志品质使其在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和阴影.

2.1.3社会经验缺乏当代学生从小关注学爿,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一旦走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选择、诱惑、措手不及,导致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一旦个人目标受阻,便容易产生挫折感.

2.2客观原因

2.2.1社会因素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时期,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事业单位裁员、政府机关缩编等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不仅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数量激增,学历贬值,就业更是难上加难.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是写方市场,决定权和选择权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因此也就造成了毕业生在就业中的被动局面.

2.2.2高校因素高校是人才成长的阵地,但很多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和师资力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另外,许多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全体学生的就业指导关注不够,面对压力、面对挫折的心理教育更是缺乏.很多老师还仅凭过去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工作甚至行政工作的经验开展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缺乏相应的科学理论指导.


2.2.3家庭因素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但是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值并没有下降,希望子女能够通过大学实现人生理想,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为此,家庭对其投入的教育资本持续增加,面对就业难,大部分家长和大学生必然感到不可理解和不能接受,造成心理挫折.

3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尽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理想工作的获得.只有正视就业压力,认清就业形势和就业现状,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处惊不乱.

要预防和减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社会有关机构、高校和毕业生本人都应积极动员起来,做好相关的引导和调适工作.

3.1社会

要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排除不正之风对大学生就业的干扰,增加就业工作的透明度,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3.2家庭

家长的态度、期望是能影响孩子就业心态的重要因素.就业选择时完全遵循家长意图,被动接受家长安排与无视家长建议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家长在子女就业时要给予相应的意见指导,但必须尊重子女的意愿,不能从自身的经验、经历出发,将个人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只能导致大学生的消极对抗心理,或者造成大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与责任意识.

3.3学校

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与培养责任同样重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好坏.高校要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从新生进入校门一直延续到毕业,以长效的时间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和归因训练等方法,以解决运动员因天气、场地、器材、裁判判罚、对手发挥等因素导致的不良心理状态,保持和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和后续训练与比赛的动机.通过进行心理技能训练,使运动员学会调整竞赛心理状态的方法,培养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的能力,对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