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

点赞:12473 浏览:557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华遗产,具有好的教育作用.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一直对中国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专业地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关 键 词: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挫折教育情感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华遗产,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一直对中国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文学知识、文学史知识,而且可以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为了生存和祖国的统一繁荣,中华民族中的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历史都被文人以不同的文学体裁生动地记录了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植根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爱国主义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其间,从先秦到近代,每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爱国作家,并留下了许多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作品的内容洋溢着爱国.远在先秦时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出现了《载驰》、《无衣》等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诗篇.《载驰》突出地表现了许穆夫人深厚的爱国情感,《无衣》真实地表达了秦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西戎入侵者的爱国精神.《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重要代表作.该诗集中地表达了他无比炽热的爱国感情.诗人关心祖国的前途,为了改变祖国的昏暗政治,不顾个人祸福荣辱,始终为祖国的富强而斗争.他明知自己留在楚国将会遭到更大的不幸,明知自己的国家危在旦夕,但仍始终舍不得离开,最后以身殉国,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蔺相如面对强秦,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为上,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赢得了国家的尊严;记述了蔺相如为了维护赵国内部的安定,对蓄意羞辱他的廉颇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让,终于感动了廉颇,实现了将相和好,团结对敌,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为后世所敬仰.《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经历种种诱惑和折磨,始终持节不屈,最后终于回到祖国,其爱国之情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中国一直处于大分裂、大动荡之中,此期间出现了大量充满爱国的诗篇.如曹植的《白马篇》和阮籍的《咏怀》(三十九)就是两首有代表性的对爱国壮士的赞歌.前者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武艺高超、性情豪迈、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游侠形象,洋溢着高昂的爱国.后者描写了一个“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的壮士形象.两位壮士共同展现了为国赴难、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和热烈的爱国情怀.与此类似,刘琨的《扶风歌》,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等也表达了诗人至诚的爱国之情.

唐代出现了继屈原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他写作了大量表现爱国思想的诗歌,称得上是爱国主义文学的又一座高峰.杜甫对祖国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他的喜怒哀乐往往与祖国命运的盛衰兴亡共起伏.国家兴盛时,他由衷歌颂,如《忆昔》;当国家危难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得流泪,如《春望》;而一旦大乱初定,捷报忽传,他又会喜极而泣,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这一喜一悲中,诗人表达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此外在《三吏》、《三别》等诗中,诗人也表达了对祖国的命运,对人民的苦难的关注.爱国是杜诗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两宋时期,宋朝国力衰弱,对外战争连年失败.为了反对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大批爱国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陆游的诗与辛弃疾的词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陆游生平诗作近万首,大多为爱国诗.如《金错刀行》、《夜读兵书》等诗表达了为国献身的豪情;年近七旬时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卧病在床还想着为国戍边,感人至深.他念念不忘洗雪国耻,不忘国家统一,临终时写下《示儿》一诗,嘱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盼望祖国重新统一的爱国是何等的执著、深沉,使后人无不为之感动.爱国词人辛弃疾和陆游一样,渴望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却一直不得志,于是他把自己的一腔爱国情怀都熔铸在词作里.歌咏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爱国思想是辛词的中心主题.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了对沦陷山河的深情眷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寄托了他杀敌报国的壮志.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兵败被俘,誓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诗歌是他战斗生活的记录,爱国精神的自然流露.《扬子江》一诗写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过零丁洋》更是一篇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的名作,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后代所广泛传诵.

明末清初,激烈的民族矛盾激发了文人们的爱国热情,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歌新篇章.如陈子龙的《秋日杂感》,夏完淳的《大哀赋》、《六君咏》、《土室余论》等许多篇章表现了至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到了清初,不少明末遗臣通过诗文抒发了强烈而深沉的故国之恩.如顾炎武的《感事》、《京口即事》等,充满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表现了建功立业、恢复故国的热烈希望.与顾炎武同时的黄宗羲,也创作了许多充满了深沉的故国之悲的作品,如《感怀》、《出北门沿惜字庵至范文清东篱》等.在清初的戏曲中爱国主义主题也有突出的表现.如孔尚任的《桃花扇》歌颂了史可法、李香君、柳敬亭等人的爱国民族气节.洪生的《长生殿》围绕李、杨的爱情悲剧,通过安史之乱的有关描写,寄托自己的民族兴亡之感和忘国之痛.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发展到近代,达到了新的高峰.如魏源、龚自珍、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秋瑾等人的爱国诗篇,多方面地深刻反映了我们的民族感情,开创了爱国主义诗歌的新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对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讲解与传授,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抗挫折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们面对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当学习、就业、交际、情感等方面遇到挫折时,他们会因抗挫折能力低、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而导致精神抑郁、,甚至伤害他人,等等.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势在必行,而中国古代文学则是进行挫折教育的绝好教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一生都不是帆风顺的,大都有着坎坷的遭遇,但他们身处逆境却能顽强向上,如越王勾践.吴越战争中,越国兵败,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面对失败,勾践没有因此选择消沉或轻生,而是忍辱负重伺候吴王,后被赦返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雄主.再如晋公子重耳,他在被父亲追杀时,不是像他那愚忠愚孝的哥哥太子申生那样选择,而是选择了流亡.出亡十九年,历尽艰难,由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逐渐锻炼成为一位具有胆识有才干的政治家,并最终回国取得政权,成就霸业.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游说秦王想让他采纳他的政治理念,结果失败.苏秦十分落魄地回到了家,家人都很瞧不起他,于是他立志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业.他夙兴夜寐,发愤读书,终于身佩六国相印,成就了事业.挫折没有打垮他,反而使他更加奋发有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作品是在作家遭受人生的挫折情况下创作的.

司马迁直言进谏触怒汉武帝而遭受宫刑,面对此奇耻大辱,他一度想到,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在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忍辱苟活,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巨著.

苏轼的一生,屡遭挫折,生活在新旧党争的夹缝中,在贬谪迁徙中度过半生,流离颠沛,飘浮不定,可谓一生多磨难.但他却以旷达的心态对待一切不幸,消解痛苦,始终保持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顽强地建立了文学的盖世功业.

曹雪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后家道衰落,由一个锦衣玉食的贵公子变成一介寒士.但家庭的变故并没有使他沉沦,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名垂千古.

文学作品中的此类人物的坎坷经历,可以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坎坷是无处不在的,应正视生活中出现的挫折;而此类人物在面对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斗志,又能激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遭遇的困难与挫折.

三、情感教育

现代教育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该贯彻情感教育,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亲情教育

古代文学的人文性特点,使这门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华民族有着重视亲情的传统,在很多古代诗文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呈现.表现父母子女之情的,如《诗经·寥羲》深切感念父母养育之恩,表达不能回报和终养父母的愧疚之情.孟郊的《游子吟》颂扬了崇高的母爱,诗中以缝衣的细节表达了慈母对游子的深爱之情.全诗于淳朴素淡中表现了亲情的浓厚真淳,感染了无数儿女.骨肉之间的生离死别,更能激发亲情,如蔡琰的《悲愤诗》对与子永诀之时的痛苦万分的心情的描写,字字血泪,句句悲痛,动情至极,感人至深.表现亲子之情的,如左思的《娇女诗》,细致具体地描绘了两个小女儿的种种娇痴天真的情态,令人陶醉于天伦亲情之中.杜甫《北征》:“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等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描绘了小儿女的天真烂漫,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女儿的慈爱之情.表现手足之情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因战乱而离散的兄弟的思念之情;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感情深厚,苏轼的《狱中寄子山》乃兄弟间“情至之言”.通过教学这些表现亲情的作品,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亲情的珍贵,使其更加珍视亲情.

(二)友情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一向受高度的重视.在古代文学史中,有很多关于珍贵友情的记载.《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鉴赏,二人互为知己.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再也没有弹过琴,歌颂了二人的知己之情.唐代两位文坛巨星李白、杜甫二人交谊深厚.二人互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如李白流放夜郎,杜甫曾作《天末怀李白》、《梦李白》表达对贬谪之中的李白的思念关切之情.李白也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表达对杜甫的思念之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意指思友之情就像永不停息的汶河水.二人之间的友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再如唐代的另一对莫逆之交柳宗元、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后,二人同贬南荒,十年后又同调回京,不久又分别被迁官到更为遥远的地方,一为播州,一为柳州.柳宗元认为刘禹锡有八十老母在堂,不能去播州,于是上书请求互调,刘禹锡因此才被改贬连州.二人的友情使当时的文坛为之感动.后柳宗元病故,刘禹锡尽余生之力,整理其遗作,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厚.诸如此类表现友情的内容在古代文学中并不少见,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友情的可贵,而且能使他们体悟到友谊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古代文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爱情教育

在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描写爱情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诗经·静女》描绘了一幅恋人约会的场面,表现了青年男女相恋时的纯真情感,引导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学生在欣赏爱情作品时,除了可以受到健康、美好情感的熏陶感染,还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看待爱情.《诗经·关雌》描写了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窈窕姑娘而一见钟情,于是“寤寐求之”.虽“求之不得”,但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采取强迫手段去得到对方,而是想象一旦求得她,则必以琴瑟、钟鼓齐奏这种最热烈动人的方式来迎接她,使她高兴,让自己的爱情得到升华.再如秦观的《鹊桥仙》对爱情的描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不一定是耳鬓厮磨、卿卿我我,而一定是心灵相通、感情相融.爱情不全是美好甜蜜的,有甜也有苦.《谷风》、《氓》都叙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忠贞不二、辛劳持家却被无情遗弃的悲惨遭遇,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谷风》伤怨丈夫喜新厌旧,悲悲切切,哀怨缠绵;《氓》则通过自己与丈夫在行止、情义等方面的对照,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最终决定与氓决裂,表现出清醒果决的态度.在教学当中,我们应该通过这类诗歌渗透情感教育,让正处于恋爱年龄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对待爱情,从而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当然,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并不只有以上几个方面,为使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教师需在教学中将其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对自己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古代文学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