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5314 浏览:197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积极的心理保障,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对事、对己、对自然的积极应对态度、技巧和能力.残障儿童由于存在着身体、生理机能及智能上的不足,发展迟滞,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与人格特征方面都与正常儿童有一定的差别,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上的异常.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特别是残障儿童学校更要因势利导,积极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带给残障儿童一片湛蓝的天空.

一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结合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要求,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标准可在情绪、主导活动、人际适应、了解自己和环境等方面加以考察.

第一,拥有基本稳定的情绪.尽可能地保持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态度,偶尔出现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但不会持续长久;能够向家人和教师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保持相对稳定,不出现过激行为.

第二,乐于融入周围的环境.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并且能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将自己的兴趣和精力倾注于学习、劳动和游戏中,并且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尽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最大的成功;对学校、社会环境具有积极的接纳能力,能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第三,具有适当的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二残障儿童常见的心理困扰

第一,敏感与敌对,容易情绪激动.自卑心理使他们十分在意自己的缺陷,过多注意别人的语言、行为和态度,对他人的评价也极其敏感,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会表现极端愤怒,也常因一点小事或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而大发脾气,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强烈,情绪波动较大,易发怒,常与人发生冲突.

第二,自闭与自卑,容易诱发孤独.残障儿童学习效率不高、失败的经历较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无能感;由于受过分保护和照料,可能任性、自私并伴有强迫、焦虑、自闭、情感和行为障碍等问题;他们乐于与同伴交往,特别是同为残障的伙伴,但与正常同伴交往时会感到彼此不同,使得他们不愿与周围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内向,甚至会出现交往和社会性功能障碍.

第三,抱怨与悲观,容易内心消极.当残障儿童做事遇到困难或受到嘲笑时就会产生抱怨情绪,抱怨亲人、朋友,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无能的、多余的,有强烈的无能感和不公平感.此外,与正常儿童相比,残障儿童在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会遇到更多困难,甚至他人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因此他们常常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第一,培养积极健康情绪,帮助残障儿童找到自我.通过教育活动使残障儿童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控,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预防和转化不良情绪,在自信中找到自我.学会表达情绪,克制和宣泄不良情绪.也可以帮助残障儿童疏导负性情绪,如愤怒时,可以听音乐、作画、进行运动等,悲伤时找朋友倾诉;焦虑时,可以进行自我放松等.还可以从残障儿童的闪光点入手,逐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是无能的,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找到自我.

第二,优化生活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心理情绪.环境是教育的重要因素.稳定的生活和教育场所,必要的物资设备,适当的空间条件,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基础.在教室的布置中,推行“一块语言版、一个玩具柜、一个生态窗、一个音乐角”,有利于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上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精神环境对残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人际关系与环境气氛和谐,生活快乐,以及家长与教师积极关爱,那么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就容易趋于积极;相反如果长期处于不良氛围下的残障儿童容易形成冲动、愤怒、攻击等不良心理行为表现.对此,在学习和生活上,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用无私的爱去感化、温暖他们的心,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带领他们走出迷茫,使他们感受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为他们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提供保障.

第三,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把握好健康心理发展方向.通过开展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可实行“一个融合”,即“学校全方位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融合”,推行“五个自主”:“自理自主、劳动自主、交往自主、学习自主、休闲自主.”将“我洗小手绢”“小小值日生”等活动纳入日常心理教育中,培养残障儿童的自主意识;通过开展义务奉献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环境的心理能力.比如利用义务劳动日使他们在关心他人、怎么写作他人的活动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同时提升其自我价值感;还可利用社区人力资源,教育设施,针对其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和兴趣小组;也可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使智障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中愉悦身心,同时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定期组织各种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活动,使残障儿童在身临其境中培养健康的心理.

第四,家庭与学校配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协调配合.对残障儿童近期的表现及心理状况,家长和教师应及时进行沟通交流,针对问题,研究和学习相关的教育技术和方法,采用适宜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开展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三者更好地融合,这样就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里,以便采取积极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对家长进行残障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定期为家长举办讲座,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支持学校开展针对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结束语

对待残障儿童,其教育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做教师的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尽可能多地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其长大后生活能自理,事业能自立.这些儿童家庭、学校、社会都伸出关爱的手“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残疾学生也能同健全人一样幸福生活,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