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文献综述

点赞:22992 浏览:1056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政策研究

现在很多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政策分析上,他们以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国家行政体制,分析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就国家政策而言,主要是“两为主”政策.所谓“两为主”,即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立法形式确立了“两为主”原则,

2006年《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为响应要求,全国各地方政府先后出台并施行了具体的操作方案,不过各地政策不尽相同.

由于认识到目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国家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偏失,考虑到现行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于是很多学者从政策分析入手,来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一)政策比较研究

1.入学门槛比较研究: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入学门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高于县(市区)级城市.简单来说,入学门槛高的地区就是流动子女相对集中的地区.雷万鹏、汪传艳指出,从中央与地方政府、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责任分担来看,许多涉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问题还悬而未决,流入地政府不得不通过设定“入学门槛”来保护本地居民的利益.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各地方政府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采取不同方式来履行其义务.

2.中考政策比较研究:公平的中考资格是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条件,因此,研究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是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对北京、石家庄、合肥、贵阳和兰州等5城市11所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中学开展的专题调研发现,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毕业生的去留.吴霓认为,异地中考政策实施困难的原因,是与当前的教育资源配置体制、户籍制度、高考制度、教育评价体系等密切相关的.

(二)政策缺陷的反思

通过地方性政策对比发现,目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地方性问题,更是政治体制的不足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疏漏的反映.

1.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羁绊.户籍制度城市与农村二元分割,同时将地域与地域之间分割,造成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衡,不均衡直接导致了不平等.而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社会的公共品,政府有义务和责任为所有孩子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不均衡的教育发展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这正是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根源.针对这些情况,张镇华建议取消户籍制度,雷万鹏、汪传艳认为可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现代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不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以“二元户籍制度”为基础,按本地户籍人口数为依据,经费由财政部门拨到各个区县,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则由流入地支付,地方各级政府在财政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也不愿主动承担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成本.于是省市级政府将管理责任下放,导致投入主体重心过低,加大地方财政困难,以至于经费得不到保障.政府的自上而下的层层卸责导致了农民工成了教育经费的实际承担者.

对此,付卫东认为是国家财政投入太少,建议建立以及省级政府为主的经费负担体系,范先佐主张建构“以城市为主,分级政府分级承担”的经费保障机制,林建勇提出流出地政府“跟踪办学”的建议.

3.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和监督的缺乏.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由于户籍管理制度的不合理,也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籍管理混乱.农民工子女“被建立”了临时学籍,临时学籍的存在不利于各地政府教育部门掌握随迁子女教育信息而影响了教育布局与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教育部门对学校管理不够也导致了公立学校乱收费等现象.

有学者建议,在管理上,应当建立起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教育部门在做相关统计时,应将统计口径由现在的户籍人口改为常住人口统计,将农民工子女入学纳入到当地公办学校招生计划中,同时将农民工子女的教学经费也纳入财政预算之中,并鼓励公办学校积极地接受农民工子女,取消择校费或借读费等.在私立学校的管理上,教育部门既要抓质量,又要给予一定的扶持.

二、现状调查研究

就目前情形来讲,针对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相对较缺乏,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缺乏全面认识.目前有限的现状调查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全国范围内的抽查分析,其二是某一城市的具体调查分析.前者有以全国1%人口调查为基本资料的数据分析和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全国大中小城市的抽样调查等,后者有如北京、武汉、等个别城市的调查.

调查内容则主要是流动儿童迁移特征、家庭生活学习环境、流动儿童就读学校状况及满意度、家庭和个人的教育期望和流动儿童适应性等方面.简单来说,这些调查都是着眼于随迁子女是否有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关注是否有书可读的问题,调查者希望从调查中找到为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或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机会.总的来说,对义务教育的结果的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前途的关注太少.

三、今后研究方向

很多研究者不断地对各种政策文本进行深入研究,应该说这些研究已经相当充分.相对而言,实地调查研究却还不够完全,现阶段调查研究过于宽泛,一味追求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问题的全面,多地取材,某一地区的特点被弱化,反而不易找到各地特点,缺乏针对某一个案例的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导致片面追求“全面”而留于肤浅,缺乏片面深刻的调查,没有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以街道或学校甚至家庭为单位的全面深入调查.

今后的研究工作应以部分地区全面深入的实际状况调查为主,清晰明确地反映具体地区的具体问题以及其对具体学生和家庭的具体影响,发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反映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在义务教育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今后,研究者们应当更多地关注流动儿童的前途,而非仅仅督促政府承担起为所有儿童提供义务教育的责任.“有学上”只是基础而非目的,“上好学”才是流动儿童的追求,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这也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教育才能发挥其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


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便是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结果公平与入学公平和过程公平的联系,总结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教育结果的影响程度.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义务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