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生活的对话

点赞:19706 浏览:9178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3年初,接到“中国高中六校联盟”将开展学科建设规划展评活动的通知,学校非常重视,要各教研组围绕“回归生活”的学校教育价值追求、“执信教学本真”的学校学科建设理念,规划出各自学科三年的学科建设方案.学科规划展评活动引发了湟川中学地理教研组全体老师的思考: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知识跨度很大,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的学科,该怎样体现“回归生活”的学校教育价值追求、“执信教学本真”的学校学科建设理念?地理学科的价值追求与学科使命是什么?

我们重新对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讨.新课程强调:第一,地理与生活联系,“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第二,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的需要,重建学生生活.第三,地理课程要从纯科学走出来,回到学生生活世界.

面对这些要求,地理组全体人员经过多次研讨,达成了地理学科规划三方面的共识:一是要加强地理学科思想建设,转变学科观念;二是要加强地理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校特色课程开发;三是要加强地理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根据学科规划共识,我们进行了诸多尝试变革.如在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等方面就做了详尽的规划设计.本文主要从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作一些具体说明.

我们主要在两个方面对地理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规划.首先是对旧有校本化课程的规划.新课程对高中地理内容整合编排后,学生普遍感到高一自然地理学习困难,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基础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规划中大胆尝试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验,将必修一的这部分知识进行编排上的调整,利用周三下午校本教研的两节课,分散难度实施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课程实施的难题.其次,这次规划我们加大了特色课程的开发,这是我们组学科建设在本轮规划中的重点项目.结合学校资源优势,我们创建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课堂”,构建了“天文”“地质地貌”“环保”等3类特色课程,强调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地理实践、环境教育和乡土地理为主题的特色地理教学.

地理与生活的对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学科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以“地质地貌”课程和“环保”课程为例.课程内容我们设计了实地了解祁连山褶皱构造及丹霞地貌景观、认识三大岩类并采集岩石标本、开展青海湖环境考察、生态调查;教学时间安排是,5月在青海湖区教学,7、8月在祁连山区教学,10月在西宁城区和湟水河流域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一律为野外科考加论文写作.具体到野外考察活动的内容安排,以5月青海湖区考察活动为例,本次活动我们规划中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走近青海湖,了解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实地考察青海湖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气候特点、植被状况、鸟类资源、鱼类资源、畜牧业现状、种植业类型、土地沙化状况,返校后以小组为单位写作科考报告.

这样,乡土地理教学也就融合在类似的科考活动中.如7、8月份我们规划实施的祁连山区教学,虽然是“地质地貌”校本课程的一部分,但其中也穿插了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考察祁连山区自然环境(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气候特点、植被状况、矿产资源等)和人文环境(畜牧业现状、种植业类型、土地沙化状况等),要求他们做好祁连山区东西部差异的考察,并重点考察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考察中国最美丽的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为何要有这样的重点要求?就是为了加入乡土地理的内容.湟川中学地处河湟谷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西北地区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河湟谷地,通过对河湟谷地特有的干旱区丹霞地貌的实地考察,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丹霞地貌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条件的地域差异,同时进一步了解祁连地区特有的丹霞地貌的成因.通过这样的课程规划和实施,让学生亲身感受丹霞地貌景观大美的同时,了解学校,了解西宁,了解自己的乡土地理环境,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无论是对校外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的规划还是对校内课堂教学的设计,本次学科规划,我们都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中感受地理知识的价值,从而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利用地理环境育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地理环境,在生活环境中学习、领悟地理知识.这是学校“回归生活”教育价值追求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课程学习中,我们让学生求真、行善、审美、健体;在生活空间和生活实践中,我们让学生体验到地理之美,感受到地理的巨大魅力所在.我们认为,这既是课程的学习,更是育人的“本真”.

本次学科建设规划,让湟川中学地理组第一次感受到规划对一门学科的重要性,我们在规划中的努力,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价值追求的一次回应,也是对自身学科价值和学科使命的一次深入思考.同时,它还是地理学科建设中的一次突破,本次课程规划中的许多内容,若在以往是不可能进入我们的课程建设视线的.在这次地理学科规划过程中,我们切身体验到了专业生活方式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帮助.

作者单位系青海湟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