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中摩擦力部分的教学设计的探究

点赞:16712 浏览:714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就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旨在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改革,以期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及能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也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借鉴

.

关 键 词: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探究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其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顺应时怎么发表展,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激励每位学生,让学生有成功感,大力开展科学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活动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从而掌握和应用知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中“摩擦力”是继弹力之后的又一个接触力,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摩擦力的有无、大小、方向的判断,为后面学习力的合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物理中摩擦力部分的教学设计的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中物理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提高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培养学生认识摩擦力并建立正确的摩擦力概念;培养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规律、特点;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以及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物理规律来源于实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规律是考试考查的主题部分,同时也是联系摩擦力和其他知识点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的重点;而滑动擦力相关概念的定义,以及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求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较高的要求,是建立在以上重点基础之上的思维的升华,也是检验是否真正灵活掌握了摩擦力各方面属性的知识点,所以这些为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

如何将课本知识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学生所有,这是教学法的本质和目的所在,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可以采用以下教法:

1.学法分析

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概括摩擦力规律,并列举生活中一些有关摩擦力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从而加深对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应用.

2.教法分析

本节的学习可以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实验为主的启发引导、实验探究、演绎归纳的方法进行授课.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教学引到心理层面,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和观察总结,积极参与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从而对自己所得的结论深信不疑,同时也能体验到创造的成功与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回忆摩擦力

这个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回忆摩擦力,激发学习摩擦力的兴趣.首先,通过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回忆初中接触过的“摩擦力”的应用.

接着,把两本书逐页对插叠放在一起,从书背提起其中一本,让学生观察到下面的书并没有因为受到重力作用而自然落下,然后找两位学生走上讲台抓住两书的背部分别向后拉动以体验并展示摩擦力的作用;最后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讲授新知识

通过实验让学生来回忆,根据猜想自行设计探究实验.实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探究.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玻璃,纱布,木板,滑块,弹簧测力计.同样,我还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己通过猜想,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开始设计实验方案,在他们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最终给出最佳实验方案.

a.研究滑块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可以选用同一个滑块,即保证质量是相同的,比较在玻璃、纱布以及木块表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由小变大,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b.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大小的关系,保证滑块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选用木块,分别用1个滑块、2个滑块、3个滑块以及4个滑块进行实验,摩擦力由小变大,得出结论:正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期间,教师观察学生的自主实验,挑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给学生讲解以加深印象.比如,某学生猜想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某学生得出摩擦力与正压力呈非线性的关系,此时可以带领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结论.

3.巩固总结

为了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自行车的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来讲解分析.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自行车的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情况.经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自行车向前运动的时候前后轮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均相对地面静止,但是都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后轮有一个相对地面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后轮受到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同样的,前轮有相对地面向前的运动趋势,所以前轮受到一个向后的静摩擦力,但是二者合力是向前的,所以自行车就向前运动,这样大家都对摩擦力部分的基本知识就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总之,以“摩擦力教学设计”为例,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得出物理结论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使知识、教学内容衔接流畅、自然,使学习难度由繁到简,使知识更为系统化和生活化,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