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扬起知识的风帆

点赞:9933 浏览:429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成功的导语如同徐徐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打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

关 键 词生活情境悬念以旧带新操作疑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022-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是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可见一节新授课中,导语是多么重要啊!成功的导语如同徐徐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打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是如何巧妙设计与运用导语的呢?

一、联系生活导入

数学课的导语设计要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一个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导语,不但能拉近教师同学生的距离,而且还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因此,数学导语的设计要遵循生活化、通俗化的原则.例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同学们,由于老师家距离学校比较远,所以每天要坐车来上班.你们每天怎么来上学?”“骑自行车.”大多数学生回答.“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极为普通的交通工具.现在,大街上除了自行车以外,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汽车也是随处可见.虽然这些车辆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但是它们轮子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那么你们说车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同学们大声喊.“你们见没见过其它形状的车轮子,比如:三角形、方形的?”“没见过.”同学们使劲地边摇头边回答.“为什么车轮子都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探讨出车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道理.”车轮子,学生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至于它们为什么是圆形的,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会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使他们产生迫切探求奥秘的愿望,激起了他们对新知的好奇心,同时也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导语,扬起知识的风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创设情境导入

在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创作活动、现代化电教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带着新奇、快乐的心情主动参加学习活动.比如,在“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吗?”(当时正在热播)“喜欢!”大家兴高采烈地回答.“你们最喜欢剧中的谁?”“孙悟空.”大多数同学回答.“为什么喜欢孙悟空?”我追问.“孙悟空勇敢.”“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孙悟空本领大.”“孙悟空聪明.”大家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在我们心目中,孙悟空确实是机智、勇敢、聪明、伶俐,可是你们相不相信孙悟空也有不聪明的时候?”“不相信.”大家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不信,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听了以后,你们准会相信了.”接着,我便给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了自编的《孙悟空分饼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一天,孙悟空化斋化来三张大饼,师傅让他把这三张大饼分给师徒四人,而且要求同样多.这下孙悟空可为了难.只见他抓耳挠腮,两只火眼金睛骨碌乱转,可就是不知怎样分.讲到这,我问:“你们说,这时的孙悟空还算聪明吗?”“不算”.同学们又一次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你们愿不愿意帮孙悟空解决这个难题?”“愿意!”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好,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相信通过我们的探究,你们一定能帮孙悟空解决这个难题的.大家有信心吗?”这样的导语设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为学生创设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巧设悬念导入

思由疑起,有疑才有思.所以教师在新课伊始设置悬念性导语能起到开启学生思维、诱发思考的作用.例如,在“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中,开始,我先让学生利用整除的意义通过计算的方法来判断一些数是否能被2或5整除.然后,我再让学生随便出数,我根据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正确、迅速地判断出来,而且无论学生说多大的数,我都能脱口而出.从而在学生头脑中设下悬念:老师怎么能判断得这么快、这么准呢?我趁势说:“你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又快又准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能被2或5整除?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揭开里边的秘密.”带着这样的悬念,进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而且贯穿课堂始终.

四、以旧带新导入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引出新知识,是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的铺垫.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几个不规则图形(可以明显能割补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这些形状各异的图形的面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割补”的想法,我用多媒体演示具体的“割补”过程,从而验证学生的结论;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将图形割补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最后我做总结:遇到不规则图形,首先要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转化法.这节课将利用这种方法求一种常见图形的面积.

五、动手操作导入

合理地进行动手操作,适合儿童好动的天性,能够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开拓学生思维.尤为重要的是,进行动手操作,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学具,试着用这些图形拼成复杂的图形.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谁拼得好.在表扬学生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接着我进行总结:虽然拼出来的图形形状不同,但都是由几个简单图形拼接而成的,这些图形叫做组合图形.那么怎样才能求出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有了前面拼摆的铺垫,接下来的新知也就容易得多了.“拼图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拼图过程中认识了组合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拼图过程是将组合图形分割成简单图形进而求其面积的逆过程,为后者的学习作了理论和思想的准备.

总之新课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它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但是,教无定法,除了以上几种导入法以外,在教学中,我还经常因课制宜,灵活多变地运用其它各种导入法,比如:开门见山法、实验法、游戏法等等,力求做到课课有趣,课课有味,使学生每节课都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终进入最佳的学习意境,让导语真正起到了知识桥梁的作用.

(责任编辑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