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反思的

点赞:17504 浏览:802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教师学历层次的追求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正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教育、培养好,他就不能发展、教育、培养别人等”.

因此本文试图提出一种经济有效的继续教育——教学反思.使得中学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形成反思意识,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常教常新,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2.教学反思的意义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一)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

二)通过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良好的教学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对教学中发生的诸多事件能予以关注,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对象,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四)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后面谈到的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以是团体的.在这种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这样做的结果是,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整体上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教学反思,不仅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在让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同时,教师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因此教学反思,要求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教学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3.教学反思是改革的需要

随着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上(能力中应具备的反思能力常被忽视),更主要的要求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要想开拓创新必须对反思有所体验,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能力.

新课程中新内容的增加,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有超前性和独创性,不反思思维习惯中的不合理行为是不可能具有创新思维的.

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现代的教学观、人才观.新课程的选择性是在共同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选择.整个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而提供侧重于不同方向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反思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衡量人才的标准,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平等的参与者,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需课程.这决不是一个把抱残守缺者所能胜任的.

4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上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积累有关资料,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等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有效上课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教学设计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反思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设计的各环节进行再思考它们的计划性与应然性.

4.1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笔者通过对备课笔记本的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目标设计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2对教学目标这一概念认识不清,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乱运用,有的甚至以“要点”,“知识点”代替教学目标.

3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指向学生而是指向教师,诸如这样的叙述:“培养学生等”、“教会学生等”、“使学生掌握等”等,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者仍然是把教师当作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4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5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具有层次性、全面性、开放性.

反思一: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目的不同于目标.只有在对目的进行具体细化后,即提出达到目的的手段、时间以及检验目的是否达到的工具、步骤以后,目的才会变成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是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而“目的”一词的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它是一种应然状态的理想,一种方向、指针,而且还隐含着可能无法实现的意思,时间跨度也比较长,目的与目标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遍要求与具体结果,宏观与微观,教师的愿望与学生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反思二:“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这些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不能直接作为教学目标,这些要求,在一节课的教学中难以体现、操作实施,只有具体细化以后,才能转化为学生学习预期所能达到的结果.才能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

反思三: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指南

教学目标应集中在学生能做什么.说明的是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学生主体,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生学习之后所发生的变化.“教会学生等”、“使学生掌握等”,是把教师作为行为主体.因此,这样的表述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表述应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可能发生的行为变化的预设.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制约,相互促进.从而在教学设计中要摆正教与学的位置,设计时应以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作为行为主体,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是使教学目标成为教学实施的指南,才能使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中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学反思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反思四:教学目标通常是策略性的,可观察、测量、评价的.“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某一具体的概念、定理、只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不要笼统地讲“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而应具体明确“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会“运用”到什么样的水平,是“熟练运用”“灵活运用”等.

反思五: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不全面,只重视明确设计知识目标,有些能力目标也较为具体,但情感目标常常被忽视或显得空乏.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做到既有层次性,又要有全面性与开放性.例如“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教学目标可设计成:(1)理解并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作指数函数的图象并利用性质判断数的大小;(2)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3)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事关一节课整体的重要问题,是教师备课的目的所在.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设计作深刻的反思,扭转一些错误的想法与做法,才有可能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不断纠错,调控,才会使自己的教学出现生机.

5两点说明

1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要与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取得好的效果.

2反思只是手段,而且它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意义上,反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才好.同时反思的程度也是以解决问题为标准,也就是说,问题解决了,一次反思相应结束,而且反思的问题应该是经过选择的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而不是缺乏应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