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热点问题的历史变迁

点赞:8474 浏览:337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纵观高职教育发展的历程,每个阶段都有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的变迁构成了其发展的主线,针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深入总结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变迁,从中获取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才能展望高职教育的未来.

关 键 词:高职热点问题变迁

高职教育热点问题的历史变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职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990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大发展的序幕.高职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高职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的历史变迁中看到其发展的脚步.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逐渐由宏观层次进入微观层次,其理论成果和高职教育实践工作的结合进一步增强,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按照热点问题的相对集中程度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上世纪90年代是高职教育研究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高职教育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刚刚创立,1997年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及国家“三改一补”方案的实施,高职教育进入起步阶段,并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由于此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基本空白,这一阶段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无法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办学观念陈旧,不了解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缺乏怎么写作社会的意识,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办学体制和机制僵化.高职教育的研究及理论成果较少,对高职教育的实践指导更无从谈起,导致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热点问题主要是高职发展动因、国际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高职教育的定位及内涵、办学途径等一些较为宏观的基础性问题,研究成果有限,但基本澄清了人们对于高职教育的认识,对高职教育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动因主要从生产方式、劳动组织方式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入手进行研究并形成了共识,即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主因,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缓解就业压力客观上也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的CBE/DACUM模式、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模式为对象,结合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基本上明确了国内和国外对高职教育内涵理解的差异,为我国高职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形成了明显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富含高职自身属性的建设观、人才观、教育观、专业观、课程观和教学观,厘清了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对于科学认识高职教育,开展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这一阶段未能在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及办学途径等热点问题上形成理论成果,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发展刚刚起步,历史较短,很多理论成果没有经过高职教育实践工作的检验及社会众多因素的制约,这些理论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但缺乏可操作性,在高职教育实践工作中难以实行.

第二阶段为本世纪初的前五年.这一阶段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教育必须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上一阶段的一些热点问题如高职教育的定位更加清晰具体,“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学研结合”成为高职教育的基本定位和必由之路.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深入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研究,即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特别是能在生产实践中解决技术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供给和支持,从而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较高的就业率就是最为明显的体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使得热点问题由宏观层次迁移到中观层次,主要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高职学制等.这些热点问题的成为高职教育转型、提升的瓶颈.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基本上以职业教育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我国台湾地区为对象,形成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理论成果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部分高职院校以此为依据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全国推广较为困难,特别是体现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严重滞后.高职学制问题也是该阶段的热点问题,为了摆脱本科压缩型的学科课程模式,通过研究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明确提出了高职的基本学制为两年,并于2005年开始在高职院校实行,但实践证明两年制学制导致高职生学习时间缩短,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执行,培养的高职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均欠缺,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滑.且两年和三年两种学制并存,高职院校管理成本和难度加大,随后逐步恢复到原来的三年学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制度不完善,不足以支撑两年学制.高职学制改革的失败提醒广大高职教育研究者在研究高职教育过程中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与此同时对高职学制的研究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高职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其层次不能仅仅局限于专科层次,提出应该举甚至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的设想,同时做好和中职教育的衔接,但由于对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办学标准研究甚少,难以进行实践.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今后我国高职教育将以专科层次为主并逐步发展本科层次,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研究应该是未来高职教育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第三阶段为2006年至今.2006年12月,国家100所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启动,标志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已从规模扩展彻底转变到了内涵建设的阶段,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实践认识到无论是高职教育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专业建设,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逐步深入到高职课程与教学模式这一微观层次上,课程模式的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模式仍未摆脱本科压缩型的学科课程模式,难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课程模式的研究引申出了另一个热点问题,那就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执行者即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实训基地建设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和高职教育的实践工作结合更为紧密,更有可操作性,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常州工程职业学院采用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就是课程模式改革成功的典型案例,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地文化差异较大,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推广仍有较大困难.如何建立中国特色高职课程模式仍需广大研究者和实践者探索.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即“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标准已有明确的共识,但如何培养仍需进一步研究.


高职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与其实践几乎是同步进行,涉及了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但经验性、工作性的文章偏多,理论水准有待提高,尤其缺乏对高职理论系统的建构.目前高职教育研究已经形成了专业化队伍,大多数高职院校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所等机构,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硕士点、博士点陆续以高职教育为研究方向,出现了很多以高职教育研究为方向的专家级研究者和学者,必然会提升高职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热点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具体化,研究成果的实践性进一步增强,为高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保障.但是没有解决的热点问题,仍需高职教育研究者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研究方法,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