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点赞:28888 浏览:1327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均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相似度检测,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

【关 键 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10-01

一、素质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均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又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相似度检测,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教育要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保证在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穿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

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生理——心理——社会”这三类素质的教育.与生理素质相应的是优生优育教育、体育,与心理素质相应的是心理教育,与社会文化素质相应的是智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德育).按照人的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全面实施的各类素质教育对于人的健康成长都是必要的,决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偏废.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理应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心理教育与体育、智育、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是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

二、提高心理素质的作用

(一)提高生理素质及开发潜能有赖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人的生理素质是先天的、遗传的,但这先天的、遗传的生理素质蕴藏着丰富和巨大的潜能,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开发出来.潜能的开发和发挥是通过心理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从前面谈到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中就可以得到证明.尤其是大脑潜能的开发更是如此.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脑机能的认识与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但大脑潜能的开发和机能的发挥有赖于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了使脑的机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与教育模式产生了,如柯尔特(CORr)的思维训练,科普曼创设的“儿童的哲学”,费厄斯坦提出的工具性强化思维训练,以及我国的创造性思维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金色童年教育等,都是通过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来开发人的潜能.


(二)心理素质制约着社会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上进行,如同道德教育、科学教育等都是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实现的那样,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也必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与生俱来的人的自然遗传素质必须借助于心理过程这一相似度检测,才能不断吸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逐渐实现个体社会化,形成现代人的素质.也可以说,生理层面这一基础性因素与社会文化层面这一导向性因素,是通过心理层面,也就是相似度检测性因素发生联系和产生相互影响的,没有心理层面,生理层面与社会文化层面是不会发生关系的.

(三)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素质的发展遵循特定的顺序,较高层次的素质必须以较低层次素质的发展为基础.如同良好的生理素质是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样,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背景和基础除生理素质外,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社会文化本身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淀,只有经过内化才能纳入个体的素质结构.内化的重要环节是“理解”和“信奉”.信奉是在接受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维护和体现知识规范的需要和动机后才能形成,要依靠“情感体验”、“需要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可见,保证内化实现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脱离或缺乏这些心理因素,高层次的思想观念就只能停留在非生命的外在物质形态层面.心理素质是包括思想政治观念在内的社会文化素质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心理教育是独立存在的一种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素质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一)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做到教书育心.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开发智力上,而且还表现在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即兴趣、动机、态度、意志等的培养以及社会心理品质,即情感、交往、处事等品质的培养和熏陶上.教书育心中的育心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心理品质和社会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熏陶.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有显在的,有潜在的.显在的如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很容易看出来,而潜在的,如学生人格、情感等是潜藏着的.后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心理辅导教育课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心理辅导或指导活动课,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填表及观看影视节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环境育人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它也适用于心育.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或氛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静态文化心理环境,如校容、校貌及各种设施设备等对学生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是动态文化心理环境,如班风、校风等对学生将产生更大影响.良好校园文化心理环境的营造要动静结合,形成一种整体氛围,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影响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个大舞台,事实证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而且在培养学员自身心理健康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观只重视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培养,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健全,而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以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科学知识可以重新学习,而良好的人格却很难重新学习,只有通过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才能达到“教书育心”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