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发现法,提高发现力

点赞:22750 浏览:1052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提高发现知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发现,也称发现法、问题法.有人认为发现是学法,有人认为发现是教法,学法方面来说.有人认为发现既是学法,又是教法.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类似于人类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的方法应当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形成的问题.学生应当凭借发现法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我认为,这对于语文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发现法的特征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本质、变化、规律,从而获取新的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发现法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是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内部动机的作用.因为发现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努力,亲自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获得了强烈的兴奋感,激起更大的求知;二是可以培养学习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发现学习要求学习者要在问题情境中去探索;三是强化了记忆力,理解力.因为学习者运用此法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自己独立钻研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往往记得牢,理解得深;四是能够形成迁移能力,提高运用能力,使知识融会贯通.因为运用此法学习,是学习者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了的.

要提高发现知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实际,适当地确定具体途径与方法.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实际,二是学习内容实际.一般来说,对学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对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则适宜采用发现学习法;对数理学科则可以较多地采用发现学习法,对文科则可以有选择地运用.就语文学科来说,运用发现学习法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个人的体会,运用发现学习,提高发现能力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情境法

教师在教学某一内容之前,先提出与其有关的若干问题,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促进其思考,以激起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就叫情境法,或叫创设问题情境法.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必然要积极思维,即:完成由疑难或不确定的情境到解疑或确定的情境的任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由疑难问题的发现到确定疑难问题的性质,再由检测设与可能达到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习者自始至终处在一个探索状态之中.

二、选答法

即在练习或测试中,教师除了规定必答题外,还要规定选答题.必答题,是一般目标,即大纲或教材的基本要求.选答题,尽管也不应超纲,但是它必定是大纲中的高难内容,是较高目标.有时,也可出少量的虽高于大纲,但与大纲的规定是密切相连的这些题目,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答.由于选答题,提出新的问题,设立了新的问题情境,学习者必然会带着兴趣去探索,去发现新的蹊径.学习者要善于运用这种选答法,进一步掌握这些高于一般的内容.

学会发现法,提高发现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学科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是非法

回答判断题与选择题,均属于是非法.判断题是直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能否成立,则要经过学习者一个反省思维的过程,才能判断其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择题,给一组答案,即几个结论.学习者也必须经过复杂的反省思维,排除错误的答案,选出正确的答案.

四、比较法

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的重要环节,通过比较,对事物的认识将更为深刻.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灵活运用好比较法,既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探索、发现式教学的有效手段.

比较,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可比较文体、风格,比较主题、结构;既可在一篇文章中进行,也可在多篇课文中展开;比较可单一比,也可综合比.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发现法,适当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使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经常伴有猜想、好奇、困惑、期待,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并想方设法去寻找理由加以证明.这一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现象和过程.

要运用好发现学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发现知能,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既紧密相连,又有所区别.学习目的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学习动机是驱使学习者去实现学习目标的动力.换句话说,学习动机以学习目的作指导,学习目的要求学习动机去实现.在全国中学语文统编教材里,学习目的有着明显的标志,即在每个单元及每课之前写明,这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即目标.在写景散文单元及课文之前,往往要有掌握记游抒情方法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要正确处理目的与动机的关系.尽管都是为掌握记游抒情方法,但是却有两种可能,一是为掌握而掌握,一是为更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去,切实提高语文能力.由此可见,学习动机也有正确与否的问题.

对广大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毕竟不是科学家.科学家往往在新发现上付出劳动代价,从而获得新的发现成果.在校学习的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基本上全部是对原发现进行再发现,即使有新发现者,也是极其罕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法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对原发现进行再发现的工作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将教材深入理解,将原发现的过程尽可能地缩短,把原发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答案,尽可能地加以精简.对议论文教学,一般来说,则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来培养学生的发现知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把原发现的过程给缩短和简化了.这给学生进行再发现提供了一条良好的条件.绝大部分议论文的逻辑思路都是非常清晰的,即使有些逻辑思路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其议论程序也不外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记叙性文章的学习,应从设置悬念等方面进入思考的境界,进而去发现解决悬念的过程.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将“发现法”运用于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打破传统的注入式与接受型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创新意义.发现法在语文教学上的运用,依旧需要我们去探讨,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