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生态旅游的SWTO其建议

点赞:10773 浏览:453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生态立省,努力打造高原旅游名省战略”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综合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具有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特征,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同时,有效拉动内需,促进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目标任务的实现,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 键 词:青海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旅游业

一、青海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意义

青海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加快发展青海生态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青海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现阶段,我们务必认清省情,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大规模、高水平的发展,以四个发展为指导,通过转变增长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来实现青海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中,以资源的比较优势为依托,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具有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特征,加快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发挥旅游经济“兴一业而旺百业”的带动作用,而且还会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有利于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提升旅游竞争力

从我国旅游产业竞争的总体格局来看,为到2020年实现旅游强国之梦,目前已有24个省市区把旅游定为支柱、先导或重要产业.近几年,青海旅游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圈两带和一区”的大力开发与成功营销;仅2011年上半年我省接待国内游客502.71万人次,入境游客14450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1.8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710.2万美元,旅游总收入达32.31亿元.旅游五大指标同比再创新高,其中,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2.5%和26.3%.这些数字,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潜力巨大.因此,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更加严峻的挑战,青海省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走内涵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发展、生态发展的路子,打造国内生态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我省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三)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态旅游具有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不断地促进区域的经济活动,通过经济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可以使社会分工达到合理化,扩大社会就业机会.学者宋瑞认为,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社区做出现实贡献,生态旅游产品经营者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中至少五项:雇用当地导游;雇佣当地人作辅助工作人员;购写可持续的当地产品;购写当地劳务;销售适宜的、当地制造的纪念品和手工艺品;向当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提供和食物捐助;按照折扣价向当地居民提供产品.所以,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当地的环境.

二、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的SWTO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本论文运用这种方法,通过调查,对青海生态旅游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青海作为以地文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景观旅游资源集合区和以历史文化为脉络的文化旅游资源集合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潜力巨大.近年来,青海省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以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为目标,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着力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系统,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强化.结合生态立省战略,扩张拉动全省经济发展,青海省投入巨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通车里程达增加了1.2倍,“两横三纵三条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建成.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兰青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即将竣工,柴木铁路、西格段复线及电气化工程开工建设.玉树三江源机场建成运行,西宁和格尔木机场改造工程完成.一大批电源电网建设等重点电力工程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推进.成立了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对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执法、统一营销,在景区制定并严格执行了旅游经营资格准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并着手制定州县乡镇的旅游发展规划,精心对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着力探索旅游开发“国有民营”的新路子.

旅游业与农业实现了合理“嫁接”.坚持旅游业与农业的合理“嫁接”,以发展农家生态休闲旅游、无公害农产品、旅游商品等为重点,实施了海东农业生态示范观光带,不断规范临近旅游景区的农家生态休闲度检测旅游接待点,重点发展乳业、牛羊肉和马铃薯、蚕豆、沙棘、枸杞等产业.开发了以冬虫夏草、大黄茶为主的中药材、以沙棘、高原猕猴桃为代表的优质水果、以郁金香等优质花卉苗木等为特色的旅游商品.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西宁生物园区的投资建设.(二)劣势分析(Weakness)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作为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相比较而言青海省的生态旅游呈现出以下劣势:

对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认识问题.“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比较流行,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重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当旅游者把旅游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去消费时,其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就会造成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加剧甚至激化旅游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系统的生态旅游专业规划问题.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是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然而,在开发中,许多地方重视旅游本身及相关产业的布局规划,而忽视生态建设规划.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气氛不协调.科学的管理机制问题.目前,许多景区所有权、规划权、开发权、经营权集于一体,其对资源保护与开发仅仅依靠财政的投入和经营收入,无法对资源实施最有效的保护和长远的开发,旅游经营管理主体缺乏活力与生机,出现了有的资源因无序开发而耗费巨资进行整治,有的资源则长期闲置等诸多问题.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被看作是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已形成生态旅游的热潮,特别是青海由于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而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

开展生态旅游的政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青海生态立省、旅游强省战略的实施,青海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将青海建成中国西部生态屏障的目标”,以及“五大生态圈”的建设和“三大体系”的构建,从国家到省、州、县都出台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相关政策,这就为青海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政策环境.

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至今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许多生态旅游的成功范例,如非洲肯尼亚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美国国家黄石公园生态旅游、瑞士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尼泊尔山地生态旅游、我国湖南张家界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我国四川九寨沟生态旅游、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等,这些成功的生态旅游经验都是青海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借鉴的.

青海省生态旅游的SWTO其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生态旅游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丰富的智力和技术资源.近年来,我国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都开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旅游研究经验,形成了一些适用于生态旅游的理论和技术,为合理利用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威胁分析(Threat)

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对青海生态旅游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青海省的区位既对生态旅游发展有促进作用,也使其面临一定挑战.如西部的四川、云南等地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屏蔽.四川、云南都是我国旅游业发达地区,优良的怎么写作水平和完善的管理体制对青海构成强烈的竞争,同时青海吸引游客的主要是观光型、文化型产品,尽管近年来在产品多样性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与四川、云南等以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闻名的地区相比,青海省并不是典型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地区.所以景区面积、景观条件、知名度和开发程度等大都劣于周边发达地区,受邻近地区替代性竞争较大,如何在产品创新上做文章,组合旅游资源,突出生态特色,形成竞争力成为青海生态旅游发展的重大挑战.

旅游需求的差异化对其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旅游者在经历了一轮旅游热潮后,对于“扫荡型”和“掠影型”等传统旅游方式已有所厌倦,更加寻求具有参与性、教育性和实质性意义的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日益多元化,这就对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提出了要求.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重视对旅游对象和生态环境的珍惜、保护,强调旅游者与景观的协调一致和有机联系,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对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环境容量预测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加快青海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强卫书记指出:“在新形势下,把旅游业培育成青海省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是一项事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全局的战略任务.”因此结合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SWTO分析就如何加快青海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规划先行

首先,加强对全省旅游资源价值、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在对各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的基础上,按照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按照生态旅游的规划模式,制定符合生态旅游目标的全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水资源和能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种专项规划,实现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统一.

其次,在具体项目上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各景区怎么写作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于景区内人工景物,包括一些功能怎么写作设施的规划,要纵览全局,取舍得当.对一些生活设施,除了必要的休息座椅、小桥、公厕之外,则尽量减少人工构筑物,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第三,在旅游产品规划设计和改造创新上要抓住青海旅游资源的特殊自然属性和文化特性,务必包装、渲染其稀奇独特的品质,使旅游产品既美丽多姿又富有神韵,既统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气质.同时,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旅游规划建设上的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及建造艺术,规划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以优势资源为基础,发挥资源的垄断性作用,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以资源为依托,文化为主线,依据产品的关联度,增加产品组合的深度和宽度,增加生态旅游产品的内涵.

(二)创新机制,提高旅游资源配置和运作水平

实行旅游资源“国家所有、政府监管、企业经营”三权分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国家对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的原则下,按照各类景区的性质,区别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模式,对坎布拉、盐湖城资源等级较高、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的旅游资源,在现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对尚需大量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的三江源、环青海湖等旅游资源,则按照一个中心(保护旅游资源)和两个基本点(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大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通过经营权转让,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提高景区开发、保护、管理水平.在经营权转让中,坚持采用公正、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旅游资源开发经营者进行遴选,使信誉好、实力强、理念新的企业取得经营权,确保开发档次,并以契约形式明晰责权,防止出现新的政企不分现象.同时,加强对经营者的投资与经营行为予以有效的监控和帮助,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依托优良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强势品牌借助环湖赛和中国夏都品牌,结合青海湖、塔尔寺等著名景区(点)的观光游和休闲度检测游,通过多渠道、多媒体,包装宣传生态旅游,打造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并加强与各地旅游机构和旅行社的合作,形成生态旅游热点.一是建设“中国夏都”精品旅游区.有效利用景区与城区融为一体的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怎么写作功能,丰富旅游产品,将其建成中国避暑胜地、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的珍藏之地、郁金香和藏毯艺术的展示之地,打造西宁市旅游后花园的重要载体.综合开发并展示昆仑文化、柳湾文化、卡约文化.加快黄河上游河道整治与利用,建设水上休闲娱乐运动项目,建成集水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住宿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区.二是建设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生态游览和宗教文化精品旅游区.整合整和沿途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深入挖掘道教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中国道教文化发祥地品牌.加快沿线观光休闲集镇建设、格尔木工业旅游区综合开发,全力打造以体验道教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主,集观光、休闲、度检测、旅游、探险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三是建设“三江源”生态精品旅游区.积极培育以玉树、班玛林区、年保玉什则湖、阿尼玛卿山等景区为重点,深入挖掘高原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重点开发观光、生态、科考、猎奇、探险、登山等的三江源生态旅游区.

(四)加快发展产业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化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产业,繁荣循环经济,并与创建生态省密切结合起来.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生态旅游必须逐步大众化,必须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密切结合,科学拓展其内涵,以便于实现产业化.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对策发展产业生态旅游:首先,建议省旅游局设立“产业生态旅游年”,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产业生态旅游发展,进而促进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开展产业生态旅游系统化科学理论研究,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再次,建设产业生态旅游认证制度,实施试点示范工程;最后,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生态旅游综合效益最大化.

结语

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目前,我们必须结合当前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态势,青海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转变青海省经济发展方式的务必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生态产业,因为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实现了生态产业、生态科技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旅游价值,获得了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客源地区来说,有利于学习先进地区的生态产业、生态技术和生态管理模式,加强区际观念文化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客源地生态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生态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推动产业升级.综上所述,青海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实现“四个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青海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