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小学儿童过度焦虑中的情感教育

点赞:31440 浏览:1450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小学儿童的过度焦虑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有较大危害,情感教育是促进小学儿童和谐发展,开发儿童潜能的灵验法宝.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教师和父母通过开设情感教育课,注重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渗透,重视家庭情感教育效果,可以帮助小学儿童消除过度焦虑.

【关 键 词】情感教育;小学儿童;过度焦虑

焦虑是指个体因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而产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心理状态.焦虑是人们最常体验到的情绪状态之一,适度的焦虑是行动的催化剂,且一定的紧张度能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然而,在更多的时候,焦虑过度对人是一种危害.会对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威胁人的身心健康.可导致过度焦虑反应,焦虑性神经症等情绪和精神障碍.在现代社会,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因此,帮助学生消除过度焦虑情绪,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及提高儿童对社会的适应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生过度焦虑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过度焦虑的外在表现有三,其一是情绪表现为忧虑,感到挥之不走的恐惧、不安.这时人常常烦乱不安、心事重重,无法放松自己.二是行为表现为紧张.儿童过度焦虑时,肌肉系统处于一种紧张的反应状态,往往表现出坐立不安,举止僵硬,说话变调、发颤,甚至全身发抖等等.三是生理表现为反常.儿童过度焦虑时,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人的肌体会产生一些相应的生理变化,如瞳孔放大、唾液分泌减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胃肠蠕动减慢、唇焦口干、吞咽困难等.过度焦虑的心理状态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如注学习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怒、攻击、失眠、体质下降等等,甚至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与身体健康.由于过度焦虑是一种内向型心理行为问题,具有较高隐蔽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和家长不能发现和重视存在的这些问题,往往误将长期处于过度焦虑心理状态的小学生认为是听话的,有些胆小,乖巧的孩子,因此许多问题儿童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矫治而产生严重后果.

造成小学儿童过度焦虑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教育行为,学校教育方式和教师教育行为以及儿童对环境的认知等多个方面,其中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与焦虑情绪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孙永明等人的研究认为教育中惩罚和严厉行为对小学儿童的焦虑情绪有着显著的增强作用,信任的教育行为对小学儿童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情感教育是指施教者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为人处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只有把每个小学生看成真正的,独一无二的人,才能同他们建立起精神上的微妙关系,才能与小学生沟通心灵,了解小学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相处,和谐施教.这种做法的实质是情感教育的根本所在.情感教育是促进小学儿童和谐发展,开发儿童潜能的灵验法宝.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教师和父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将社会要求和个人需要融为一体,为学习和智力发展提供社会心理条件,造成、确立和保持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这样一种内在心理状态,从而消除小学儿童的过度焦虑情绪,帮助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用情感教育帮助小学儿童消除过度焦虑

(一)开设情感教育课

开展情感教育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学校课程中开设情感教育课.通过开设情感教育课教会小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认知他人的情绪和轻松地处理人际关系.课程内容应该包括情绪、情感的基本知识以及调节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对喜爱、自豪、快乐、痛苦、恐惧、内疚等情绪有基本的认识.让学生观察、寻找自我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这种情绪所产生的后果.一是让学生了解对自己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能否选择良好的反应,能否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情绪控制和调节的方法.二是培养健康的非焦虑心态.要克服焦虑心态,就应该用非焦虑的心态来驱赶.非焦虑的心态指的是勇气、放松、宽容、爱等等.其中利用培养勇气和使用放松技术来克服焦虑非常有效.第一,培养勇气.勇气是一种心态,有勇气的人是知行合一的人,这种人能按自己的理性判断,直接面对害怕而不被害怕所控制.所以拿出勇气面对焦虑才是克服焦虑的最好办法.第二,有意放松.有意放松,也是预防和克服焦虑的一种有效办法.从短期的入静练习到正式系统的自我放松训练,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对内扰心理适时调节.凡是处于焦虑状态的学生,由于个体某一心理因素的超常运动从而造成心理功能的失衡,由此影响甚至阻碍了心理指向的力量.这种由主体内部发出的妨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成才的内在干扰就是内扰心理.因此,控制和调节学生的内扰心理是克服学生焦虑心理的重要方面.内扰心理主要是学生自身的一些不合理想象过分刺激的结果,这是一种无端的悲剧化倾向.但是,内扰的形成也不是无源之本.基础差,学习盲目,孤立无援是这些学生共存的问题,他们总是在放大镜下审视问题的发展趋向.这样势必增添了精神负担.因而必须客观公正地看待内扰因素,缓解过重的内抗压力.课程中教师应及时地突破学生内扰定势,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引导他们进行适度的外宣泄或者内宣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学生都应全身心投入,确实达到转移兴奋点的目的.情感教育课程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外,还要设计和组织多种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和交往的活动中感受情绪的调节和它的重要性,尝试着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消除过度焦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隔着讲台,没有情感,那是误人子弟,这是一种精神的摧残.他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成为照亮学生智力生活的一盏明灯.杨心德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中高焦虑者明显多于学习优秀生.除了开设情感教育课,情感教育要渗透到每一门课的教学中,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一是教师要开发情感的源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研究、探寻,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启动和调节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内在兴趣,使课堂教学成为儿童的成长乐园,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绪区”,使学生情感处于适中稳定状态,使学生也要了解自己和教师的情感,并明白情感情绪也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涵之一,是达到“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去了解、体会教师的情绪,以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回应教师,并努力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足够的精力去关心每个儿童,才能成为公正的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交流要发自内心,要捕捉孩子的疑惑、忧虑、痛苦、情讶等细微的情感.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来诱发和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与教师的情感互动.三是教师要进行适度的课堂检测和课堂的评价,有效缓解和消除学生的过度焦虑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设置疑问和设定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获得新知进行创新.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并体会到学习的艰苦和乐趣,这些良好的感受和心境,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四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积极健康的班风、校风,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样做可以排除诱发关系,限止内扰扩展,从而避免内患及焦虑心理产生.

消除小学儿童过度焦虑中的情感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情感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重视家庭的情感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行为是小学儿童产生过度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一些学者根据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把家庭教育大致划分为:型、放任型、冷漠型、粗暴型和混合型.其中冷漠型和粗暴型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易产生过度焦虑.而在亲子关系上的、平等和谐的情感教育,使儿童在一个充满爱、温暖、鼓励、相互支持与亲密关系的良好气氛中接受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首先父母要把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治能力.儿童自理、自治能力提高,自信心就会随之增加,过度焦虑也会自然消退.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和奖励、惩罚等要比较恰当.过分保护、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和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妨碍儿童正常学习、生活、成才的内在动力,导致焦虑情绪升高,反之儿童自尊增强,焦虑情绪降低.最重要的是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并能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使儿童的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避免焦虑情绪的积累.总之,对子女实施情感教育是家长无可推卸的天职.

【参考文献】

[1]徐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吴江.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2).

[3]孙永明.父母教育行为的结构及其与小学儿童焦虑情绪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3).

[4]杨心德.中小学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焦虑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2).

[5]付婵.情绪智力与中小学生的情感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3).

【作者简介】

朱伟,供职于宝鸡文理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