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奏响感恩教育旋律

点赞:31047 浏览:1446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感恩”乃为人之本,是道德情感的基础,学会感恩是培植为人善良的第一站.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先天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奏响感恩教育的旋律.

语文教学感恩旋律“感恩”乃为人之本,是道德情感的基础,学会感恩是培植为人善良的第一站.而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身在福中不知福,只知道向别人索要,不知道知恩图报.“感恩”成为学生人格培养中的“软肋”.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应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先天优势.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赞歌,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应引导学生好好赏析,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奏响感恩教育的旋律.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是一曲传诵千古的佳音,奏出动人心弦的旋律;感恩是内心深处声声不息的甘泉,滋润着干涸的心灵;感恩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勾勒出仁人志士眉宇间的豪迈.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理解感恩内涵.

1.学会珍爱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例如,《只拣儿童多处行》让学生感受少年儿童就像春天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儿童就是祖国的春天,应该珍惜美好的时光勤奋学习,快乐生活.

2.学会承担责任

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例如,《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让学生懂得应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3.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例如,《意想不到的灾害》,让学生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养育之恩、自然哺育之恩、祖国呵护之恩、社会关爱之恩等.

1.父母之恩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文本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课文《嘱咐》中描写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递给我的,从而让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鸟的天堂》让学生体会领悟鸟的天堂的美都是来自合乎于环境的美;《桂林山水》描写的山水画色彩明丽,水中有山,山水交织,让学生陶醉在自然美的境界之中.朱自清的《春》更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美文,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庐山云雾》提供给我们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3.祖国之恩

祖国有呵护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长城》《赵州桥》《秦始皇兵马俑》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古诗《示儿》作者临终不忘祖国统一,由此体会到强烈爱国热情.

4.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一要感恩老师,是老师赐于了知识.而他们得到的只是沙哑的声音和粘满双手的粉笔尘,是他们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了辛劳.引导学生从《蒙蒙细雨》《给老师的一封信》《老师领进门》等课文感受师恩;二要感恩友情,与人交往不忘感恩.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从《伟大的友谊》等课文,感受友情;三要感恩真情,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只有学会分享,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与合作.因为将来的社会不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从《比金钱更重要》等课文,感受真情的反馈和回报.

三、感恩教育的过程体验

借助文本内容,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通过情感体验,懂得感恩美德;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1.内容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2.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感恩教育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一是直接抒发情感的语段,成了感情朗读的重点.如《难忘的启蒙》,在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对启蒙老师的感激、思念之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春蚕》中有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中有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都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优秀素材.

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也能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父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局势的严峻,从而感受父亲的精神伟大,使学生受到熏陶,加强责任感教育.

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也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感恩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

(2)在联想中体验感恩教育

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赞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丰碑》《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3)在思维中体验感恩教育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万岁》,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毁灭,从而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2030年的一天》,通过了解30年后地球环境的污染,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向往奥运》,在理解举办奥运会意义的前提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倾诉衷肠——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

(1)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

如《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以鸟儿的口吻来赞赞“天堂”的优美环境,从而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2)深入角色诉衷肠

如《无私的爱》一课,如果你是孔繁森收养的孤儿,看到孔繁森为了抚养他们换钱,这时候会怎么想?

(3)变换角色诉衷肠

如《比金钱更重要》的拓展教学,“检测如你是那个红色小汽车的主人看到那张纸条,心里会怎么想?”

四、感恩教育的开发积淀

1.建立新型的语文教学环境,重视感恩情感的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教师需要在新的课程教学中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而学生同样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建构.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还语文教学本身具备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这样,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如学完《比金钱更重要》一课后,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生活中商人、厂家的一些不诚信的做法,拟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全社会的人讲诚实,求信任.因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在学生心中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促进学生的心灵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人的意识、人的精神的培育过程.这样的设计将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态度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品析词句、练笔训练、对话品读、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得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实践型作业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注重感恩情感的体验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事实上,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课堂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组织恰当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同桌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这就容易形成文本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通道的信息传递;学生在具体语文情境中的课堂活动,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在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中,学生的感恩主要是:从教师的引领中得到感恩;在文本阅读中寻找感恩;在交流与沟通中体验感恩;在反复训练中学习感恩;学会用语言表达感恩.《给老师的一封信》是一篇培养尊敬、热爱师长的情感的课文.读者和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所以,在这个片段设计中,我让学生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先说说自己对魔术师的理解,然后,将老师和魔术师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在自己学生心目中那神圣的地位,同时,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从而培养尊敬、热爱师长的情感.

语文教学应奏响感恩教育旋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关注互动中感恩的情感因素,产生感恩情感积淀

充分利用教师和文本的感恩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动.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师和文本的感动因素,那就会在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中产生一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如在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时,会产生对文字所描绘的盎然生机的大自然的感恩;在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会产生对故友的感恩;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会产生对慈母的感恩;在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恩.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