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点赞:4854 浏览:132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约着小学教师的培养水平和专业化水平.沈阳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走综合培养、注重实践的教学改革之路,构建了“一个宗旨,两个侧重;两个基点,一线贯穿”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和“一条线、两脉络、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关 键 词:小学教育专业;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78-02教师教育在本质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小学教育专业更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面向基础教育一线的实际需求来培养人才.要强化实践意识,关注教育现实问题,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1998年以来,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进入实施阶段,小学教师教育开始实质性纳入高等教育体系,至今已10余年的历程[2].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深入地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构建适应时怎么发表展需要和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仍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一、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模式”为特征的教学体系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即“一个宗旨、两个侧重,两个基点、一线贯穿”培养模式.它以整体培养论、综合课程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体验教育论、培养培训一体论等重要教育思想、理论来支撑,见图1.其中“一个宗旨、两个侧重”,是指我们把以培养学生具备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具备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作为我们的一个基本目标.为了实现“一个宗旨、两个侧重”的培养目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培养措施,即“两个基点、一线贯穿”.两个基点系指基础课基点和专业课基点.基础课基点上的课程以育人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修养以及学习一些必备的外语、计算机等知识.专业课基点上的课程主要讲述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等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及专业化意识,学到对终生有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一线贯穿”是指以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从入学起直到毕业,不间断地接触教育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所谓“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是与传统的培养模式——为了教师好教而构建的模式相比较而言的.我们构建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是一种为了学生好学的模式.具体构建了三个子模式:综合教育模式、体验教育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所谓综合教育模式,是考虑到培养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是不可能只以一门单一的主干学科为支撑的,必须通过多门学科综合作用才可以完成.即学科与学科之间需要综合,同一学科内的各部分内容需要综合,理论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需要综合,课堂内的学习和课堂外的研究需要综合.要通过综合性教育模式真正把教育目标从以培养学生们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主转化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来,把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从工具技能上升到专业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来.所谓研究性学习模式实际上是综合性教育模式的拓展与延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通过这种转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视为主要内容,纷纷倡导“主题研究”与“设计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主张从学生的自身、社会生活以及未来所要从事的教育活动中选择问题,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与科学世界和现代化教育,旨在强调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而不是单纯地把学科知识作为核心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调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并为其个性发展创造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又表现出自主性、整体性和开放性三种特性.所谓体验式教育模式是基于“创新之根在于实践”这个命题设计的.我们确定了“以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为主线贯穿始终”的教育策略,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去体验小学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为人、为师的道理,进而内化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在教学与教育管理方面,经过“认识—体验—再认识”的反复循环,会将教学与教育管理知识内化为“智”的素质,表现出很强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而这些都不是老师所能教得出来的,也不是从课堂上和书本里所能学到的.因此我们在落实“综合性、研究性、体验性”三位一体生本培养模式时,以教育体验课程和模拟学校为载体,以研究课题立项为牵动,以导师制为保障,使教育工作得以踏踏实实地开展起来.二、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英国思想家波兰尼认为,缄默知识事实上支配着人的整个认识活动,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了最终的解释性框架乃至知识信念,构成了人们认识和实践行为的必要基础,是所有知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相应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显性知识,而且也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这说明,教师教育如果要想培养师范生的创新意识、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将来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只向他们传递已有的和显性的知识成果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掌握大量的缄默知识,如认识信念、概念、框架、方法与技巧等等.而这些在课堂教学中是做不到的,因为这些知识主要是从实践中逐步获得的.因此,教师教育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重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然而,目前国内小学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是实践教学不到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几所学校在确立自己的特色模式时,几乎都十分注重理论,而对于实践部分关注较少.如“综合培养,分向选修”的模式、“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模式、“大学通识教育、学科综合教育和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模式等,在实践教学上普遍欠缺.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可见实践的重要性.第二是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散见于理论教学之中,分散割裂缺乏融合.实践既与理论脱节,又与社会实际格格不入,致使我们的学生参加工作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对他们进行大量的岗前培训,花费人力财力,来重新塑造合格的小学教师,无形中就拉长了准教师这个环节的时限.鉴于此,我们沈阳大学在现有的条件下,在遵循学校总体培养目标的情况下,确立了走综合培养、注重实践的道路.近年来,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上,努力开拓,锐意进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沈阳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概括为:“一条线”、“两脉络”、“三结合”,见图2.“一条线”是指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贯穿于4年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一年级下学期利用每周周三下午时间,到实践基地学校参加小学班级管理,让学生充分考察小学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特点.二年级上学期利用周三下午的时间,到实践基地学校参加教育见习,使学生体会小学教学的特点.三年级下学期,组织学生到比较偏远的地区进行为期3周的体验式教育实习.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管理与教学,使学生感受和实际参与小学教育的各项工作,达到“身教”的目的.通过体验式实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工作经验,感知了自身作为教师的不足和差距,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尝试了教育教学实践并完成了多学科的教学任务,提高了专业思想素养,迈出了走向讲台的、坚实的第一步,获得了众多的鼓励和好评.四年级的下学期,与法库产学研基地联合,组织学生完成为期半年的教育顶岗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完成从准教师到合格教师的过渡任务,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两脉络”是指“校内校外双管齐下”.我们除了系统地安排校外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校内安排了学生的素质能力(基本功)的训练.我们每天早晨都要求学生7:40之前到校,进行20分钟的教师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数学图形绘制、儿童歌曲等.训练方式:各班班主任负责督促各班技能训练的实施,学生会学习部或社团设专人配合学院落实方案内容,并组织相关活动,各班设技能班委组织各项技能训练,形成组织网络,做到上下齐抓共管,学院提供训练要求、训练内容、考核方法及标准,培训导生等.训练时间:每天早课前20分钟为全院集中训练时间(有记录).每天写一页钢笔字——楷书,并用统一的黑板写粉笔字由导生负责检查,专业教师每周抽查一次,各班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训练.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每周不少于二学时,有训练计划.“三结合”是指: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日常与集中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课上教学,我们本着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的原则,要求该专业的任课教师每次课都要安排5分钟的口语训练环节,并把这项措施作为考查课程优秀与否的指标之一.课下进行基本功训练和学生社团活动.校内与校外结合:在校内注重的是学生基本功训练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校外则主要用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所学.日常与集中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些基本能力必须靠长时间培养,而不能揠苗助长.所以日常训练尤为重要,我们坚持每天都利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持之以恒,效果显著.而学生的能力检验,则必须靠集中来进行,故而我们在集中实践周内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学生的能力素养,见图3.参考文献:[1]时伟.实践知识与教师教育教学改革[J].教师教育研究,2009(2).[2]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研究,2007(5).[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孙凯〕

小学教育专业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