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材

点赞:3529 浏览:115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以2008年版《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在阐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赏析教材为例,来说明和领会思想政治教材赏析的内涵.

1.对课标内容目标的要求的分析.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关于该框的内容目标是“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该内容目标要求教材要引经据典,特别是中外哲学发展史上经典哲学家的代表观点以及哲学小故事和生活中的一些哲学现象的讲解、分析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下列相关知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即区分标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以及各形态的各自特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各形态各自的特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识别不同的哲学派别,发现身边生活中的哲学现象,认识到哲学像经济和政治一样与生活息息相关.

对上述课标内容实现具有决定意义,是该框的重点.

2.对教材重点的分析、判断和解读.

“围绕物质意识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具有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具有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等”是该框内容目标的规定知识的具体化,对这一知识块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哲学素养和思想水平,而且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深层思想上奠定基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经典作家的论述,集中体现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尤其是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单行本)》.经典作家对此问题所做的专门的经典论述,足见此问题之重要程度.根据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内容及其建构理念,思想政治课的重点应当由课程标准规定和生活规定有机结合的双机制决定.

由此,笔者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本概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基本形态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区别是核心概念,唯物主义的优点和唯心主义的缺陷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活现象或者生活热点是教材的重点.

3.对教材内容的阐述及其呈现方式的评价.

为阐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生活》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首先设置了一个导入型的探究活动框: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


你同意上述材料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这一探究活动框的设置虽然有利于快速进入课程主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但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是缺乏逻辑性的,不仅没有承接上一框,在本框中的位置编排也有不当之处.这个探究活动框是导入式的,无论是其自身还是由其所引导出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而言,其对唯物主义部分和唯心主义部分都具有同等的总领引导作用,但却是放在了本框框题“唯物主义”下面.

在通过上述活动框得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后,紧接着又是一个探究活动框:

《生活与哲学》教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尚书·洪苑》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源,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由此得出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三个历史形态,并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合理性与局限性,这种设置比较好,但是其中都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没有体现近代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的材料出现,这样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讨论本身就存在先天的缺陷性.

除上述两点外,这一目的安排没有设置相关链接或者专家点评,而是集中于唯心主义部分,笔者比较赞同这一设计.

接下来教材进入到唯心主义部分,这一部分的编排有其优点所在,相关链接与专家点评有利于老师讲解与学生认识唯心主义,便于老师的操作与促进学生理解,但仍然存在与唯物主义部分类似的问题,即活动框所设材料单一的缺点,在此不在赘述.

4.对该框缺陷的处理策略以及教学实施建议

针对该框教材存在的缺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相关材料,让学生提前根据所学知识内容,结合自身生活,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搜集相关的哲学材料.搜集的资料应该至少包括两部分,即相关的哲学家及其哲学观点和自身生活中遇到的哲学生活现象.比如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尤其是西方的哲学家,因为在教材中很少论及西方哲学家,尤其是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到整个人类哲学发展的长河中予以考察,让学生在与中西哲学的对比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现实力量.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了以往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这不是一句空话.应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对于哲学生活现象的搜集则因人而异.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仅仅理解为走出课堂,从事社会活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能片面理解为放弃课堂的传道授业,离开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完全由学生自主研讨和辩论.这意味着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哲学知识和生活阅历储备,同时,教师在组织研究性学习时应注意积极引导,并在适当环节充分应用学生所搜集的材料,以便将比较枯燥的哲学知识,讲活讲透,亦即把思考问题、利用资料、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贯穿于教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觉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