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理教学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点赞:8196 浏览:319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地理作为基础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涉及自然、人文与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时代性突出,更容易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 键 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51-01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程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本训练,培养基本技能,建立科学的观念,培养探究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多年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提供宽松环境,树立创新理念

地理教学创新的特点是教学方式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加快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消化吸收,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现代地理教学的创新过程中,记忆不再处于主导地位,创新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地理教学创新应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规律、本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创新意识,强化实践能力

实践意识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新需要,诱发某种实践动机,表现出的实践意向和愿望.在地理教学中我总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勇于实践,追求创新的意识,如把困扰人类的人口、资源、环境、贫困等全球性问题、各地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的不合理方面充分暴露给学生,诱发他们的实践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新实践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从两个方面尝试

立足地理教学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知识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立足课堂,创造学生实践的氛围在教学中,我总是先教学符合学生学习、掌握地理知识、技能的心理规律,加强双基训练,为发展地理实践能力夯实基础.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再将学科内知识的学习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在讲解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并指导学生对其评价等.

此外,我还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强调教、学、做合一.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学生可以在体验、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例如,在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检测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的小组比赛.学生集体的智慧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轮廓、形状、地形、气候、生物、化石、火山、地震、惯性力等方面分析.

2、着眼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我经常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的问题去研究,培养创新能力.

3、抓新技术,加强与自主学习的整合首先,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我在设计学科教学时,把整个教学的思路、设计、环节,都是围绕着学生是如何“学”而进行的,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培养等.教学课件方便实用,力戒花俏繁琐;时刻考虑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上课时,使课件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三、讲究引导方式,拓展科学探究能力

当学习到某一专题内容时,我先从整体上把握.如学区域地理,从以下四方面来把握区域特征;何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何物(自然地理、如地形、气候、河湖、植被;人文地理,如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商贸、旅游、人口、城市等)、何种状况、发展方向如何等.

培养学生处理“地理”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处理好将众多的地理事实材料总结归纳,上升到地理基本原理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抓住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有利于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的提高.

在实验教学中,我帮助学生认识某一地区的地理事实材料,掌握地理事物的演变和分布状况,以形成具体的地理表象,对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感性的、初步的认识.在学生有了丰富的地理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地图或借助实物标本、模型等,通过具体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帮助学生探究和发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演变及分布规律,以及形成这些规律的原因.这是对地理感性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即形成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及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理性认识.通过“地理”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提高,形成一定程度的归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