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的修改特点教学建议

点赞:5825 浏览:159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紧扣新课标(2011年版课标),便于学生学习,内容生活化,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课程的基本理念.新教材继承了原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但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明显变化.

一、体例不变,内容有所调整

1.沿用原教材体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地理》沿用了原教材的基本体例,即“章首语—节—黑色标题”,这种体例简约而又适用.章首语是问题式的内容提要,黑色标题大部分是课程标准中的某一项或其中一部分.每个章节的结构框架分为三部分,即“正文”、“阅读材料”和“活动”,“正文”部分的呈现方式有文字叙述、图像表述和图文结合等;“阅读材料”多为趣味性和扩展性的知识;“活动”部分由材料(文字叙述、图表、案例)和设问构成,内容紧扣正文,既是学生的练习,又是正文的扩展.在教学中可以将“正文”与“活动”有机结合,视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能力而调控好两者之间的使用比例.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的修改特点教学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义务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根据课标要求适当增减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总体变化不大,只是根据新课标做了相应的内容增减.如课标在地图部分增加了“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两项要求,因此,教材第一章的“地图”部分由原来的一节扩展到两节,即“地图的阅读”与“地形图的判读”,充分体现了新版教材更加重视地理技能的学习.课标对地理性不强的“国际组织”等已不作要求,因此,教材也将这部分的内容删去.基于新课标对地图的重视,建议在教学中要加强地图判读、分析等能力的训练,并在以后的各种情景中反复应用地图,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养成用图习惯.

3.章节的设置及标题稍有改变

章节设置上,第一章由三节改为四节,即“地图”部分增加一节.标题变化有四节,即第一章的第三节“地图”改为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三章的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改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三节“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改为“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几节标题的改变使教学内容的重点更加明确.建议教师重点领悟章节及标题变化的意图,特别是在气候的教学中,要注重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的归纳和演绎,至于气温等的定义可以用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的表达方式,如用“气温是大气的冷热程度”等加以表达.

二、“活动”和“正文”内容变化较大

1.“活动”内容变化明显

“活动”增加了一些技能训练和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删除了一些目的性不够明确的内容.如“学会阅读地图”部分的“活动”,原教材有3题,第1题是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方向,第2题是在指向标地图上判读方向,第3题是根据航空照片绘制草图,第1、2题不够精炼,内容重复较多,第3题难度较大,不易开展.新教材将这部分题目全部更换,且改为两题,第1题是地图三要素的巩固练习,第2题是绘制学校平面图的训练.这两道题设计精炼,目的明确,把虚拟的某地平面图改为山东省地图,让人觉得案例更真实.P22第2题与旅游结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标理念,这是新增的活动题,题目问题设置情景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问题指向性明确,便于操作.再如,P63“阅读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这也是一道新增的活动题.该题先用图示法介绍了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然后再比较温带大陆东西岸两地的气候差异.通过该活动,学生可以了解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一般方法,可以学会如何分析、归纳气候特征以及如何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建议教师要特别关注新增的活动题,理解其意图,真正用好这些题目.

个别“活动”顺序有所调整.如P54“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P59“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由先读图后绘图改为先绘图后读图.这是教学理念更新的一个重点,体现了“做中学”的过程教学目标,建议教师转变观念,给予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的体验.

修订后的教材解决了原教材中一些“活动”主题不够明确的问题,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与“正文”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正文”内容开展相应的活动.

2.“正文”比例增加

修订后的教材“正文”部分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约占总篇幅的50%以上.如原教材中的“经线和纬线”部分,正文仅4行字,修订后的教材分为“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两部分,正文包括经纬线及其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及代表符号、重要的经纬线、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经线圈平分地球等,内容明显增加.这样的修订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特别是对新教师或非专业教师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把握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和理解方面的训练,发扬读书、划书、用书的好传统.

三、逻辑顺序更为合理

原教材部分内容的逻辑顺序不够清晰,给一些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新教材则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如原教材“纬线和经线”部分的活动设置,教师普遍反映顺序较乱,且一开始就进行经纬线和经纬度特点比较,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不太吻合.现改为两个活动:“认识纬线和纬度”和“认识经线和经度”,顺序为“纬线特点—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线特点—特殊经线圈—东西半球的划分”,这样修改后逻辑顺序更为合理,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为了便于教与学,教材对个别内容编排顺序进行了调整.如为了便于天气与气候的比较,教材将“什么是气候”从第四节调整到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