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现代美术教育

点赞:5203 浏览:197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中日两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美术教育早期虽受日本的影响较大,但两者仍存在着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两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对比研究两国的美术教育,提出当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日本中国美术教育差异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占有一席之地是毋庸置疑的.各国教育界对美术教育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上存在差异有所不同.笔者通过在日留学的经历与体会,对当代日本美术教育的一些现象与我国美术教育进行比较,意在抛砖引玉,与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完善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内涵与质量.

一、日本的近现代美术教育

日本近现代美术教育是在明治时期开始,特别是在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一方面是在欧美等国美术的强烈冲击下,探索日本民族美术的发展更新;另一方面是积极主动地吸取西方美术教育的建制和内容.随着大批法、意、德、英、美等国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登陆日本,他们的作品及西洋美术理论和技法促进了日本美术的长足发展,、解剖、体积、明暗等各种技法适应了军事、医学、生物、建筑等各门学科需要.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日本本土画家及画塾,1887年冈仓天心、狩野芳崖、桥本雅邦等画家设立了美术学校(现在的艺术大学),这所学校成为日本现代美术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中心.当时设有四年制本科的专业有日本画、油画、雕刻、工艺、建筑等五个系,共十几个专业.这所美术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中诸如横山大观、菱田春草、下村观山等,后都成为优秀的日本现代美术教育家,亦是开创新日本画运动的先驱.他们在日本画的精神境界及样式与技法方面的探讨,最终成为日本现代美术教育史上承前启后的奠基人.除美术学校之外,几十年中在日本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专门的美术学校.

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上都有美术造型、工艺美术、美术设计、艺术学等等几个大的学科.美术造型内分日本画、油画、雕塑、版画、构想、设计等专业;工艺美术内分陶瓷、漆器、染织等专业;美术设计内分视觉美术设计、环境美术(建筑)设计和商品美术设计等专业;艺术学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经营等专业.

笔者就读的大阪艺术大学于1945年创立,有绘画(油画、日本画、版画)、雕塑、图案设计、室内设计、产业美术设计、金属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织物设计、广告摄影、影视摄影、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园林、视觉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影视美术、舞台美术、艺术计划学等学科和专业,特点是广泛涉猎造型艺术的各种关联艺术和边沿学科,培养密切结合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大阪艺术大学还设有短期大学和美术专门学校等附属学校,用以满足各层次类型的学习者需要.

前面列举的一系列高等美术院校都是实行以四年制本科为基础教育,并设有大学院可继续研究攻读硕士、博士课程的比较完备的美术教育体制.在日本还有数量不少的各类短期美术大学及美术专门学校.所谓短期美术大学相当于我国的大专建制,招收高中毕业的学生.学制为两年制本科、两年制专攻科.美术专门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等专科学校的建制.无论是短期美术大学还是美术专门学校,专业设置一般都与正规的四年制本科美术大学相仿.一些颇有历史和规模的短期美术大学,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教授阵容,都可以和一般的四年制本科美术高等院校匹敌.

日本的教育大学都设有美术学科以培养美术教师为主要目标,与我国的师范大学相同.这些美术学科除基础美术教育外,专业设置分得比较细.其中最著名的有京都教育大学、大阪教育大学、爱知教育大学、北海道教育大学、奈良教育大学、福冈教育大学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综合大学也设立了旨在培养美术或艺术学研究专门人才的美术学科.比如,筑波大学的艺术学部,日本大学的艺术学部,文化女子大学的服装学科、生活造型学科等等.

对于美学、美术史专门研究人才的培养,日本将它归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艺术学研究,一般都设置在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哲学学科或人文研究所.例如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等.当然,有一部分高等美术院校也设有美学、美术史专业.

这些大学培养从纵深两个方面导向,具有相当的学术高度,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事实上指导和推动着日本现代美术的发展.

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

中国的近现代美术教育,最初是受到日本美术教育的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渴望自强的国人自然把迅速崛起的日本作为竭力效法的榜样.主要表现在当时的清末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教学章程中同样规定了图画和手工课程,甚至,当时连教材也多效仿日本.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五四运动前.1919年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时传统文化的批判可谓无以复加,而把西方的科学及精神视为拯救中国民族灾难的利器和法宝.这种理念也波及到了美术教育领域.

在五四运动的感召下,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几位重要的人物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李叔同、陈之佛、傅抱石等留学或出访人员纷纷归国,把法国和日本等西方的包括素描、、色彩、解剖四大基础课程在内的一整套美术教育制度引入中国,从而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美术教育“科学化”的进程.代表人物徐悲鸿作为康有为的弟子,其艺术思想深受康氏影响.他于1917年对西方影响下的日本美术进行了考察,又于1919年去欧洲留学,8年间他悉心钻研求真写实的科学主义绘画,他的“科学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主张,确立了他“惟妙惟肖”的美学观念和“素描为一切造型之基础”的艺术思想.他十分重视吸收西方写实造型的、解剖、色彩、构图的技法,并以之改造中国画.他在《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中明确地指出:“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科学无国界,而艺术犹为天下之公共语言.吾国现在凡受过教育之人,未有不学数学的,却未听说学西洋数学.学素描当然亦同样情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先生为国立美术学院(原北平艺专)题词,要求学院能够“牢牢站在为人民怎么写作的立场,改变美的观念、美的步骤,以建立新民族新形式的美术,新主义的学风,万万不可拘泥于美院的美名,而走脱离人民的偏向”.为了贯彻这种教育思想,50年代初,新生的政府按照新的体制重新组合、调整院系,把各美术院校各画种并与绘画系,以基础课和创作课相结合,以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创作为主课.调整后,全国当时有专业艺术院校20所左右,其中美术院校10所左右,加上师范学院美术系、音乐系的设置,共有30家左右,基本奠定了中国艺术教育的规模.这一时期,主要的艺术教育家有徐悲鸿、胡一川、罗工柳、江丰、张仃、王朝闻等.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0年代,学习和效仿苏联也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1953年起,中国政府开始派留学生赴苏学习.1955年,决定在美术学院举办油画、雕塑训练班,并聘请苏联专家执教.1955~1957年,由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执教的油画训练班;1956~1958年,由苏联雕塑家H.H.克琳杜霍夫执教的雕塑训练班,在当时和以后的美术教育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于是,徐悲鸿以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为参照建立起的中国美术教学体系和主张,与苏联的美术教育体系相辅相成,形成了涵盖造型艺术各个领域在内的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理论和教育体系.留苏归来的学生成为贯彻与完备此体系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后,政治主导艺术的革命现实主义教育体系受到质疑和批判.文艺界开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主导方针.伴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美术创作及美术教育逐渐多元化、个性化,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对艺术的导向作用日益明显,中国美术教育又一次呈现出新的景象.

二十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怎么写作经济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多元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课程中普遍设立各种实用艺术专业,是市场经济时代的最好诠释和反映.其中,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公共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舞台美术、电脑美术、视觉传达、多媒体艺术、动画艺术等等在内的新学科纷纷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200多所高校中,大约有700多所高校设有艺术专业,其中又以实用艺术专业为主.目前,除原有的专业艺术院校外,综合性大学、理、工、农、经、商、体等各类院校争相设立艺术专业,艺术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毕业生比例达到1∶4.6.曾有专家形象地将我国艺术教育由培养大师到精英到普及化的发展进程比喻为金字塔—电线杆—沙尘暴.的确,中国艺术教育跳跃式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中日近现代美术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美术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现代中日高等美术教育的思考

中日美术教育的发展如前所述,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差异.笔者就现代中日高等美术教育的招生、学习、毕业三大方面简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1.招生方面:日本的国、公、私立美术院校的招生人数,都受在校师生比规定及教学设施条件的制约,不可随意扩招.而我国近些年来,学校为利益驱使盲目扩招,师生比及教学设施等都存在严重问题.从客观辩证的角度分析,一方面,我们应该承认,这种现象体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繁荣,以及文化的普及带来的艺术的普及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盲目扩大招生,一是对许多考生来说,报考艺术学科可以以较低的分数轻松通过高考文化课考试.二是学校的班容量增加,学生的学习环境明显恶化.这种结果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学习方面:日本的美术院校是以学分制设置课程,除规定必修的几门专业课分值外,多数为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系部专业的所列课程,修够四年所要求分值即可毕业,更显合理化及人性化.我们的院校虽有学分制,但规定的必修课程占大多数,选修课所剩无几.而且必修课中有许多与专业无关的课程,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美术院校沿袭了苏联的教学体制和框架,专业基础课设置偏多,如素描、色彩的训练等,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写实主义绘画,而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艺术素养的课程却少得可怜,这使得原本文化基础就极薄弱的学生成为缺乏艺术创造思维、头脑僵化的“写生画匠”.

3.毕业方面:日本的美术院校一般都会在本科生的第四学年组织各种毕业说明会,包括就职、考研等.学校不负责学生的就业,学生也没有毕业后必须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要求和想法.而我们的学校学生毕业、就业,是关系到学校和学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是社会问题.近些年虽有所改善,但仍在追求就业率的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

笔者认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问题上缺乏与社会、市场需求接轨的意识,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面对社会茫然不知所措.诸如此类的弊端,使得艺术教育体制中的各环节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