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

点赞:22938 浏览:1063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高师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①是一门新生的课程,其课程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教师,也有赖于学生的配合.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启发,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拟对该课程中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以怎样的信念学等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探讨,力求使学生达到乐学、爱学、会学、善学,以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目标.

【关 键 词】“以学生为中心”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学习问题

众所周知,强调审美体验与尊重和理解多元音乐文化是我国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非常突出的特点.②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是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学生的一门新型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集理论学习与感性体验为一身,在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音乐鉴赏能力和多元音乐文化观念培养中不可或缺.但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影响了该课程目标的实现.其中既有该课程作为新的整合性课程带来的教学理念、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有待长期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有因重技轻理的思想弊端,以及西方音乐这种异质音乐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难度等因素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念与学习效果问题.③

笔者以为,在当前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对高师师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在该课程建设尚处探索阶段以及在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后殖民语境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确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学习目的意义,摆正学习心态,掌握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兴趣与效能感等这些看似平常却又易被忽略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受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之启发,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拟对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明确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一)学什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该课程的学科性质、目标与学习内容.笔者将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方音乐史论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流行音乐、影视音乐和音乐剧等传统西方音乐史不曾涉及或较少涉及的内容;二是音乐鉴赏方面.与原有的《西方音乐史》相比,增强了欣赏的内容和分量;三是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新内容.不难看出,《指导纲要》所提出的学习内容具有史论与鉴赏统一、严肃与流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特点,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学习材料并不缺乏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或许缺少的是对学习内容的清晰描画和对学习目的有效引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因,对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具有积极意义.

(二)为什么学?课程目标何在?

有人将学习目的分成三个层次,即获得、积累生存技能,自我的完善与发展及社会文化的传承.④笔者很赞同这种观点.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程目标在本质上是人的教育,是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学习辩证唯物史观,并尝试以“中国人的视野”(叶松荣语)来评价、审视西方音乐及其文化,完善学生有关西方音乐文化知识结构;拓宽音乐文化视野,了解西方音乐审美特征(中西方音乐比较中加以突显),提高学生的西方音乐史论修养和对西方音乐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同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热爱艺术与生活,培养学生对音乐(含中国音乐)及音乐教育事业的深层感情和传播音乐文化的热情.

笔者以为,要想让学生领会学习目的、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让他们乐于付出学习成本,就得让学生对未来的收益有所期待.上述课程目标表明该课程可以为学生带来生存(就业)、自我完善(提高西方音乐文化修养及鉴赏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及文化传承(承继音乐,传播音乐)等三个不同层面的收益,它表明该课程在学生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中的意义、价值.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该课程是他们(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现阶段面临的不可逾越的人生之旅.学生明了这一点,才能更深层次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种内源性学习动力(即学习主体自身产生的行为促发力)是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乐学、爱学)的关键.它是“学习行为最本质、最有效的基础,希望获取知识来丰富发展自身,希望了解前人的智慧结晶以延续、创造文化,这样的学习才能有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收获与更强、更持久的动力”⑤.

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在“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后殖民语境中,强化学生学习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的动因应与历史上我们出现过的“全盘西化”或排斥西方音乐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划清界限,让学生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着尊重、学习、借鉴的心态和树立多元音乐文化理念来学习西方音乐文化.同时,应增强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观念,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层面和视野中理解中西音乐的文化差异与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师范性、发展性、开放性成为新时期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的重要特征,⑥应注意防止狭隘理解师范性,或者过分强调师范性,忽视学生多维发展目标,应努力使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多轨并行.

(三)教师的调控

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意识,除了言语上对未来向往的描述、引导,还可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如笔者曾让学生想象、模拟试讲音乐欣赏课及毕业后的从教情境,或请高一届的学长来到课堂分享他们的实习、找工作的亲身经历、体会.这种现身说法,同龄人的替代性经验很有说服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态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它是一门必修课)转变为“我要学”(基于它对个体职业发展和自我完善、传承文化有重要意义),这是使学生乐学、爱学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学习的策略应与学习的内容、目标相适应,根据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三方面的学习内容、目的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

对于西方音乐史论方面的学习,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从“五个W,一个H”几个方面(表1)按流派发展自制(或合作)音乐大事年表.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历史的时空感.

2.遵循“总分总”的学习原则.引导学生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概貌进行宏观认识,在持续的学习中不断深入(局部关照),最后再回到全局把握层面.

3.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加强学科的对比联系(如音乐、文学、美术等),使史论知识与具体的音响、图片、谱例结合,促进学生对史论问题的理解.

4.采用趣味识记法.如名连缀法,将西方重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连缀,甚至可以加上一些其他辅助内容,进行跨时空的音乐之旅,把枯燥的常识识记变成有趣、易记;改错法,将“五个W,一个H”的内容错位,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巩固、加深所学知识.

在学习鉴赏方面的内容时,可对学生进行如下引导:

1.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专注、投入,并想象自己是表演者、指挥者,尊重自身的感受.

2.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理论,了解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及表现功能,写出表现段与表现功能的关系,在聆听时有意识地关注音乐表现手段及其对音乐情感表现的作用.

3.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在欣赏中进行积极的想象、联想.引导学生应根据感受到的各种表现要素表达自己的独特体会(即临场感受或当下体验),建构自己的欣赏体验,自圆其说,努力达到理智与情感的平衡,以免庖丁解牛,目无全牛.

4.引导学生多听、多对比.正所谓“观千剑而识器”,要开阔艺术视野,不仅聆听录制音乐,还应积极感受各种现场音乐;除了专门的听赏,还可将规定的必听曲目(突出中小学教材中涉及的音乐)与泛听曲目作为自己的背景音乐等,增加感性积累.只有在不断的聆听、感悟中,才能更好地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学习培养研究能力、教学能力时,笔者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1.引导学生关注中小学音乐教改动态,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必要时研读前文所述的高师《指导方案》《指导纲要》.

2.搜集、整理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相关的西方音乐的内容及各种资料,包括教学案例、各种影音资料、教学论文等.

3.开展评课、写教案、试讲活动.观察课任教师和上台讲课同学的授课,写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学习如何评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等,学习撰写中小学音乐欣赏教案,尝试上台试讲音乐欣赏课等.

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引导学生学习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史论知识与技能课学习、鉴赏理论与鉴赏活动、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的联系.

2.在学习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中国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进行比较,加强对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特性认识,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情感.

3.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期刊、书籍(如有关中西方文化、鉴赏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网站等进行学习,将学习延伸至课外,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增强对西方音乐的理解.

4.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环节,甚至教学计划的拟定等)、生生合作(小组讨论、资源共享等).

5.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所听音乐等进行独立判断、建构意义时应避免随心所欲,陷入相对主义泥潭,而是要建立在对学习材料的认真感受、研读基础上,尊重音乐本体与音乐史实及学界公认的成果.当然,鼓励学生在靠近权威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亦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思考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程学习的策略,并对学生进行学习元认知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态度、方法对于实现学习目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并不断思考如何更有效、有趣地学习及与他人分享、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当然,这个学习的过程可能比那种只要被动接受教师的现成观点,考试背背、记记的学习方式更加困难,但无疑它是有积极意义的,是值得进行努力尝试的,它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节.

通过学习策略导向,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获得更高的学习成效.掌握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学习策略是学生会学、善学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乐学、爱学的重要砝码.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⑦

学生学习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其能否有效地完成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并与学习监控能力、学习策略等因素相关,是学习质量能否提高的重要预测变量.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学习活动的动机、参与学习的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和因果思维(归因)的方式等,在身心健康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的认知调控、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际关系、潜能开发等.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行为成就(直接经验)、替代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等.⑧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效能感:

体验成功

获得成功体验是高效能感的主要来源(不排除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挫败感也能激发潜能).教师在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效能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有人说,尊重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教师要学会角色互换,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心理、特长等,尊重不同学生对西方音乐的认知水平、鉴赏力、理解能力的现实差异,力争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⑨进行提问、交流、讨论,实现师生对话的针对性、有效性,注意不同水平、能力的学生施行分层教学,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当然,要想在集体课教学班中确认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施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有难度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为之不懈努力.在了解、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做出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它可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故在集体课中施行因材施教策略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调研,并建立学生信息资料库.⑩其次,树立多元智力观念,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创设条件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特别是对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更不能抱以鄙视、冷漠的态度,而是努力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多元智力结构,如作品识记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能力、理解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各尽其才,体验成功.在考试中坚持人性化如论述题(三选二等)、题型多样化(填空、选择、改错、简答、论述、风格听辨、情感体验等),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范围,主客观题结合,在多样化的题型和知识、能力测试中使各类学生从自身的特色、优点出发显示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更能尊重、欣赏、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认知方式、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形成自己对西方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释力.学生感知教师对他的了解、激励与欣赏,进而产生信任感、认同感,从而激发其潜能.这对学生体验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注重学习策略导向,让学生认识到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可以带来更理想的成绩、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进而体验成功.

积极的归因态度

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有效策略等内部的稳定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及其他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这种正确的积极态度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将成功归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自身能力、运气、任务、难度等,则会大大削弱自我效能感.所以,应培养积极的归因态度,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榜样的力量(替代性经验)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因为是“师范生”感到技不如人而显自卑、失落感.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榜样可以是西方音乐历史中的人物,或者是现实中的榜样力量(特别是同龄学生),通过不断努力获得成功的周边的人及同龄人的替代性经验很有说服力,对提高自我效能感有积极意义.

(四)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能提高自我效能判断.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能在师生间产生一种磁场,彼此理解、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彼此欣赏、彼此期待,师生享受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能最大限度调动学习兴趣、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师生双方的情绪、心理有交互作用,师生的效能感会产生相互影响(图1).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绪比重更大.愉快、自信、纯净、富有的教师更能够感染、引导学生,共同追寻学习的乐趣与人生的意义.

为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场,以提高师生效能感,教师在自身角色定位上应努力朝向多元立体型方向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集型、学术型、艺术型、人文型、反思型于一身的教师,应努力追寻古希腊人的那种崇尚的精神,摈弃中世纪那种神学理念的思想束缚,使教学富有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巴洛克音乐文化的那种热情气度,以古典艺术般的理性、严谨,浪漫艺术般的感性、多情,现代艺术般的反思、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引领者,唤起学生对专业(音乐教育事业、传播音乐文化)的“深层感情和生命的寄托”,唤醒学生求知的和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在每一次怎么写作学生、引领学生不断完善发展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唯有如此,方能活出史课论教师的精彩,方能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学习和能量.


总之,教师应努力探索提高学生效能感的各种方式,使学生相信自己“我能学好”,并以坚定的信念朝着这种方向不断努力.

结语

如何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善学应当成为教师的不懈追求.教与学唇齿相依,故从某种意义说,研究学生学的问题也是研究教师教的问题,是为了调整教学行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及师生共赢.明确的目标、积极的态度、有效的学习策略及坚定的信念有助于学生在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注释:

①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指导方案》;2006年,教育又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指导纲要》,下称《指导纲要》.这是高师适应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和新时期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人才培养需求所作出的指导性方针,其中包括一系列课程调整,如在《指导纲要》中已将高师原有的《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西方音乐部分)两门课程整合发展成为《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并在45所院校试点,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为其中之一.

②参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01年颁布).

③参见“2009武夷山·西方音乐学会综合性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集中相关论文.

④⑤赵德雷.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及其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26.

⑥王耀华.师范性·发展性·开放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⑦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时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自我把握与感受.

⑧李红,郝春东,张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5):44—45,46.

⑨“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者N·С·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概念,现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它是指个体目前已达到的水平与他人帮助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参见王秀平,孙亮,隋仲坤.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1(7).

⑩将学生的籍贯、兴趣爱好、特长、理想、最喜欢的音乐家、音乐作品、音乐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期望等进行归档,有助于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促进师生有效交流和增强学生成功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他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存在着7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