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生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重点

点赞:24819 浏览:1093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经济管理类课程在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日益重要,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改革也应该重视其课程的设置和相应教学改革.通过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现实依据分析,揭示具体改革的相应重点,包括教学改革的手段灵活,改革效果的提高以及改革中不同参与主体的矛盾协调,以期推动黑龙江省体育专业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培养.

关 键 词:体育专业;研究生;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4-0001-05

目前经济管理类课程已经被许多高校列为不同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必修或选修课程范围,各高校希望通过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选择和开设促进不同领域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针对性提高当代研究型人才对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随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逐渐进行调整.虽然这种调整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多元的,但立足体育专业类研究生的就业,从实际社会需求入手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是解决体育类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的关键.

在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经济管理类课程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和与现实工作岗位的密切关系应该被重视,特别是在现实的教学改革操作中,对其课程的选择和讲授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这关系到对体育领域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也关系到黑龙江省体育专业人才的创新性培养.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明确体育专业研究生经济管理课程的设置思路,揭示经济管理类课程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作用,推动黑龙江省体育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1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依据

1.1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研究生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开设现状

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体育人才,是体育教育的关键.目前,黑龙江省招收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学校共有五所,分别是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这几所高校中,哈尔滨体育学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所招收的专业相对较多,其他三所学校只设立了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其中四所院校都开设了经济管理的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仅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从表1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研究生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开设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包括:首先,类别单一,学生的可选择性并不充分,大部分学校只开设了单一的课程,没有形成可选择的多样经济管理类课程体系;第二,在本专业与经济管理技能的需求联系上不紧密,在这些课程中,基本都是简单的体育与经济管理类知识的结合,有些课程甚至只停留在初级知识连接上,缺少对现实需求的分析与设计.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体育专业目前招生数量与专业类别数量少所形成的限制有关外,还与体育经济管理类课程并未引起学校和学生的广泛关注有一定关系,致使缺少相应的课程理论体系甚至是授课教师.虽然,体育专业研究生应该结合本专业开设以体育为主体的相关课程,但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综合型创新人才发展的需要,扩大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范围和紧密结合现实需求开设相关课程,是现实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


1.2体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体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技术,以其自身的特色培养体育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但是一直以来,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由于专业性较强,一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明显的限制.从目前全国体育领域研究生的就业看,情况并不乐观,一部分体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很难满意地找到所学专业的相关工作岗位,致使部分研究生放弃本专业另寻其他就业岗位.而实际上社会所需求的体育领域专业研究型人才,也不再是仅有的单一体育专业研究技能,更多需要的是具有复合型的综合知识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育领域相关人才.

此外,从目前非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岗位需求也可以看出,相关的经济管理技能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因为经济管理技能是当前社会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在一些理工院校,要求本科学生必须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在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中,虽然未明确体现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选修学分的限制,但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开设范围和学时也是符合现实客观需求的.

2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手段

2.1教学改革手段的明确

教学改革手段是为达到预设的教学改革目标,使用的一定改革技巧.具体而言,在教学改革中,改革手段一般会呈现三种类型:第一,自上而下改革,即由高校及主管部门面直接提出改革要求和改革目标,亲自组织改革,以达到一定改革效果;第二,自下而上改革,即由教学对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主动提出一定的改革要求,这种类型改革准备时间较长,改革效果相对受到限制;第三,中间型改革,即从实际的授课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具体改革要求和相应的改革目标,此种类型的改革效果和改革时间介于前两者之间,但却是最易发生的改革.

由此可见,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手段宏观上也应由以上三种类型组成,根据现实情况,特别是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硕士研究招生规模较小的特点,在采用改革手段时,很难采用第一种“自上而下”和第二种“自下而上”的手段.因为,学校及更高管理层对此类课程的关注程度在短时间内很难予以重视,而较小规模的研究生团体又很难形成足够的力量突破改革的临界点,促成改革.所以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是以中间型改革为主,并灵活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手段的结合.剖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际的授课教师了解课程设置的现实情况,又对授课对象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熟悉,因此从教授的角度提出并形成改革切实可行.

2.2教学改革手段组合的选择

根据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研究生的现状,在进行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时,从改革手段的组合上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种组合,首先改革初期采取以授课教师为主的“中间型改革”手段,然后结合“自上而下”的改革手段逐渐进行,在改革中期和后期在结合“自下而上”的改革.这种组合较早地吸收了高校及主管部门的参与容易进行,另外又吸收了学生的参与,改革效果也会比较明显,但对高校及主管部门的参与要求较高.第二种组合,改革初期仍然采取以授课教师为主的“中间型改革”手段,然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再吸引高校及主管部门的注意,与“自上而下”的改革手段相结合.这种组合,可能在目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数量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见效慢,但是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仍然可以在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下采用.

3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提高

3.1提高教学改革效果的两个空间维度

在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提高改革效果主要涉及两个空间维度:一是大空间维度,指整体高校改革所处的环境及改革的总动力;二是小空间维度,主要指省内招收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各高校.对于前者,在提高省内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的效果中属于间接影响,但从改革的动力角度看却是原始动力.因为黑龙江省省内设有体育专业硕士招生的高校并不多,并且整体上,在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选择范围上与一些高等体育院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改革效果的提高上,尤其需要学习其他高校所形成的改革方式和改革做法,以此为动力推动改革进行.

对于后者,设有体育硕士专业的省内高校,每一个学校都存在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但这种小空间维度的影响对涉及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具体改革会更直接.所以在提高相应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时,可从小空间维度进行突破,同时这也是对教学改革手段选择的有效支撑.现实中,经济管理类课程在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中比重较小,也容易被忽视,但其相关课程的开设应该在有限的学时下保障其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提高教学改革效果必须注重从小空间维度即开设相关课程的各高校入手.

3.2提高教学改革效果的干扰因素分析

当确定需要对黑龙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经济管理类课程进行改革后,实际就应该重视改革的具体运行及现实效果.因为教学改革就是要除去在教学中的问题与矛盾,优化教学目标,达到预定的改革效果.提高教学改革效果并不容易,首先应该排除对教学改革效果产生的干扰条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干扰因素很多,但最直接,影响最突出的主要有2个:

3.2.1改革中经济管理类课程调整的滞后

如果在改革中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调整是滞后的,那所提出的改革和预定的改革目标都会受到影响,改革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干扰.所以,在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过程中,不能只把设计的课程调整框架作为摆设,不采取实践,并且在实践时还要注意时间的调整,否则这种课程调整的滞后必将对整体教学改革效果形成最直接的干扰.

3.2.2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师资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

一旦具体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调整确定好,相应的师资队伍对硕士研究生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特别是涉及改革效果的提高上,因为体育专业开设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多是体育与经济管理具体内容的结合,属于交叉学科,所以需要的教师应该是在体育与经济管理两个领域都熟悉和擅长的人员.从黑龙江省目前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体育专业看,师资力量并不充足.一些专业由于没有体育人文社会专业,所以并没有直接相关的这类教师.而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需要在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先行学习经济管理类知识,然后再经过转化后教授给研究生.

3.3提高教学改革效果的体制需求

高校在办学自主权方面近年来有所改观,但在教学领域的办学自主权问题却起伏较多,任何教育体制,除了政治要求外,对其他方面只能提倡,不能强制,只应怎么写作,不应干涉,只可引导,不可命令.在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改革过程也会涉及相关的体制需求,因此落实到具体课程像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时,同样对体制也会存在需要.此为,对于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体制应理顺政府和体育院校的关系,调整体育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办学体系,运用市场机制调节教育经费的投入与运行,寻求“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从现实角度而言,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改革需要的是相应教育管理体制的支持,其中能够自主地调整体育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办学体系的就是其最根本的体制需求.从黑龙江省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看,短时期内各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自主权还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种体制的需求并不会受到改变,吸收国际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借鉴国内知名院校的有效改革办法是我们在当前改革中面对相应体制需求不足情况下的可选择路径.所以,调整招收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高校的自我改革力度,清晰相关的体制需求,是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又一途径.

4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同参与主体的矛盾协调

4.1改革中参与主体的明确

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涉及两方三个主体:课程的教授方和课程的学习方,而课程的教授方从学校角度讲包括教学管理层和授课教师,因此在这个改革中主要涉及三个参与主体:教学管理层、经济管理类课程授课教师和对相应课程学习的硕士生.其中,教学管理层是教学改革中的领导层,也是权力掌握相对最集中的主体,在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中起主导作用,整体的改革过程需要首先经过此层参与主体的同意才能进行,因此作为参与主体有较强的能动性,对另外两个参与主体起支配和领导作用.经济管理类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属于最灵活的参与主体,一方面与上层的管理层主体相联系,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与下层的硕士研究生主体相联系,直接为学生的利益进行诉求.因此在整体的教学改革中任务最重,起的作用最突出.而对于课程的直接接受者一一学生,在教学改革中是最忠实的参与主体,从理性角度讲也应该是最积极的参与主体.在改革过程中,每一次取得的改革效果都将直接作用在课程学习的学生身上,同时,对于改革效果的反馈和改革最终目标的完成也都将由这一参与主体直接体现.4.2参与主体间矛盾分析

对于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各参与主体由于在改革中担任的角色不同,对各自利益的诉求也不同,因此在改革中会存在一定的矛盾,从参与角度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

4.2.1积极性上存在矛盾

教学管理层参与改革主要是为了完成本校的政治目标,并要结合学校的整体环境和条件考虑问题,积极性一般,特别是在学校本身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改革积极性更会受到影响.而对于授课教师,从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考虑职业前途以及结合学生需求的情况下,会比较积极地参与课程的教学改革,但也不排除部分教师对已有课程讲授的惰性,参与时积极性一般.但总体而言,教师在改革中积极性会高于管理层.而教学改革中积极性最高的是直接接受课程的硕士研究生,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角度和就业压力角度希望学校管理层和授课教师积极参与这次改革,而自身也会在理性作用下始终积极参与.由此可见,不同主体在改革中积极性是不同的,因此进行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时,需要针对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采取不同的对策.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生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重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学改革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2.2利益诉求上存在矛盾

教学管理层主要诉求的是政治利益和学校教学改革中的综合利益,即在有限的资金下寻求整体的教学改革收益最大;而授课教师主要诉求的是自身利益及部分学生利益;对于学生则完全是诉求自身的个体利益.由此可见,当学校过于追求政治利益时,就会对学生的利益诉求产生影响,而教师的利益诉求也可能会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摆动.所以,从整体上看,在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各方的利益诉求也存在矛盾.

4.3协调矛盾的途径

对于参与主体间矛盾的协调途径主要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在协调教学改革矛盾时可以找到三个参与主体共同的利益诉求点,即以“缩短与其他学校的办学差距”为突破口,然后再结合具体矛盾的特征,有针对性协调.首先,与国内其他体育硕士专业开设的经济管理类课程进行对比,在办学思路上先行改革,然后以提高省内各学校管理层的改革主导性为突破,再按照改革目标协调矛盾.其次,尽量满足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特别是从省级教育管理部门角度,提供教学改革的资金支持,并在改革经验推广上提供帮助,然后以此为动力,保证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当然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或问题,但从高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和现实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出发,找到关键点来协调矛盾是有效的途径.

5结论

对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研究生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重点进行深入分析,实际是要剖析目前省内体育专业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研究的主旨是得出如何找到关键点以促进教学改革.其中,教学改革手段要以实际经济管理类课程改革现状为前提灵活运用;而对于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提高无疑是整体改革重点中的核心,但改革效果的显现相对较容易,而教学效果的稳定提高却有一定难度,不过提高的目标及途径必须应该确定;对于参与经济管理类改革的不同主体,因为在改革中所处角色的不同,所以在改革中也存在相应的矛盾,而矛盾的存在制约着改革顷利进行,需要对参与主体间的矛盾进行协调.参考文献:

[1]陈兴胜,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1):73-75.

[2]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EB/OL].http://.hrbipe.edu./yjsbindexclass.aspclassid等于357.

[3]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EB/OL].http://web.hrbnu.edu./tky/show.aspid等于1505.

[4]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EB/OL].http://gongxue./tixunbu/ShowArticle.aspArticleID等于33879.

[5]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哈工人校本部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目录与招生计划[EB/OL]http://yzb.hit.edu./hityzb/sjz/s20..

[6]牡丹江师范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EB/OL].http://.mdjnu./tyxy/zcdhneirong.asptid等于Yjsjy.

[7]穆亮,新形势下促进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措施研究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4):59.

[8]肖念,孙崇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8.

[9]郝晓岑,尹军,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与关、日、英、俄、德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0(4):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