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视唱教学内容特征

点赞:6049 浏览:211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50-01

视唱课程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课程中的一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一个学科在其设置过程中都会考虑到专业的特点、知识结构的设置以及学生的情况.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程教学内容应含有学前教育的特点,知识结构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充分体现幼儿师范性特征.

从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的教学情况看到,该课程大多仍在延用传统的专业音乐学院的视唱教学模式及教材或师范院校教材,在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并没有体现出高职学前教育的学科特征,根据这种情况,笔者试从技术特征、音乐特征、选材特征等三个方面,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的内容特征作以简要分析.


一、技术特征

笔者通过教学认为,视唱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展开教学的,其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设置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独立识别五线谱和简谱的能力,并能在短时间内简单地唱出旋律和进行带钢琴伴奏的简单视奏,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旋律的节奏和节拍的力度与速度,将音乐的情绪很好地表现出来,有良好的音乐素质.通过专业技能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系统的音乐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提高专业技巧,增强技能水平.避免过度强调技能培养的同时,忽略了将学生的兴趣与应用需要考虑到教学中,最终导致训练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课程来说,它的技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乐理知识、识谱、音准、节奏、情感表现和简单创编等几个部分.视唱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乐理基础,具备独立的识谱能力;在技术上以整体性来培养学生,重点加强音准的训练,并要求学生节奏准确无误、正确地表现出旋律的速度、力度变化;能够对音乐作品有简单的分析能力,并具有独立创编节奏以及简单的乐曲或歌曲的能力;在进行带词歌曲作品的视唱时,要强调情感的表现,正确分析歌曲及乐曲.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学生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对教学内容加以理解利用.笔者认为,对于这一技术特征来说,在当代音乐教育体系中,奥尔夫音乐律动教学是最有效的体现.将以上多种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展开教学,这是学生学好视唱必须掌握的技术特征,也是视唱教学以及能力培养的关键.

中国学前教育视唱教学内容特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音乐特征

传统的视唱课程选择练唱曲时,音乐素材的特点多倾向于技术性和知识性的培养,主要以中、外音乐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中的片段作为视唱曲目,并配合练耳训练逐级增加调号以增大难度.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内容来说,其音乐特征要根据专业的性质来确定.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早、最初的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是年龄在2—6岁的学龄前儿童.介于这种情况,促使我们在对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喜欢的音乐有哪些,对于视唱课程内容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就业后所怎么写作的对象——幼儿园里的学龄前儿童.因此对教学材料的选择应以幼儿音乐为中心进行,音乐特征应节奏简单、灵活,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且形式简单,可以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去对其进行理解和发展,并可以不断地重复使用,使其不是一个死板不变的状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加工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情感性以及创造思维的启发,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律动或音乐剧等教学手段,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音乐种类要以儿童歌曲或节奏欢快描述儿童相关活动场景的乐曲等为主,音乐性质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三、选材特征

从教材的初创期可以看到,视唱学科从20世纪30年代起,从“读唱”发展到“视唱”,受学堂乐歌影响这一时期音乐教材的内容选材多以歌曲为主,例如,黄自编的《复兴初中音乐教科书》、丰子恺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杜庭修编的《仁声歌集》等.选材多以西方音乐为主,而民间曲调不被重视.后期,在沿用西方音乐材料情况下,一些中国的作曲家和教育家也自行的编著了一些教材,体现了一定的民族性,也选用了一些将中西音乐融合进行音乐创作的音乐家作品,如:赵元任、刘天华、萧友梅、贺绿汀等的音乐作品.

进入探索期后,50年代这一阶段教材建设受到重视,引进的外国教材比较多,教学内容上多以单声部、多声部视唱训练等内容居多.并且选材内容上主要采用革命歌曲,融合了时代的主旋律,教材中还含有一些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和少量苏联音乐.由马思聪编著的第一本视唱教材《视唱练习》,其内容就是这一时期音乐选材的体现.

建国初期是教材建设的繁荣期,教材内容选择和编写规律仍旧仿照苏联教材编写规律,歌曲选用思想性与艺术性表现明显的曲调.但60年代后,由于发现苏联教材中存在“左”倾问题,停止了使用外国教材,开始少量编著国内视唱教材,在内容的选材上注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在教材中加强了民族音乐(民歌)的应用.时期,校内音乐课程全都在“读革命乐谱、唱革命歌曲”,内容全以“样板戏”、“语录歌”、“战歌”等时期的“革命歌曲”为主.教学内容极端的政治化,导致这一时期的教材体系混乱,质量下降.

70年代后半期,粉碎后高校恢复招生,这一时期迫切的需要一套全新的而且内容完整的视唱教材,因为此时师范类的艺术教育等专业没有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选用的教材视唱内容均是专业音乐学院的视唱教材,太专业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就业严重脱节、学无致用.

80年代视唱教材正式进入了建设时期,老旧的音乐教育模式影响下的视唱教材的内容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讲授,强调独立学科,不与其它音乐关联学科联系与沟通,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好的培养,必须重新修编教材,要求选材突出师范性,突破学派与风格,多方面采集适用于师范专业的教学内容.如陈洪编著,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视唱教程》就是这一时期新教学内容视唱教材的最佳范例.同期也出版了多版同类内容的视唱教材,有些现在还在被作为教学参考材料在继续应用.

90年代的教材发展飞速,内容加大了民族音乐的设置,甚至还加入了各地区有代表性的戏曲类内容,更加注重了审美性以及人文性的体现,并融合了其他学科知识,更加的丰富了视唱教材内容涵盖的知识范围,

20世纪是中国视唱学科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回顾视唱教材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教材选材编制都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理念及改革思路,全面地开展教育改革,有利于教材的建设发展,也有利于视唱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科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快速转换发展.但作为学前教育类应用教材,我们在内容选材时不能忽略这个专业本身所涵盖的特性,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幼儿教师,并不是在培养音乐家,因而在教材内容的选用上,要注重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视唱学科在学习中起到何种作用,将教材内容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使二者脱节,努力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程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逐步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的,多年来一直没有摸索出真正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在视唱课程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甚至是教学考核与评价等很多方面仍在延用音乐学院的传统模式,这对当前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程的开设来说是不适用的,我们在技能要求的掌握上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师范性、技能性、实践性、综合性,系统、全面地掌握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训练的基本技能.本着这一原则,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程的设立,应在展开教学前首先明确学前教育的定位,它的知识范围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怎样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其次对于学生要了解其实际音乐水平,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展开技能培养.

作者简介:

王宁宁(1979-),女,辽宁省朝阳市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研究.