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

点赞:24789 浏览:1095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学校意外伤害事故的不断发生,使得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成为当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关 键 词:体育与健康生命安全教育健康第一

一、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从1996年起,国家把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07年国务院又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大模块.要求学校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课程中逐渐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班、团、校会、专题讲座、参观和实战演练等形式,多方位、多途径、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的知识,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保障生命安全的方法和技能.《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中把“健康第一”作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知识、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等”.[1]然而,当我们看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有5335名学生因来不及逃生或不会自救而最终遇难;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潭市育才中学学生下楼梯时,一同学跌倒,结果酿制了8人死亡,26人受伤的惨剧;2010年11月29日,悲惨的一幕再次上演,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也是因为一位同学下楼梯摔倒,导致近百名学生受伤.如此灾难一次次发生,令我们深感痛心,感叹生命的脆弱,但又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学校会一再发生这种灾难?学生的应急逃生技能为何如此低下?他们的生命安全意识为何如此淡薄?

一幕幕悲剧发生的背后必然会有各种层面的原因,从体育教育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是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是日常教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背离.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秉承传统的生物观理念,强调“增强体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层面的人文关怀.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学生缺乏实践性的操练,或者仅仅强调了运动本身安全常识,没有涉及应对突发灾害时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一旦遇到突发危急情况,就仍然无法正确应对,最终导致许多本可以避免的惨剧.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针对遭遇突发性、灾害性事件时所需要的应急和应变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保护与安全防卫能力,从而避免人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侵害.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安全防范知识,而且要进行安全防范技能的实际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就是人的动态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回归生命本源体验.生命安全教育就应该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拓展.以生命的视角审视体育教育,达成人的生命的本源回归,体育教育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最具体的体育实践创造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唤醒生命、激扬生命,引导学生展示生命的魅力,使生命通过体育教育而获得自身的透明性,体现自身生命质量的完美性和完整性.[2]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把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通过学校体育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践行生命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或出台相关文件,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育中,尝试构建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变零散的被动式的安全防范教育为系统的全方位的生命安全教育.同时,学校要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学考核和体育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中,奖励在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实施较好的教师,树立先进,榜样示范,不断推行生命安全教育.其次,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宣传,通过黑板报、专题宣讲、校园广播(电台)、知识竞赛、主题运动会等形式,向师生们宣传生命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得生命安全教育入耳、入心,成为师生生命的一种自觉.

(二)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水平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与消防、交通、治安和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例如,请民警给学生作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方面的讲座,请消防队员给学生讲解火灾预防知识和进行火灾现场自救演练,请医院的医生给学生讲解食品安全知识、疾病的预防和食物中毒的救治,等等.从而把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助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提升从业技能.

教师是第一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学的许多体育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转岗而来的,有的教师即使毕业于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专业传统的课程内容很少涉及生命安全教育,因此,当他们走上教学岗位后,对生命安全教育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再加上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新兴门类,还没有明确的操作内容和评价体系,导致体育教师在践行生命安全教育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为此,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新课程理念的解读、课堂教学规范、运动技能的掌握上,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培训,让他们了解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内容、目标、评价措施等,也可以编写或开发相关教材资源,使得体育教师有章可循.

(四)加强学生自觉性教育,促进自我学习.

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知识,形成生命安全意识与心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则必然会导致学生不配合.毫无疑问,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教育的理想效果将不可能达到.因此,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就成为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体育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珍爱生命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转化为自觉的学习行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种生命教育的载体,生命安全教育就是体育教育回归生命本源的应然.只有体育教师真正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生命安全教育,才能真正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